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华殿,小朝会!

朱雄英接过张呈来的奏本,打开扫了一眼,这才发现,上面的缺官真的不少,几乎囊括了各个衙门的大小位子。

六部侍郎就缺了四个!

“怎么一下子缺了这么多官?”

朱雄英眉头一皱,问道:“朕以前怎么没有发现!”

张拱手道:“陛下,新朝所用臣子,多为洪武老臣,这些官员大多上了岁数,已经到了致仕的年纪,年老体衰,实在无法继续为朝廷效命,所以在新朝四年间,有数人致仕,一直没有补上,就在前几天,户部侍郎王纯老大人也提出了辞官的请求!”

朱雄英听后连连点头,这个情况他是知道的,当初改元永兴,一干朝廷重臣全是老头,包括现在也是。

比如,凌汉,王钝,董伦,包括詹徽,傅友文,这都早超了致仕的岁数了,可没有一个愿意走的。

大家虽老,却都想为大明江山,永兴大业,继续发光发热,燃烧最后的岁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永兴朝的核心班子,又叫永兴老年天团,一群老头整天围着和他们孙子一样大的皇帝转。

“补官是一定要补的!”

朱雄英突然抬头说道:“朕觉得是不是该补上来一些年轻人了!”

“你看看你们这些人,哪个不是两鬓斑白,白胡垂髯的……哪个不是都当了祖父,有些人恐怕都有重孙子了!”

“可朕呢?”

“朕才二十多岁,整天和你们一群老头在一起,有时候,朕都觉得自己也七老八十了!”

在场的老臣们顿时笑了起来,如果没有朝政争论,永兴朝的朝堂氛围还是很和睦的,这些老头们有时候还很可爱。

特别是吵架,相互问候对方八辈子祖宗的时候,更可爱。

朱雄英最爱听文官吵架,比看戏都精彩。

但吵归吵,可不能动手打架,都上了岁数,万一闹出人命可就不好玩了。

玩笑归玩笑,皇帝的意思大家也都明白。

张正色道:“陛下,举荐青年才俊入朝为官,固然是好事,但重要官职还是要依靠有经验和资历的老臣来担任,不然,实在无法服众啊!”

“这是自然!”

朱雄英笑了笑,说道:“朕是不可能提拔一个刚入仕途的毛头小子来担任侍郎这样的高位!”

大家身居高位,那都是多年靠着能力,熬着资历,一步步走到今天,突然冒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成了自己的上司,那能服他都怪了。

但凡朝堂上穿红袍的,就没有一个是低于四十岁的人。

朱雄英看着奏本,说道:“既然缺官,那该补就补,朝廷也不缺那点俸禄,吏部缺个左侍郎,可有推荐?”

吏部副官啊,正三品官职,掌管一部分官员的考核和调动,升降,绝对是核心位子。

话音刚落,詹徽立马说道:“陛下,臣推荐北平按察使陈瑛,此人是洪武老臣,国子监出身,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为人刚正,品行忠贞……”

詹徽说了很多,但朱雄英却没有表态,而是悠哉的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随后又慢慢的放下,甚至都没多看詹徽一眼。

很明显,你推荐的人,皇帝不满意。

陈瑛是谁,朱雄英并不知道,但是你詹徽推荐的人,那这个人应该不是啥好鸟。

“陛下!”

刑部尚书暴昭说道:“臣举荐苏州知府姚善,此人是举人出身,为官清廉,崇尚节俭,为政持大体,不为苛细,治理有方,是个难得的人才!”

“准!”

朱雄英没有任何迟疑,继续问道:“王纯老大人致仕,空出一个右侍郎之位,说说吧?”

户部侍郎王钝说道:“陛下,礼部员外郎郭任,可担此重任!”

“准!”

郭任这个人,朱雄英是知道的,为官廉洁,做事谨慎且能干的官员,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任劳任怨,是个非常有原则的老实人。

在其位,谋其政,这样的人在户部任职是在合适不过的。

历史上,建文要削藩,以黄子澄为首的官员说从弱到强,一个接一个的慢慢削,但是郭任却反其道而行,他认为应该先把最强大的燕王削掉,结果建文选择了黄子澄的策略。

吏部,户部,都是十分重要的部门,绝不是谋私的地方,朱雄英不可能让詹徽将手伸进这两大衙门。

“傅友文担任尚书,工部还缺个副官!”

朱雄英突然问道:“詹卿,你刚才举荐的那个人叫什么来着?”

该给詹部堂面子的时候还是要给的。

詹徽一愣,不知在想什么,反应过来后,立马说道:“回陛下,是北平按察使陈瑛!”

朱雄英点头道:“让他去工部吧!”

“另外,朕还要再说一件事!”

朱雄英突然严肃起来,继续说道:“朕听说,永兴二年的南北进士分到各衙门做事,都不受你们的待见,甚至还有羞辱人家的事情,可有此事?”

众人纷纷低头,不好说话,算是默认了!

“哼!”

朱雄英拍了拍桌子,冷声道:“韩克忠,尹昌隆早就告到朕这里了,到了你们衙门做事,不给人家饭吃,有骂人家南方进士科场舞弊的,羞辱人家北方进士滥竽充数的,这都是你们手下官吏干的好事!”

所有人,不管干没干过的,全部齐刷刷的拱手道:“臣等知错!”

朱雄英冷声道:“朕警告你们,回去也告诉你们下面的官吏,谁要再敢有南北歧视,故意讽刺,羞辱永兴二年的进士,朕一定饶不了他!”

“遵命!”

朱雄英就怕这些人凑一起闹事啊,毕竟当年南北榜案闹的是天下皆知,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重新缝合了南北之间的关系。

韩克忠,尹昌隆,这两个人也意识到了这些,所以立马一起上奏,毕竟这也不是一件小事。

“补官之事,一定要公平公正,不可暗动手脚,资历到了且有能力胜任,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朱雄英犹豫一下,继续吩咐道:“储备官员不要全部上任,留下一部分人,有些位子不用全部补上,慢慢来,明年科举大考,还会出一批才俊,总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年纪大的官员稳重,做事情一板一眼,权衡利弊,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缺乏一股子干劲。

年轻的官员敢说敢干,愣头青,一根筋,不怕得罪人,就像韩克忠,尹昌隆这样的人,朱雄英是最喜欢的。

新政就需要这样的人去做,所以朝廷现在需要注入一批新鲜血液,而不想再用那些守旧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