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逍遥小相公 > 第230章 姑爷,求你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潘老爷的话,让徐七舟忍不住笑了。

这话,他们之前怎么不说?

到现在来说,是什么意思?

摆明了就是想让自己放他们一马啊。

可是,若是不搞他们,他们以后还是会搞自己的啊。

徐七舟笑着道:“我被下大狱的时候,你们高抬贵手过吗?”

潘老爷沉默。

刘知元这次,也没有之前那么冲动了。

他主动站出来,低下了头:“徐兄弟,之前是我们错了,这次我们给你道歉。”

“希望,你能高抬贵手啊。”

赵大户虽然已经恨徐七舟,恨得咬牙切齿了,但现在却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他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徐兄弟,这次我们真服你了。”

“你这么厉害,有本事,我们实在是斗不过你了,对付你,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是啊。

这次,他们是真的后悔得肠子都要青了。

早知如此,他们是绝对不会和徐七舟作对的。

其他大户,也都纷纷给徐七舟道歉。

以前受过的冤屈,不满,现在也都化作了云烟,现在他们只想保住他们的收入来源。

这些书店,都是百年基业的书店啊。

徐七舟望着他们的神色,脸上露出笑容:“行啊。”

“既然诸位都跟我道歉了,那我也不能毫无诚意不是?”

“这样吧,我可以罢手,但是你们总不能让我亏本把。”

顿了顿,徐七舟道:“我研究纸张,印刷等等,劳心劳力,才把这个书店开起来,大概花了一万两银子。”

“这样吧,银子我也不要你们的了,卖点地给我吧。”

“卖五千亩地给我就行。”

五千亩地!

这是什么概念?

徐七舟现在需要良田来种植辣椒,因为他知道,辣椒一定会卖到抚临郡之外,卖到全国去的。

现在,必须要多种植,否则到时候供应不上啊。

而东城的良田,实在是太适合种地了。m.qqxsnew

所以,五千亩,徐七舟很想得到。

那就只能从这群大户这里,抽血了。

只不过,潘老爷听到这话,脸色有些难看了:“徐姑爷,五千亩地,太多了吧?”

“能不能少一些?”

徐七舟顿时不悦道:“你们没有诚意,我不和你们谈。”

潘老爷连忙道:“徐兄弟,五千亩地,真的太多了,我们这些人的地加起来,也就几万亩啊。”

徐七舟摆摆了摆手:“若是不愿意买地,那就免谈了。”

话罢,徐七舟转身,走进了店铺。

只剩下潘老爷等一行人站在原地,他们的眼神中纷纷露出绝望。

五千亩地,他们是不可能卖掉的,都是祖宗留下来的地皮,要是卖掉了,那不是大不孝吗?

念及于此,众人虽然对徐七舟恨得咬牙切齿,却也只能叹息,作罢了。

……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的书店,当真是一点生意都没有。

不知情的倒霉鬼,越来越少了。

现在整个抚临郡,都知道黑风寨书店,才是最物美价廉的。

他们要买东西,都是直接到黑风寨书店去买,不会再去他们的书店了。

如此一来,他们的书店,濒临倒闭。

一直都只能苦苦支撑罢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户们中间又去找过徐七舟几次,希望徐七舟能高抬贵手,但徐七舟的条件,他们却不愿意满足。

五千亩地,这是徐七舟必须要得到的。

因为若得不到地,还怎么拓展辣椒地啊。

不能拓展辣椒地,怎么赚钱呢?

所以,徐七舟没有理会他们。

于是,各大书店,在熬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坚持不住了。

首先是赵氏书店,率先扛不住,宣告倒闭了。

然后是刘氏书店。

紧接着,是其他大户的书店。

到最后,潘氏书店,这个抚临郡最大的书店,辉煌了百年,也终于在不久之后,宣告倒闭了。

潘掌柜遣散了所有的下人,随后一个人独自坐在书店内,枯坐了许久后,才发出一声浓重的叹息。

“结束了。”

“百年基业,就这么被一个人毁了……”

他此刻,有种做梦一样的感觉。

就好像,一切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偏偏就是这么发生了。

充满了戏剧性。

潘氏书店,百年招牌,被干倒闭了。

出门的时候,潘掌柜亲自关的店,还没走几步路,就已经倒在了地上,昏死了过去。

四周,没有人去扶他。

因为,大家都是农民,都是老百姓,面对这些地主阶级,有着天生的仇恨!

对于他们,百姓们都恨得不行,潘掌柜说他们是贱民,如今潘掌柜倒在地上,他们恨不得潘掌柜死了,又怎么会去扶呢。

徐七舟就站在书店门外,看着潘掌柜倒下的一幕,眼中闪过一抹轻叹。

“你们这些地主,吃得太多了,也该吐一些出来了。”

“我虽不是好人,却也不愿百姓遭受剥削,万事万物,只求一个公平,不是吗?”

徐七舟喃喃地念着,心中略有感慨。

这群地主,疯狂敛财,完全没有将百姓放在眼里,所以才造成如今凄凉的下场啊。

地主被打倒,农民应该翻身了吧?

至此,所有的书店,彻底宣告倒闭!

这件事,再次轰动了整个抚临郡。

……

“大家听说了吗?最大的潘氏书店,也已经倒闭了,潘掌柜出门的时候,直接气昏在地上了。”

“是啊,这件事情我也知道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平时剥削我们,如今是有徐姑爷收拾他们啦。”

大街小巷,百姓们无不在讨论这件事情。

对于这群大户的悲惨遭遇,百姓们有的不是怜悯,反而是爽快!

以前,都是他们剥削自己,现在也终于轮到他们倒霉了。

徐姑爷做得好啊。

可真是做到了义薄云天了。

“徐姑爷卖的书,价格比以前低了十倍,而且纸张质量很好,这是徐姑爷给咱们抚临郡百姓的恩德啊。”

“是啊,徐姑爷真是个大好人。”

“我家三个小孩,都还没启蒙,也可怜我没钱给他们买书,现在有了徐姑爷,我家三个小孩都有书看了。”

在大周这个社会,能有书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能读书,就意味着很大可能改变未来孩子的前程,不用再像他们一样,世代种田,一生愁温饱。

这,就是徐姑爷馈赠给他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