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之罪州崛起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坡居士(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坡居士(二)

从府衙正厅到大门的距离并不远,秦观等人又一心想要尽快见到苏轼,吕璟这边才刚刚从脑子里搜罗了一首宋词的功夫,众人已经走到了府衙外面。

昏黄时分的日光略有些低沉,吕璟站在人群最后方举目向前眺望,一眼就看到了正和王朝云站在一处的苏轼。

身量远比一般人要高大很多,一身简单的青衫,鬓发间隐约可见斑白之意,面容却仍旧带有几分少年时的俊朗。

只是简简单单往那里一站,周围人的目光就好似都要被他吸引过去,吕璟也说不清楚是因为气度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拜见苏师。”兴许是怕在郴州城里引起更大的骚动,秦观带头向苏轼行过礼后,就搀着他直接进了府衙内宅。

随后自是一番情深意切的叙旧,秦观当机立断,直接吩咐吕璟安排好食宿,一众人聚在一起宴饮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吕璟作为小辈很少发言,更多是听着秦观他们互相言谈,甘昭吉和苏轼二人回忆起往事来,话音里更是充满岁月的沧桑和无奈。

一晃如许岁月,太后高滔滔已经入土为安,王安石和司马光也纷纷去世,和他们同期如今依旧健在的,已经屈指可数。

“还是要羡慕子瞻兄如今孑然一身,再不必受这官场所困啊。”甘昭吉饮了一口吕璟特意派人送来的蒸馏酒,看到上面的名号,还特意冲苏轼点了点。

苏轼同样将手中酒水饮尽,朝甘昭吉笑了笑,回应道:“苏某已经老了,比不得甘大官身子骨康健,以后能与青山绿水作伴,也就知足了。”

“怕是官家愿意,你那小弟子不愿意哩。”甘昭吉意有所指。

苏轼却并没有给予什么正面回应,只是目光一转,落在了列坐下首的吕璟身上。

以他的岁数来说,吕璟几乎已经确立了关门弟子的身份,按照大宋文人界的规矩,以后是要传承他衣钵的。

“大郎,你且上前来。”

苏轼的声音不大,但落在正绞尽脑汁搜罗记忆里诗词的吕璟耳中,却着实把他吓了一跳。

这不是正叙旧呢么,怎么突然就拐到自己头上来了?

心中这般想着,吕璟还是恭敬的起了身,先向苏轼和甘昭吉行过礼,随后迈步走到近前。

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苏轼,对苏轼而言,同样是首次见到这个秦观口中一直多有称赞的少年郎。

略有些粗糙的手掌抚过颌下短须,苏轼目光在吕璟身上停留数个呼吸,随后脸上露出几分满意神色来。

古人言相由心生,吕璟小小年纪身材就足有七尺有余,面色俊秀,却又带有几分刚强,在他门下诸弟子中,也就秦观少年时能够媲美一番。

“大郎,少游常言你聪慧多才,今日正好趁这个机会,老夫可要考较一番。”

“来了!”吕璟心中念头一动,当下躬身应下,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着了,毕竟自己和苏轼间接触不多,有所考较也算正常。

吕璟的果断再次赢得苏轼心中赞赏,王朝云早早知道了他的心意,已经为其将纸笔备好。

苏轼的目光从在场众人脸上一一掠过,忽然落在内宅园子里一颗已经凋谢的小树身上。

“老夫在惠州时曾游览罗浮山,心有所感,得诗半阕,请大郎来试填下阙。”

苏轼开口的同时已经提笔一挥而就,在纸张上留下自己潇洒的文墨。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高俅主动上前取了文墨,高声开口念诵。

秦观等人纷纷思索起来,在场众人大多是大宋文人界的精英分子,自然明白补齐这首诗不难,难的是意境与上阙完美相合。

这首诗的上半阕中首先点出了地名罗浮山,随后以四时春光对应卢橘杨梅两种水果,一种隐隐的夸赞和颂扬已经跃然纸上。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首诗的立意更加明确,这却要看吕璟的本事了。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吕璟慢慢迈开步子徘徊起来,尚显稚嫩的脸上隐隐有些汗水,让他看起来似乎很是吃力的样子。

苏轼位于上首,见此情形却也没有多说什么,秦观在和他的信件来往中不仅提到了吕璟天资聪慧,也说起过他根底上的不扎实,这也是苏轼刻意降低考较难度的缘由。

这边所有人都心中焦急的盼望着吕璟快点做出回答,殊不知他自己如今心中已经乐坏了,只是努力装作艰难的样子罢了。

因为上一次临江仙的事情,吕璟心中早已经断了走文抄公的路子。

像苏轼这样的人物,提溜到现代那就是实打实的国学泰斗,怎么可能看不穿文抄公的把戏!

“真羡慕那些诗词一出,文臣武将纳头就拜的前辈啊。”吕璟心中暗自嘀咕,却觉得自己如今运气也不错,苏轼写下的这首惠州一绝在后世早就广为人知了。

“请元章先生为小子代书。”在连走了十余步后,吕璟眉间的郁结终于展开,开口说道。

米芾洒脱一笑,也没有拒绝,走上前来匆匆提笔,静待吕璟吟诵。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吕璟的声音好似一鼓作气吼了出来,米芾笔走龙蛇,在苏轼文墨下书写完下半阕,当下大喝了一声好!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此诗合的甚妙!”秦观开口的同时悄悄瞟了上首的苏轼一眼,心中顿时大定。

其余人也纷纷出口夸赞,吕璟这首诗下半阕荔枝和岭南的运用可谓绝妙。

“大郎所对,甚合为师心意。”位于上首的苏轼在此时终于开口,顺便多瞅了侧面的苏过一眼。

吕璟心中大喜,能够这样简单过关,实在是畅快,当下重重叫了一声苏师,随后大礼参拜。

他如何看不出苏轼考较中的放水之意,心中原有的敬重顿时再度攀升。

“你如今身为老夫名下弟子,当勤学上进,为官家和大宋尽忠,为师也没什么好送你的,早些年偶然得一唐刀,就赐予你吧。”

苏轼说话之间,衙役们已经从后方前来,将一柄卖相不凡的唐刀递到了吕璟手中。

“刀名渊渟,愿你如深渊之水一般厚重广博。”

吕璟再度叩首,随后在苏轼的示意下起了身,单手一握,寒光已现!

好一把唐刀!刀锋双面开刃,隐隐带有一丝血红色泽,整个剑身却明亮如许,不愧渊渟之名!

前世之时,吕璟就知道唐横刀乃是中国工匠技艺的巅峰之作,真正有机会得到一柄唐刀,才知道如何夸赞都不过分!

“好了,且收起来吧,为师这次来,除了应你所请带来了木绵种子,有位老友还托我给你捎个口信,约你见上一面。”苏轼微笑着说道。

吕璟将唐刀郑重的交给王阔收好,隐隐能看到他目中的艳羡,唐代的很多技艺在五胡乱华后都已消失,其中就包括这唐刀的炼法。

“若是没猜错,子瞻所说老友,可是那佛印禅师?”吕璟这边还没来得及开口,甘昭吉突然言语起来。

“正是那不得清净的和尚!”说起佛印,苏轼心情显然很是愉悦,简单给吕璟介绍一番,就示意他暂时退下前去接受木绵种子,继续和甘昭吉、陈师锡等人叙起旧来。

吕璟捧着唐刀离了府衙,一边按着苏轼的吩咐带人赶往郴州南门,一边在心中思索起来。

都知道佛印和苏轼是一对好基友,可是这和尚如今少说也已经五六十岁的人了,怎么突然想起来让自己前去拜见,莫不是要亲自出手捉拿妖孽?

这般想着,吕璟顿时就对年后拜见佛印的事情多了几分小心,可不要真的被人算计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