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之罪州崛起 > 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楼与演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楼与演义

悠悠南行,山河越过,飞鸟伴行,不知岁月多少悲歌慷慨。

吕璟一行人沿着纵横的河流不停向南进发,在接近江陵府一带的时候,忽然听闻了朝廷处置郭家的消息。

宋夏辽三国间的局势随着和谈的顺利进行已经稳固,战争遗留下的赏罚功过自然也就要进行处理。

作为曾经与狄青齐名的大宋名将,郭逵留给后人的财富不可谓不丰厚,只是耐不出子孙挥霍,更有郭鸿这等人物见缝『插』针,利用了郭家野心。

流三千里!除了罪魁祸首的郭鸿被直接下令处死,其余参与其中的郭家人多被处以徒刑,仅有少数得安。

曾经在西北举足轻重的郭家在一夜间归于消散,不得不让人们暗自叹息。

这等勾连异国的行径,即使将门同气连枝,也没有人敢多『插』手。

“官人,这好生生的将门不做,非要去勾结西夏,真是寻思。”

老邱提起西夏二字的时候,特意拍了拍自己已经整个消失的右臂,目光生寒。

“人生在世,总会想要更多的东西,郭家只是选错了路而已。”

吕璟摇了摇头,并未多作评价,伸手示意车架从吵闹的市集间离去。

老邱沉声应下,他的胳膊是在萧关丢去的,自然对西夏人多有怨愤。

不过想起那些老家兄弟的话语,他心中又对吕璟充满了感激,进入军巡铺,也就算是踏入官场的门了。

蹄声清脆,一行人从鼎州继续难行,过了八百里浩瀚洞庭,就到了荆湖南路!

又是三五日的路程,吕璟谢绝了吕大防的邀约,直接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郴州。

离家的日子,总会格外想念这方自己手中的净土。

十五日的光景一闪而过,有了王伦和苏过等人协助,吕璟又并非揽权之人,这段时间可谓是他重生以来少有的安生日子。

每日里除了在府衙处理公事,四处查访,其余大多时间都被他用在了陪伴家人身上。

芷儿长得越来越水灵,最爱小手小脚的往吕璟身上爬,每次都能惹得琴筝笑声不断。

苏轼的身体在度过最初的折磨之后,也日益好转,精神依旧健硕,常常叮嘱吕璟学业,却始终不肯说出渊渟刀的秘密。

而整个郴州,也在时间里不断发生变化,郴连道的开工,一座座新兴茶楼的兴建,还有那阳山关的兴建,都给这座岭南明珠带来了蓬勃的机遇。

“大人,根据我们如今初步掌握的资料,如今郴州治下百姓共计三十万两千人,其中有五万多属于蛮瑶二族,另有一万已经完成归化。”

郴州府衙,苏过一身风尘仆仆,正在向吕璟汇报编户齐民的最新进展。

“好,接下来某会通过四海商会在各行业号召新牒的使用,叔党近日劳苦,给你两日时间休息下吧。”

吕璟笑着接过苏过手文卷,以他如今的能量在大宋开展户籍改革显然还不太现实,但是拿着清查逃户的名义,稍微做些改动还是可以办到。

“大郎,最近可有新作?朝云姨可催促的紧。”

本以为苏过会就此离去,谁知一向庄重的他竟突然微微一笑,目光直接朝吕璟瞟去。

“好你个小东坡,竟敢拿朝云姨的名头压我!”

吕璟笑骂一声,伸手将书案上一份厚厚的竹纸递给了他。

“妙!”苏过接过竹纸,大致翻看了一番,就直接告辞离去,他等这三国演义下篇许久,早就忍耐不住了。

“韩五,吩咐衙役准备下,我们去南街看看。”

面对苏过这等老实人的机心,吕璟很是无奈的笑了笑,开口朝外吩咐。

片刻之后,一身书童打扮的韩世忠迈步走了进来,躬身行礼。

这家伙不知得了谁的叮嘱,在东江湖书院一直很是低调,还是因为最近被鹤老看重收为弟子,这次同时在吕璟身边做些跑腿的活计。

乘上车架离开府衙,兜兜转绕过东街之后,吕璟来到了最近郴州新兴起的南街。

这里最早因为距离城外村落聚集区不远,所以大多是走私贩卒最爱之地,只是后来因为蛮人入侵被毁,一直到近几日,才算是又恢复了生气。

放眼望去,这段最早由岭南商会负责,后来接手到府衙手中的街道极为整齐,沿街市肆样貌也大同小异,看起来颇有几分后世步行街的观感。

在市肆之中,最受人瞩目的,毫无疑问是一间三层多高,门前扎了竹楼的所在。

四海茶庄!饮茶之法最早起源于茶圣陆羽,后来煎茶法盛行,到了宋代,泡茶法已经开始出现,只是尚未完全普及。

而吕璟主导下四海商会设立的这间茶楼,却是完全采取了泡茶法,并且特意请了苏轼来制定茶礼,宣扬饮茶之道。

郴州多山,日照也很充足,吕璟最初的本意是为了给百姓们谋取更多财路,只是没想到因为自己的无心之举,却将四海茶庄推向了繁荣。

“当阳桥下,张三爷横刀立马,身前自有千军万马,人喘马息,相隔不过十步,尔等猜那三爷如何作为?”

“惊天劈地一声巨吼!山川变『色』,晴空似有滚雷,丈八蛇矛直指,桥断人退,尔等谁可为敌!”

一声惊堂木响,老说书人神情严肃,下方的看客们却喜上了天,一个个开口吆喝,似乎将自己化身成了那喝断当阳桥的猛张飞。

“大郎,今日怎么有空过来?”说完一段,老说书人回身正好注意到了吕璟前来。

“给您老送书来了。”吕璟笑着上前,将手中一摞最新写就的文卷递了出来。

“好!小老儿正愁这当阳桥过去无事可讲呢,大郎你可要抓紧些,这都是下蛋的金母鸡啊。”

老说书人名叫武军,也是吕璟无意下遇到的流浪人,早已经忘了故乡何处。

“您老放心吧,小子都晓得。”笑着和武军又言语了几句,因为不清楚吕璟的身份,两人说起话来自然也没有什么顾忌。

四海茶庄和他们这些说书人签订了为其五年的雇佣文书,他们才能在这茶楼里说书谋生。

其余人若是想要讲这三国,就需要另交一笔费用给演义的作者,不要小瞧大宋朝的版权保护意识,在这个纸质印刷业尚且繁荣的年代,随着盗版的猖獗,各种保护法令也就应运而生。

宋人刻书,常在首尾或序后印上版权页,大多为作者姓名之类,后附已申上司,不得覆版。

意思就是这本书籍已经向府衙申请了保护,谁要是胡『乱』翻印,发现了就要被追究罪过。

国子监在宋朝承担了辖管全国图书刊行的任务,对于盗版者可以追人毁版,吕璟掌控郴州府衙之后,对这方面自然抓的更是严格。

武军毕竟年纪大了,言语了一番,就有些精力不济,告辞自去休息,吕璟的目光则落在茶楼边缘,一个正捧着话本翻看的年轻人身上。

7

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huaiyuedu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