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 第782章 被厂长鼓励信任的心情,谁懂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2章 被厂长鼓励信任的心情,谁懂啊!

说来也是悲哀。

一个家庭里,送爸爸烟酒鞋子刮胡刀都很正常,年轻男女和小孩子甚至老人,也都各有自己的喜好。

唯独一个妈妈,能想起来的妈妈需要的,都不是妈妈自己要的。

姜亚军倒是记得姜妈说过,家里的菜板裂了两回了,姜爸想了办法用铁丝绑住两头,还能继续用,但是中间切菜就很不方便。

稍微不注意,刀就被铁丝硌住了。

姜妈还想要一个新水舀子,家里的水舀子底下有个洞,舀水时快一点儿也不妨碍什么,漏不了多少水。

但就是这么一点点水,总是弄得地上湿漉漉的。

姜妈作为在家里时间最长的人,难免会抱怨几句。

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姜亚军记起来姜妈提过的,都可以买,但是……这里头却没有一件是真正是属于姜妈,真正是送给姜妈的礼物。

姜妈提过的那些东西,大多还是家庭所需。

姜亚军在店里转了好几圈,一直转到乔玉都看不下去了,主动上前问他:“姜亚军,怎么了?没找到想要的东西吗?”

姜亚军点点头:“厂长,我想给我妈买点儿东西……但能想起来的,好像都不是给她用的。”

给她用和给她用,之间也差着许多。

陈乔玉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倒是觉得姜亚军这小年轻心思细腻,难怪看着文文静静的。

但这一会儿让陈乔玉想,她也想不出来什么。

她给余小姨、大舅妈、二姑都买过东西,衣服鞋子吃的喝的用的,都不少。

但是这跟她本身的条件有关系,她给余小姨买得起一百多一件的羊毛衫呢。

让姜亚军去买这个,是不是不太现实?

思来想去,乔玉给姜亚军出了个主意:“要不这样,你有多少预算,先单独预留出来,然后挑一天,带着你妈妈过来买东西,让她自己选,最后呢,你再把她给送回家里。”

乔玉对姜妈这一代人的心理了解得还是很清楚的,就跟表扬信寄到家里去一样,姜妈收到儿子的礼物会很开心,但是儿子发了奖金,带她去大采购,前后帮忙拎包还给送到家,左右邻居都能看到的那种,是加倍开心。

姜亚军对厂长的话那是言听计从,更何况他也觉得这个办法确实好。

他没挣钱,遭遇得还不多,就他哥跟他姐,发了工资之后买的东西,十回有八回都能叫姜妈挑出刺儿来。

要么就是买贵了,要么就是一时半会儿用不上,实在不行,颜色材质,哪怕是跟家属院里谁家买的不一样这种小问题,也能挑出一堆来。

让姜妈来亲自挑选,那是最好的。

见姜亚军答应了,乔玉还附赠他一个小惊喜:“五块钱以内,给你打九折。”

姜亚军的眼睛唰的一下亮了。

他是镇上长大的孩子,但也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那种,对于几分几毛钱,心里都是有数的。

“谢、谢谢厂长……”

“嘘——”乔玉示意姜亚军别说,“这是额外奖励,别跟别人说。”

姜亚军立马住嘴,心里兴奋极了。

他这是跟厂长有了秘密啊!

厂长单独这么对他,可见厂长看重他啊!

就在姜亚军心潮澎湃的时候,辛晓晨也把东西买回来了,还给乔玉报账:“冰糖葫芦一毛五一串,小份的糖炒栗子两毛钱,大份的三毛钱……一共九毛五。”

乔玉点点头,让万嫂子拿了九毛五出来:“回头记在我账上。”

万嫂子数了钱,递给乔玉,乔玉又拿给辛晓晨。

辛晓晨傻憨憨地要数呢,就听乔玉低声道:“给了你一块五,除了买东西外,多的是给你的奖金,虽然考核没有提前通过,但是你的表现我看在眼里,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过!”

辛晓晨又惊又喜又不敢置信地看着乔玉。

被厂长鼓励信任的心情,谁懂啊!

至于拿了一份组织奖的袁依依,一份爱卫生奖的江晓梅,一份热心助人奖的乌婷婷……心里各自怎么澎湃的,就不必多说了。

几个新员工脚步飘着走了出去,穗华趴在柜台后面,乐颠颠地看着他们的背影,跟乔玉说话:“厂长,你当初是不是也用这些小手段对付我们来着?”

“咳。”乔玉转过身来,一本正经的:“那肯定不至于。”

“真的吗?”穗华眼里带着戏谑,不是太相信的样子。

“真的。”乔玉表示自己从来不说谎——说谎的话就当她这句没说——“我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些手段呢,这都是后来看书慢慢学的。”

“噗嗤——”穗华刚喝的水直接喷了出来。

万嫂子看得懂唇语,此时也捂着嘴在旁边笑。

万婆婆心疼地过来帮忙收拾:“怎么喝水喝成这个样子,快擦擦,一会儿还要出门呢!”

穗华又委屈又好笑地道:“还不是怪我们乔玉厂长!”

哪有人这么说实话的!

乔玉笑呵呵的:“快点收拾收拾,去见客户了。”

“嗯好,我这就来。”穗华收敛起来,立刻检查自己的穿着打扮和要带的资料、样品。

红薯粉作坊如今也开了两年了,从刚开始的艰难求生,几乎是低于成本价的价钱求着别人帮忙消耗一点库存,到如今已经有外地的客商闻讯而来。

着实令人欣慰感动。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前来的外地客商了,但乔玉跟穗华还是以最完善的准备应对。

不管多少,对她们来说都是值得的。

一个村办的小作坊想要打开外地市场,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今除了在电视报纸上打广告的产品之外,大多数商品都只能靠口口相传。

而电视上的广告,投入大是一方面,关键是产量也要跟得上,因为一旦上了电视,那就是全国人民都能看到的。

到时候人家要买,你这里没有,甚至都没有一台固定电话用于联系业务,这肯定是不行的。

而报纸的地域性极强,如今在枫桥镇,三水镇,县城及以下的乡镇,乔玉的红薯粉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但是县城之外,谁知道她陈乔玉是谁?

更没人知道她的红薯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