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 第529章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9章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一直等到四五天之后,三水镇的人才又来了。

这一次他们说话就实在多了。

“姚金宝同志,我们公社想向你们大队的红薯粉作坊采购红薯粉,按照我们的需求量,我们希望能够签订长期合约。”

姚金宝又惊又喜,赶紧让人叫陈乔玉来。

这回陈乔玉是在镇上被叫回去的,依旧行色匆匆。

但心里却知道,这事儿十有八九稳了。

果然,到了大队部,姚金宝笑呵呵地把陈乔玉带过来。

说:“乔玉才是红薯粉作坊的厂长,你们要签订合约,得着乔玉。”

三水镇的人对陈乔玉的观感十分不错,此时也只有一个担心:“我们采购可是要签订长期合约的,要是货供不上,是有违约责任的。”

三水镇那边做小生意的多,他们镇以前就有挑担走街串巷的风气。

改革开放之后,也是比较早开启个体商业的地方。

枫桥镇这边明显落后于三水镇,所以人家担心,这边的人懂不懂这个合约的约束力。

然而,三水镇的人一说出来,大队部的人都笑了。

“这个你们就白担心了,谁不懂合约,乔玉都不会不懂,她可是我们村最爱签合同的人!”

虽然因为姚家村的村民只有小矛盾,没有大问题,所以迄今为止,陈乔玉也只收拾了三四个违规的人,并没有征讨什么违约责任。

但是姚家村的人已经对违约、责任这些字眼不陌生了。

三水镇的人见状,联想起陈乔玉那个小而美的红薯粉作坊,也有了些了然。

笑道:“那就再好不过了,陈乔玉同志,我们代表三水镇公社一共三十名小吃摊贩,申请与你的红薯粉作坊签订长期供应协议,这是协议草稿,你看看,有问题的话就告诉我们,我们会反馈的。”

陈乔玉双手接过人家递过来的协议,脑子里抓住了三水镇的人话语里的关键点。

“三十名小吃摊贩?”

“是的,我们公社的社员大多擅长做各种小吃食,想必你们也有听说。”

“不过以前没有办法成规模,现在我们公社已经成立了一批小吃商家协会,准备以商会的名义集中管理,采购、定价方面,都会有统一的要求。”

都是做生意的,陈乔玉一听就知道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就是采购,就像她自己,在外面零卖红薯粉,要比批发价高两毛钱。

但对于薄利多销的小吃来说,这两毛钱可能就是利润所在。

三水镇的人把全公社三十名小吃商贩的采购量集中起来,可以以最大的采购量来跟陈乔玉他们谈最低的价格。

不光是红薯粉,还有其他的面条、淀粉,甚至辣椒、姜蒜也都一样。

陈乔玉想到这里,立刻问道:“那你们还要姜蒜吗?我们村的承包户今年重点种植姜蒜,预计会有大批量姜蒜收获。”大家也没想到陈乔玉拿到采购合约之后,突然先问起这个来。

姚金宝也跟着激动起来——他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关于陈乔玉的提问,三水镇的人很快给了回复:“这一次应该不用,因为我们之前已经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了,也签订了协议的。”

“而且,我们的姜蒜都是现在就要用的,你们村的应该是才种下的吧?供不上。”

三水镇的人上次就已经看到了姚家村种植的姜蒜情况。

陈乔玉闻言有点可惜。

不过也能理解。

毕竟三水镇这次也是因为找“手工红薯粉”才找到她这里来的。

不然,从自己镇到县城,再到周边地区,人家的选择多多了。

不过陈乔玉还是不死心:“是这样的,我们村的姜蒜确实是新种下去的,但也因为这样,我们还没有跟其他地方签订供货协议,如果你们现在预订的话,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

说完,陈乔玉看向姚金宝。

姚金宝一个激灵,立刻明白陈乔玉的意思,连忙道:“是的是的,如果你们现在预订的话,我们可以……可以以低于市场价一成的内部价供给你们。”

“这样啊……”三水镇的人犹豫了。

低一成,这可不算少了。

不过三水镇的人一贯口风比较紧,即便已经心动犹豫了,嘴上也还是说:“这个我们需要回去之后开会讨论,毕竟不是一家两家的问题,是一个行会的事儿。”

姚金宝也表示理解,但还是充满期待:“行,行,你们回去开会讨论讨论。”

这边陈乔玉已经看过了供货协议了,确认没什么问题。

价钱也合适,大批量采购有优惠,但比起来之前陈乔玉为了维持运转成本价出给县城那几个厂子的价格,倒是还要高上一点儿。

这足以让陈乔玉略有盈利了。

就是有一点不确定:“你们真的每个月都要这么多货?”

三水镇供货协议上的数量,几乎已经达到了红薯粉作坊的产量上限。

如果按照这个产量,加上那个不多,但也够盈利的利润,每个月的收入也将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以至于陈乔玉一时之间有点不敢相信。

“你们做什么要这么多红薯粉啊?”

生意已经谈到这里了,三水镇的人也不需要再隐瞒了。

“我们镇这一次有三十家酸辣粉的商家和个体户刚成立协会,需要统一采购渠道,保证质量的稳定。”

三水镇现在的发展策略是统一稳定自己镇上小吃的口味、质量,然后将三水镇小吃的招牌打出去。

以后不管在哪里,大家只要听到是三水镇的人开的小吃摊子,都能知道口味绝对差不了。

统一采购,一个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来也是稳定质量。

要不是这样,他们也不必来找专门的供货商。

毕竟红薯粉这玩意儿,他们镇的人自己琢磨也能琢磨出来,无非是达不到统一标准,有人好吃,有人不怎么好吃罢了。

他们上次来考察,看中的就是陈乔玉红薯粉作坊的管理。

极其符合他们的要求。

陈乔玉此时也才知道,先前三水镇的人说的三十家小吃商贩的商会协会,并不是一个泛称,而是具体的酸辣粉商家协会。

是直接细分到每一项吃食上了。

而且这个协会的目标是扩展至全县,甚至全市……到处打响三水镇的招牌。

陈乔玉立刻就意识到三水镇领头人的厉害。

果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同时她也更加清晰且激动的意识到——进入三水镇供货系统的自己,将会迎来一个多么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