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动物世界冒险记 > 小贝流浪记二百零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则笔记反应了多方面的信息:一是清朝『妇』女地位低下,连祭祀都是骇人听闻的行为;二是女娲是众多『妇』女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神祗,她们甘愿犯禁受罚也要祭祀女娲,女娲信仰已经深入人心。

女娲壁画

朝廷强行禁止女娲崇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妇』女祭祀女娲很可能点燃压抑千年的女权激情,进而破坏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对女娲『性』别,陈康祺只是怀疑,而赵翼的《陔余丛考》干脆说“有男人而女名者。如帝有女娲氏”同书《女娲或以为『妇』人》描述:女娲,是远古的圣明帝王,上古没有文字,但是用音节呼叫,后面的人因为读音而贴上字,正好得到这个“女娲”二字,当初最早并不是因为她是女人,所以加上这称号的。《风俗通》说:女娲祈祷祭祀上天,为女子婚姻设置行媒从这里开始。《路史》因为这个,记载女娲辅佐太昊,对苍天祈祷,而充当『妇』女,订正姓氏,职位婚姻,这就是神媒。那么女娲也只系创设婚姻媒人的人,而不能是女子的。于是后人根据女娲的名字,于是有认为女人的。王充《论衡》引董仲舒的说法:久雨不止,就去祭祀女娲。按照董仲舒的思想,因为女娲为古代的女『性』帝王,男人属阳女人属阴,两股气息(不调)造成危害,所以祭祀女娲以求保佑了。王充又说:现在一般图女娲大多是『妇』女的形象。所以女娲被谣言传说是女人,这来历便久了。【48】

赵翼的言论有意曲解女娲『性』别,没有提供女娲为男『性』的证据,臆断女娲非女,曲解古文。创置婚姻媒妁就不能是女人——这种逻辑不可靠。他还把已经去世一千六百多年的王充也拉来“佐证”。

不过王充也有丑化女娲之嫌:“久雨不止,祭祀女娲”,在礼节上有什么见地。伏羲、女娲,都是圣人一流,舍弃伏羲去祭祀女娲,《春秋》不说原因。一般画女娲的形象,是『妇』女的形象,同时又称她为“女”。董仲舒的思想,大概认为女娲为古代的女『性』帝王。男人属阳而女人属阴,阴气造成危害,所以祭祀女娲求福保佑了。【49】

王充揣测董仲舒祭祀女娲的意图,因为女娲的女『性』身份造成阴阳不调进而导致干旱灾害,祭祀她的根本目的不为求福而为避害,这里的女娲俨然凶神恶煞,灾祸之源。

曲解女娲传说的做法是改变女娲的身份,设法把她从独立女神降格成依附于伏羲的对偶神。先秦时期就有女娲造物传说,秦汉明确记载女娲炼石补天,虽把女娲和伏羲相提并论,但未说二神有什么特殊关系,女娲神系是独立自主的行为。

到了东汉,《风俗通》让女娲伏羲成了兄妹,唐代的卢仝说“女娲本是伏羲『妇』”,两人结为夫妻并生儿育女,这种说法看似理所当然,却又与人民广泛接受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女娲既是媒妁之神,亲自制定了“男『妇』同姓,其生不蕃”的婚姻制度,却又自身“知法犯法”;既有抟土造人的本领,也不需依靠兄妹结婚孕育人类。

该是时人已经发现了这个矛盾,晚唐李亢发挥想象,在《独异志》里为二人成婚制造了合理的细节,女娲兄妹说:“上天如果要让我们兄妹两人结为夫妻,请将天上的云烟都合起来;如果不准,把云烟散了吧。”于是云烟马上就合在一起,妹妹就来到哥哥身边,于是结草为扇,以挡住两人的脸。现在人们娶妻拿着扇子,就是这样的例子。【50】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说“兄”就是伏羲,作者也知道二人并列三皇,强行婚配有伤大雅。况且当代已有伏羲女娲为夫『妇』的传说,虽然语焉不详读者自然会合二为一,李亢之狡黠可见一斑。用合理情节设置成功掩盖了新作品与旧传说的矛盾,把“娶『妇』执扇”的风俗附会到女娲身上,成功的把女娲伏羲结成夫妻。

这些学者缘何煞费苦心的曲解女娲『性』别和身份。丑化女娲是为凶神、变女娲为伏羲妹发生在东汉,正值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广泛普及的时期,再加上两汉政治一大特『色』是经常『性』的太后垂帘,外戚秉政。对女主执政黑暗统治的深刻恐惧使女娲遭受牵连,对外戚秉政的司空见惯又让“二皇”结成兄妹。

曲解女娲『性』别主要发生在清代,亦值重男轻女严重的时代之一,女『性』拥有造人补天的巨大力量被考据学家本能的否定排斥。所以寻找女娲是男『性』的依据并设法曲解。但是女娲『性』别在千年传承中早已定格,强大的文化惯『性』让他们的苦心孤诣难以遂愿。

唐代文人改变女娲独立女神地位的原因,在李商隐的《宜都内人传》可以找到答案,武则天当政,重用男宠『淫』秽宫廷,宜都内人委婉劝诫:古代有女娲,也不正好就是皇帝,帮助伏羲,治理天下吧。以后的时代姑婆有超过庭院主持世间事的,都没有做对,大

女娲造人

多是辅佐昏庸的主子,不然就是哺育教养小孩。只有大家去除夫姓,下了饰物,身套王服头戴皇冠,吉祥的征兆一直呈现,大臣们不敢妄动,是真命的皇帝。【51】

《宜都内人传》虽是小说,却真实反映了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文人的女权观念,武则天是历史上的女娲二世,她的帝王身份不仅颠覆了当时的男权社会,而且极具示范效益。武则天薨后,其儿媳韦后、其女太平公主皆有称帝欲望,让男权主义者意识到这种示范效益的力量及对男权社会的潜在威胁。

他们要彻底杜绝女『性』的权益意识复兴,消除女权主义的文化基因才是永葆男权的根本途径。也正是在这种男权危机和群体男权觉醒的作用下,女娲被动的和伏羲结为夫妻。丧失了独立身份。但是无论男权主义者如何煞费苦心的曲解,都没能颠覆代代相传于人民心目中的独立女神形象。对女娲传说的篡改和扭曲,恰巧暴『露』了大男子主义者对女娲文化所蕴含的强烈女权精神的深刻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