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明一听,关于教育方面的宣传,他自然是义不容辞。

“陈市长,你尽管安排便是,需要用我的地方,你直接提!”

陈江河转头看向陈锋说道。

“陈局长,详细情况麻烦你介绍一下!”

陈锋笑着点头道:“苏先生,我们市准备搞一个爱国教育专题儿童节,全市的小学都将实时收看潜江小学演出现场。

我们的节目除了红色舞台剧,还邀请了抗战老兵演讲,至于演唱歌曲这一块,我们还有所缺失!”

苏明也是听出了话中之意。

“歌曲我可以提供,一会吃过饭,休息片刻,我们就到学校组织孩子们练习歌曲吧!”

陈江河欣喜的说道:“谢谢苏先生,太麻烦你了!”

苏明微笑着回道:“陈市长不要客气,用歌曲宣传爱国教育,这也是我们艺人应该做的!”

按照安排,众人吃过饭,休息片刻后,就前往学校组织学生练习歌曲。

第二天,苏明没有再亲自教学生们唱歌,而是交给了音乐老师进行教学和彩排。

他听说潜江市野寨中学有一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长眠着985位抗日英烈,于是主动前往祭拜。

事情很巧,野寨中学的毕业生正好在今天集体宣誓。

还没有进校园,苏明就在校外听到传来高亢的宣誓声。

“崇文尚武、品德至上、忠孝为先,告慰英烈,自强不息······”

副校长和基金会理事长亲自到校门口迎接苏明。

“苏先生,你好,欢迎你来野寨中学,马上就要高考了,学生们正在纪念塔前宣誓!”

“王老,你好,要麻烦你们,我也是听说野寨中学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校护陵的学校,所以想来祭拜英烈,了解历史!”

王理事笑着道:“苏先生,我们学校原名景忠中学,意为敬仰忠烈,后来因校址所在地名为野人寨,改名为了野寨中学,纪念塔就在校内,请!”

众人一同来到校内,纪念塔下一名名身穿红色校服的高三学生,正在向英烈道别。

王理事开始和苏明讲述长眠在此的英烈由来。

“一二八事变,淞沪会战,一七六师奉命挥师东进,从广西南宁长途跋涉2000多公里,开赴魔都参加抗战。

也就是从淞沪会战开始,一七六师先后转战五个省市,参加了包括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以及三次攻打安庆在内的百次战役!

短短的五年时间内,编制8000多人的一七六师,先后阵亡3713人。

因为是战争年代,一七六师将士牺牲后,都是在战场草草掩埋,没有棺木和墓碑。

1942年,潜山名人范苑生先生联络了13个县的地方土绅发起募捐,筹建陵园,把散落在五个省市的烈士遗骸集中安葬。

抗日时期,小鬼子占领大半个华夏,陵园选址需要慎重考虑。

据传,当时请了着名的地师以及地理老师沿途查看,最终选址在这里。

选择这里,是因为这儿是龙脉!

祁连山龙头,穿越秦岭八百里是龙身,向中华大地东南绵延而来,最终进入大别山,形成龙尾。

我们这里,就在天柱山龙脉的龙尾上,苏先生你看脚下的石头。”

苏明看到白色的石块就像是龙鳞一样分明。

王理事笑着说道:“这就是龙尾石,我们没有凿平,没有动分毫!”

苏明点着头道:“原来陵园的建立,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几人走到纪念塔的正面。

苏明开口问道:“王老,我听说这里长眠着985名烈士遗骸。”

王理事继续介绍。

“985,这是个神奇的数字。华夏传统的纪念型建筑有一条中轴线,我们抗战阵亡将士陵园的中轴线,从墓碑开始。

墓碑的中点到墓冢的中心点,到忠烈祠的中心点,确定了一条中轴线。

学校70周年,决定在忠烈祠后复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按规矩,纪念塔的塔心就应该落在中轴线上。

后来我们依照黄金分割点建造,忠烈祠北墙到塔心的距离正好是9点85米。”

苏明都不由的震惊。

“还真是神奇的数字,这也预示着学生们考取高校的心愿!”

副校长笑着点头道:“确实也有这样说法,我们也希望学生们能报考军校,每年的高校录取名单上,我们都会把军校排在清北之前!”

苏明听到副校长的话,大为震撼,也明白了野寨中学是在传承烈士精神。

忠烈祠前,竖立着一圈刻有名字的石碑。

年代久远的石碑,虽然有的残缺不全,但是字体清晰可见。

一旁的信息处主任说道。

“每一个烈士都有一个编号,每一个编号就代表着一位烈士的所在。

苏先生你看,这些名字很明显有广西的特色。

当年有不怕死的广西兵的说法,这里我们看到有韦姓、覃姓、欧姓,都是广西常见的姓氏。

这些将士从广西转战万里、为国捐躯,最后,都长眠在野人寨!

还有很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埋骨他乡,值得我们永远的纪念!”

王理事继续说道:“忠烈祠,体现了我们对先烈的一份情感,虽然70年过去了,当年的杀敌呐喊,抗日烽火已经渐行渐远,

但是抗战英烈,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穿越时空而永存!”

苏明深深的叹声气,站直身姿,向石碑敬军礼。

“为国为民,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菊花敬献。

走上台阶,两个石狮子两相对望。

左右两边的对联写道:

【负弩效前驱,碧血黄沙殉一死】

【遗骸正丘首,青山白骨共千秋】

苏明来之前也看过忠烈祠的资料,这对题联是军长苏祖馨亲自书写。

进入祠内,学生们也正好祭奠完毕。

他们没有大声喧哗,只是微笑着和苏明挥手招呼。

苏明也是微笑着点头回应。

神龛上的牌匾写着大大的“忠烈千秋”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