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又一个大唐奇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五十四章 又一个大唐奇观

热闹的长安街头。

五位年过半百的国公正在相互追逐。

到最后还相互纠缠在一起。

如此荒诞的一幕被百姓们津津有味的围观着,沿街巡逻的官差、金吾卫赶来的时候也是彻底傻眼。

这五位可都是登上凌烟阁的国公爷,随便拧一个出来都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

这些官差、金吾卫相互一合计,直接把现场给围了起来,不许百姓靠近。

一时间。

李靖、程知节等五人是打得不可开交。

围观的百姓是越来越多,叫好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

孙思邈、李淳风、袁天罡三人收到太子李佑召见的消息,立马放下手里的事情,赶来东宫。

当然他们在赶来的路上自然也是看到了街道上李靖、程知节他们打架的样子。

李佑看着议论不已的三人,颇为好奇,“你们这事在讨论什么呢?笑得这么开心。”

见到李佑现身,孙思邈三人连忙行礼。

“别来这些虚的,赶紧说说你们看到什么好玩的了?”李佑追问道。

李佑对于孙思邈这人还是颇为了解的,一个严肃、正直、悬壶济世的好神医,通常情况下是不苟言笑的,而今天却是脸上笑开了话,能让孙思邈如此乐呵的,证明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见李佑开口询问。

李淳风立马开始解释,“殿下,您难道没听说么?”

“听说什么?”李佑一愣。

“太子殿下深居东宫,对于外面八卦事情自然是不敢兴趣,还是由我来给殿下解释一下。”袁天罡笑着道:“殿下,我们三人在来东宫的路上,看到卫国公、英国宫、陈国公、鄂国公、卢国公五人当街打起来了!”

李佑又是一愣,“他们平日里关系挺不错的,经常一起喝酒聚会,怎么这会又打起来了?而且还是在大街上,这么狂野的么?”

听到袁天罡的描述,李佑那是啧啧称奇。

“殿下,您是不知道啊!那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李淳风接着说道:“他们五个人打架,足足有上万人围观,这可比当初魏征魏大人在市集上唱征服还热闹!”

“对对,五位国公的面子实在是太大了,京兆府衙门的官差、金吾卫一营士兵在现场维持持续!”袁天罡补充道。

“老夫还看到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长孙无忌三人都赶过去了,估计是去拉架的。”孙思邈也开口。

“这事闹得太大了,影响也不好,估计最后连陛下都要惊动,要不是太子殿下你要召见我们,估计我们三人也会守在现场,找个好位置,看看这千古难见的场面!”李淳风颇为遗憾的说道。

哦?

李佑听完,内心也是大呼精彩!

【啧啧,五大国公当街斗殴,这场面光是想想就精彩啊!】

【电视剧本都不敢这么写,也就小说话本敢这么干了。】

【不过实在是想不通他们五个居然会打起来。】

【按道理来说,就算是李绩、侯君集和程知节、尉迟恭起冲突,李靖这家伙老成谋国,不应该那么冲动才对。】

【到底是什么能够让李靖都冷静不了呢?】

“你们知道他们五个是因为何事争执最后大大出手么?”李佑直接开口询问。

李淳风、袁天罡愣了一下。

“这倒是没有注意,只顾着看戏和赶路了。”

“现场太热闹,根本听不出清楚。”

孙思邈低头思索一会,这才抬起头道:“老夫当时停了一会,隐隐约约听到长孙无忌大声吼什么练兵纪要,听名字应该是本兵书,也不知道这兵书是出自何人之手,居然有这般魔力!”

闻言,李佑彻底明白过来了。

【哈哈,居然是因为《练兵纪要》!咱只能说这五个人真是太逗了。】

【不过这也能解释为何是他们五个起争执,而不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他们能够去劝架了。】

【李靖三人是从咱手里拿走的《练兵纪要》,现在程知节、尉迟恭加入争夺,不用想,肯定是李靖三人在程知节两人面前炫耀,最后程知节两人起了歪心思,这是最有可能的。】

“看来他们当街斗殴,就是因为这本《练兵纪要》。”

李佑笑着道,

嗯!?

这下轮到李淳风、袁天罡、孙思邈三人疑惑了。

“太子殿下不是没去现场么?如何如此确定是一本兵书引起的?”李淳风壮着胆子开口问道。

“哈哈,原因很简单,那本《练兵纪要》就是我给李靖三人的。”

就在李佑说话的时候。

武夫人端着厚厚一叠书籍走了进来,“太子殿下,这些书都印好了,您看如何处理?”

李佑笑着指着武夫人手上的书籍,“你们看看着是什么?”

李淳风、袁天罡、孙思邈三人一人拿起一本,这些书上赫然写着“练兵纪要”是个大字。

这下三人彻底懵了。

“不光是你们手里拿的这些,我让印刷坊赶印了一万份!”

“不过李靖他们争夺的是除了东宫外,唯一的一本《练兵纪要》。”

李佑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啊!”

听完,李淳风、袁天罡、孙思邈三人就算是再笨也是明白过来了。

他们内心不禁感叹太子殿下的才学,同时也是颇为同情还在街上争夺出手的五位国公,要是他们知道他们争得死去活来的兵书,如今东宫内有足足上万本,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李佑继续说道:“其实今天叫你们过来,也是和这兵书有些关系。”

“大唐即将开办帝国大学,帝国大学目前分有讲武堂、太医院、钦天监三个分院,李靖、侯君集、李绩三人负责讲武堂,我便给了他们一本《练兵纪要》作为教学书籍。”

“而你们....”

根本不用李佑明说,孙思邈三人便彻底明白过来李佑的想法。

帝国大学?

讲武堂?

太医院!

钦天监!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已经是划归帝国大学管了?

“太子殿下,不知道帝国大学又是谁负责?”孙思邈沉声问道。

他本就不喜欢做官,当初也是李世民求着他掌管太医院,看在太子李佑的面子上,他勉为其难的答应,如今机构改革,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辞官!

“帝国大学校长是父皇,我暂时担任常务副校长负责前期的建设任务。”李佑接着又将帝国大学以及太医院等情况介绍一下。

孙思邈听完之后,很是震惊。

李佑笑着道:“小孙,今天把你和李淳风、袁天罡一起找来,就是想要给你们肩膀上加一些担子。”

小孙?

李淳风、袁天罡对视一眼,连忙开口道。

“殿下,要不你叫我小李吧!”

“多多,叫我小袁就好了!”

李佑点点头,继续说道:“小李、小袁,我打算让你们俩担任钦天监的正副院长,负责未来的科技人才教育。”

“谨遵太子殿下安排!”

他俩现在可是跟着李佑混饭吃,主子发话了,他们必须听从啊!

再说了培养科技人才,他们今后也会轻松很多。

“小许,我想让你继续负责太医院,后续担子可能会大一些。”

李佑本以为孙思邈会像李淳风、袁天罡两人一样,点头答应。

结果孙思邈却是摇摇头,“太子殿下,要不你还是换一个人吧,老夫担心自己做不好!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喜欢研究医术,喜欢治病救人,最后才是教导徒弟,而且我教导极为严格、眼界也高,一般的人入不了老夫的眼,若是强行培养,怕是...”

嗯?!

李佑有些吃惊。

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点点头,“小孙你的这个想法很好。”

“太子殿下那你同意让我辞官?”孙思邈双眼放光。

李佑再次点头,“既然你不愿意为官,我又怎么能够强迫呢!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今后太医院那是要为大唐培养医学人才的,若是我选择了一位不合适的人在院子这个位置上,不仅对不起父皇的信任,也辜负了未来太医院万千学子!”

李淳风、袁天罡闻言,连连点头,“太子殿下您说得太对了!”

“感谢太子殿下理解啊!”孙思邈也很开心,他终于可以解脱了啊!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佑做桌案上拿起了一本书籍,颇为叹息道:“哎,我本来还准备了一本医书,作为礼物送给太医院院长,现在看来只能等待有缘人了。”

听到“医书”两个人,孙思邈笑容瞬间凝固。

“太子殿下,等等!”

“小孙,你还有什么事情么?”

“太子殿下手里拿着的可是医书?什么医书?”孙思邈有些急迫的问道。

李佑拿起医书在孙思邈面前晃了晃,“也不是什么出名的医书,这书叫做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的确没有听说过。

孙思邈摇摇头。

但心里却是越发火热了,一本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医书!一本出自太子殿下之手的医术!

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

孙思邈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睛发红外凸,恨不得立刻从李佑手里将医书给抢过来。

最终还是理智占据上风,对方可是太子殿下,他孙思邈最敬重之人,怎么能抢呢,太不礼貌了。

孙思邈吞咽口水,搓着手,露出笑容,“太子殿下,这书能不能让老夫先看一眼,就一眼!”

李佑很是大气的丢给孙思邈,“你想看就看吧,不过这书是我给太医院院长准备的,你可不能拿走。”

孙思邈接过医书就迫不及待的翻开看了起来,这一看便陷进去了。

甚至是直接坐在地上看了起来,根本不理会李佑以及李淳风、袁天罡三人。

李佑见状,内心笑了。

【呵呵,小样还收拾不了你!】

【这可是本草纲目啊!】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于嘉靖三十一年至万历六年,历时27年、三易其稿所着的集华夏16世纪前本草学大成的中医典籍,属《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该书卷一卷二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卷三卷四介绍百病主治药物及用法。卷五至卷五十二为为药物各论,以“部”为分类收入介绍药物各种属性。】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着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着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人,明代着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自1565年起,其先后到武当山、庐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历经27年,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着《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着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采矿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本草纲目》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例如:把广义的“虫”药扩充到106种,其中昆虫药为73种,分为“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本草纲目》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方法都作了详细说明,绘制成图,并从古人的经验中总结认定了药物的性能和效用,如延胡的止痛作用、牵牛子的下泻作用、黄岑的降热作用、三七的止血作用等他都能根据古人的经验再在临床应用中一一加以验证。本草纲目是医学祖先李时珍毕生杰作。为人类中草药研究贡献卓着。】

【任何学医之人都饶不开的一本书,孙思邈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