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逍遥小相公 > 第235章 地主倒台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潘老爷的话,就是大多数大户心里的想法。

他们也纷纷认同。

区区贱民,哪里值得六文钱一天呢?

徐七舟冷笑一声:“不值得吗?”

“你们要知道,如果没了他们,你们的田地只能荒芜。”

“现在他们愿意帮你们干活,给他们六文钱一天,你们照样有得赚。”

是啊。

没有人给他们干活,他们的田地只能荒芜在那里。

毕竟,这群大户不可能亲自动手。

就算亲自动手,他们也不可能自己耕那么多田地。

六文钱一天,他们也能赚,只是没以前赚得那么多了。

“如何?”徐七舟继续道。

“如果你们同意卖地给我,我放一半人回去。”

潘老爷沉默,不知道该如何做抉择。

其他大户,也纠结了。

现在,他们是一分钱收入都没有啊。

要是再这么下去,家底得耗空啊。

徐七舟虽然是个王八蛋,但是这个办法,的确能挽救他们。

而且,卖地,徐七舟也不是不给钱。

念及于此,一位大户站出来道:“行,徐七舟,我卖给你!”

他家的良田最少,所以卖掉,也不心疼。

徐七舟闻言,神情一喜:“好,过来签合约。”

那位大户便走上前,和徐七舟签订了合约,并且让管家送来了地契。

徐七舟一分不少,将卖田的钱直接交给了对方。

并且承诺,给他们家派农民过去。

有了第一例,就有第二例了。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户,纷纷妥协了徐七舟的条件,剩下的大户也都坐不住了。

看着自己人赚钱,比他们亏钱还难过啊。.qqxsnew

所以,他们也纷纷憋不住,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到最后,只剩下潘老爷,赵大户,刘知元三个人还在坚持了。

只不过,刘知元终于是憋不住。

“潘老爷,赵兄,妥协吧……”刘知元轻叹了一声,随后也走上前,签合约去了。

潘老爷和赵大户对视一眼,只剩下他们最后两家了。

再坚持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于是,两人纷纷也上前,签订了合约。

待所有人的合约都签订之后,徐七舟拿着这些地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整个东城,终于被自己制服了。

现在,东城自己说了算!

徐七舟,代替他们,成为了东城良田最多的人。

看向这群大户,徐七舟笑着道:“诸位放心,以后我们和睦相处,只要你们不招惹我,我也绝不招惹你们。”

大户们纷纷沉默。

他们吃了一个大哑巴亏。

不过,得到徐七舟的承诺,他们也终于松了口气,纷纷离开了。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略显落寞。

整个东城,乃至整个抚临郡,属于地主的时代过去了。

徐七舟将这群无法无天的地主,彻底打倒。

他们,世代剥削佃户,一代代的剥削下来,得到了巨大的财富。

而那群被剥削的百姓,只能活在温饱线上,甚至都吃不饱。

面对如此情况,徐七舟将他们打倒,换来的将会是多少百姓的幸福生活?

地主的舞台,落幕了!

……

接下来,徐七舟全面接手他们的五万亩良田。

这五万亩良田,再抽调佃户,让他们前往耕种,随后全面将辣椒苗给种上。

如此一来,等到几个月后,辣椒将迎来大面积的成熟。

供应,完全足够了。

而那群地主,则落寞无比,徐七舟派回来给他们干活的佃户,都是一些老弱,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

按照合约,他们得给对方支付六文钱一天。

如此,整个抚临郡的农民,翻身做主了!

地主的落幕,也得到了百姓们的狂喜。

抚临郡内,大街小巷,百姓们无不欢快地传报。

数道人影,穿梭在街道上,他们兴奋地大喊着。

“地主倒台了!”

“地主倒台了!”

“那群吸血鬼,再也不能吸我们的血了。”

大街小巷,都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整个抚临郡,几乎陷入了狂欢!

茶馆,酒楼,青楼,只要是公众场合,无不有人在讨论地主倒台这件事!

抚临郡的地主倒台,换来的,自然是百姓的翻身做主!

而一个名字,也被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徐七舟!

黑风寨的姑爷!

“谁能想到,辉煌了几百年的潘家,赵家等,竟然就这么倒台了。”

“是啊,谁能想到,徐姑爷一己之力,扳倒了他们所有人。”

“现如今,那群大户也不敢剥削我们了,愿意给六文钱一天的工钱呢。”

“六文钱,足够一个汉子,养活一家老小的了。”

不仅如此,还有各行各业的百姓,工钱纷纷有所提高。

比如茶楼的小二,打更人,厨子等职业,纷纷工钱有所提高。

因为不提高的话,大家还不如直接去给那群大户上工。

毕竟,那里可是有六文钱一天呢。

短短数天的时间,徐七舟凭借一己之力,拉动了整个抚临郡的工钱上涨!

百姓们得到的钱财多了,那群老板,大户,地主赚的自然就少了。

所以,茶楼老板,这些有资产的,纷纷恨上了徐七舟。

而百姓们,却对徐姑爷奉若神明!

是他,让抚临郡的百姓们,吃得饱饭。

是他,让这些老板,商户,地主不能再剥削。

是他,抬高了整个抚临郡的收入水平。

现在,整个抚临郡,徐七舟的声望,全面超越了官府!

……

“招工啦,招工啦,黑风寨又招工了。”

“大家快来,十二文一天!”

“快来啊。”

五万亩地下来,徐七舟的人手又不够了。

之前给大户们派过去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他们原先待在家里,赚不到钱的,所以徐七舟这里的青壮年人手并未减少。

可现在,人手又不够了。

所以,徐七舟再次大量招人。

凭借着徐七舟在抚临郡的声望,只要振臂一呼,立刻便有许多人争抢着来报名。

不一会儿,便又招了一千多人。

这些人,都是身强体壮,干活很有劲的。

徐七舟看着这新招进来的百姓,很是满意,点了点头道:“大家好好干,十二文一天,少不了你们的。”

“是!”

被选中的百姓,纷纷欣喜无比,连忙点头。

现在,整个抚临郡,都以给徐七舟做事而为荣。

因为,徐七舟的待遇最高,待人最好,进了这里,就等于端了一个铁饭碗似的。

而在他们高涨的热情下,整个抚临郡,给徐七舟做事的百姓,达到了三千多人。

辣椒,源源不断地产出。

徐七舟卖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对于徐七舟而言,这还不够,还远远不够。

辣椒的好吃,以及实用性,如今已经传播到了江南省隔壁的郡县。

江南省各地的商人,纷纷前来购买。

批量购买后,他们便将辣椒运回自己的郡县,再卖给别人。

如此一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货链。

这群商人,每次进货,都是进一大批的,所以徐七舟的钱财,也是大批大批的进口袋。

而伴随着辣椒在整个江南省的广泛食用,名声也越来越大了。

隔壁省份的百姓,也纷纷知道了辣椒这一东西。

……

湖浙一带的商人,都提前发现了商机。

在看见辣椒这个东西,竟然如此畅销后,便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抚临郡,找到了徐七舟,进行抢购。

源源不断的辣椒,运往周边的省份。

而钱财,也源源不断地从其他商人的口袋里,运到徐七舟这边来。

现在,每天的净利润,能达到数万两之多。

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不过,辣椒虽然在附近各省开始广泛食用,但想要蔓延到全国,却还需要一些时间。

但目前,徐七舟赚的钱,已经足够了!

因为,凭借一个辣椒,徐七舟的钱财,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