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穿回前世被抄家,带着空间去流放 > 第414章 世家落幕,科举开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4章 世家落幕,科举开考

根据民国时期四大家族那些祸国殃民的恶臭表现来看,所谓世家就不能染指政权,否则政权只会成为他们捞金的便利工具。

一旦国家发生什么危机,那些世家除了发国难财外就跑得比狐狸都快。

不管是前世还是后世,血的经验都说明了,世家贵族是不能沾染政权的。

江初暖没有别的野心,她只希望在自己建立的国家政权里,可以彻底除去这些世家贵族的根基,斩杀他们的羽翼,还天下百姓一片河清海晏。

“现在各大世家造反失败,朝廷就有了可以理直气壮解决他们的借口。如今盐,铁,矿等重要的战略物资产业都收归朝廷管理,他们再也没有可以拿捏朝廷的把柄了。

暖暖,你做到了。”

说到这些萧衍还是很佩服江初暖的。

还是大金时期,萧同还在监国时就曾经想过要从各大世家的手中把这些产业夺过来归朝廷所有,但每次还没开始动手就会引来一片强烈的反对声浪。

士出未捷身先死。

久而久之,眼看实在无法动手,萧同只好放弃。

没想到现在江初暖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居然真的把这些事做到了。

面对萧衍的夸奖,江初暖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这其中也有夫君你的功劳啊,如果没有你全力支持我,下面那些人又怎么会甘心全都听我的。”

自己这个帝位能坐得如此安稳,背后靠的是萧衍的执行力以及他对各方的安抚,否则那些思想老古板的官员们怎么可能甘心服从?

别看她实施的各项措施收效显着,但对于骨子里刻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古人来说,她的功劳再大,那些人都会自动算到萧衍的头上。

现在的局面就是她高坐朝堂,萧衍手中掌握兵权,两人配合最好,一旦生出嫌隙,萧衍可以直接率兵起义。

这应该就是那些老古板官员们心里想的最好画面。

这些萧衍也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我愿意听从夫人调遣就行。”

江初暖笑了笑,“走吧,我们去看看那些投降的俘虏。”

投降的俘虏全部都被关进地牢等候发落,江初暖和萧衍到时这些人大多都垂头丧气的。

成王败寇。

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

当然也有个别不甘心的,骂骂咧咧的嘴臭。

对付这种人,当然也不需要客气,狱卒直接一鞭子抽过去立马就能安分了。

在地牢里转了一圈下来后,夫妻二人离开了大牢。

“对于这些俘掳,夫君打算怎么处置?”江初暖问。

萧衍不答反问,“夫人意下如何呢?”

江初暖想了想,想起了后世的功德林。

“如果这些俘掳里面有能力出众的,且看他愿不愿意效力朝廷,愿意的便让他们戴罪立功,如若不愿意便跟其他普通俘掳一起发往边疆做苦役吧。”

萧衍点头。

“夫人所想,与我一样。”

听说各大世家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没少搜罗能人异士,全部都发送去做苦役过于浪费了,能为己所用必然是最好的。

二人回到议事殿,铁手和雷公回来禀报。

“萧爷,根据你的意思,京城傅家已经被全部被捉拿归案,其他与之勾结的世家也已经被控制软禁在各自己府上了。”

夫妻二人商量过后做出一致决定。

“傅家意图谋反,斩立决,其他与之勾结的,一律流放北疆做苦役。”

“是。”

至此,轰轰烈烈的谋反案随着傅家的满门抄斩,其他参与人员流放做苦役而落下了帷幕。

经此一役,整个大炎国范围内,再也没有世家贵族敢再对朝廷指指点点——

随着时间流逝,因为世家勾结叛乱的影响很快就得到了平息。

由于盐,铁,矿等重要行业被朝廷接手监管后,老百姓在购买这些物资时方便便宜了许多,而朝廷也因为这些行业的收入再次使得国库充盈起来。

转眼就到了年底。

这个除夕是难得的一家四口齐聚皇宫过的团圆年,景恒和甜甜非常高兴。

两个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宫里的生活,每日除了跟随太傅学习外,还抽出时间习武,闲来无事就一家四口进入空间里吃喝玩乐,日子过得无比逍遥自在。

过了年就是开春。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立春过后大半个月了,老天爷都没有半点在下雨的意思,全国各地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春雨下来可以耕种。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没有雨水地里就无法耕种,对于以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件挺焦急的事情。

就连远在岭南的阮二婶都写来奏折,禀报了合浦郡的情况。

江初暖收到奏折后去找了钦天监。

钦天监在观察了一番天文气象后面色凝重的开口。

“皇上,从气象来看,今年怕是要大旱啊。”

江初暖蹙起了眉头。

如果连南方都大旱了,北方更不必说了。

从钦天监那里回来,江初暖在永安宫里来回踱步了许久,最后叫来太监颁布了一道圣旨。

全国各地官府务必帮助当地百姓顺利完成春耕,最好是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如土豆红薯等,既不需要那么多水,又可以快速收获当主食的。

当然,如果靠近江河湖海的地区,也鼓励大量栽种水稻,以备不时之需。

圣旨下达后,全国各地开始了忙碌的春耕活动。

与此同时,江初暖也吩咐海运商会,所有海商出海,尽量从世界各地运回粮食,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也多以粮食为主,朝廷负责收购储存。

在这样的旨意下,各路商贸很快就运回来大量粮食,江初暖再次命令各地官府修建粮仓储存粮食,并且要求保证这些粮食的安全。

若有懈怠贪污者,斩。

在高压之下,各地官府不敢怠慢,只能遵从照办。

与此同时,大炎国的第一次正式科举考试也将要在春末开始了。

由于叛乱谋反案清洗了不少原先各大世家势力塞进来的官员,现在正是朝廷用人紧张之际,因此这次的科举将是选拔人才的一场比试,由此可见此次考试的重要性。

从二月未开始,陆续有从全国各地的读书人赶到京城。

这段时间里江初暖除了日常处理政务外,还要经常跑到教育司去,与教育司的官员们商议卷子出题。

由于此次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且之前几年教育司往全国各地的书局派发出售的,都是由江初暖特意从空间书店里挑选编写的,所以试题也将从编写的内容中出。

说是科举,其实整个流程模式与现代的考公如出一辙。

为了防止试题泄露,从决定出题开始的那天起,所以参与出题的官员一律吃住在教育司,并且派人严格看守,哪怕一只野猫都不能靠近,谨防泄露。

刚开始时也有官员表达过不满,但是在江初暖解释了此举的用意后,这些老古板的官员不服也得服了。

最重要的,皇帝承诺了,等科举结束后所以参与出题的官员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赏银。

有赏银,谁不要啊?

转眼就到了三月中旬。

科举开始。

每个考生都要考两场。

一场是以社会人文为主的,各考生根据试题答出自己的见解。

另一场是针对国家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为主的,考生需要根据相关试题提问回答。

所以考生按序入场,在教育司专门特意准备的考场上,所有考生单独一桌,每个考生相隔一米,东南西北四个角都有监考官员严格监督,场中还有官员来回不停的巡查。

一旦发现抄袭现象,即刻取消考试资格。

如此考了两日之后,所以考生的科目都大考完成。

十日之后,科举结果放榜。

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皇榜上除了列举出所有考生的名字外,还特别列出分数最高的前十名。

“这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还有数字呢?”

有考生不解的询问放榜官员。

“嗨,这都不晓得?你们做的那些试题后面是不是都有个小括号,里面是不是标明了多少多少分?这数字啊,就是你们卷子的总分。”

放榜官员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放榜的时候向有疑惑的考生以及老百姓做出解释。

“那,最高分的那个就是状元啦?”

“天啊!我居然是第三个最高分的,那我岂不是探花郎了?”

“张兄,我居然是第四位耶!”

“——”

随着各大考生越来越兴奋,官员们赶紧解释。

“虽然最高分的那个确实是状元无疑,但是能不能入职,能入什么职,就需要进宫面见皇帝才能知晓了。”

官员解释得清楚,流言也很快就恢复了清静。

“这么说除了前三甲外,其他人都是没有资格见到皇帝的。”

官员们继续解释。

“倒也不是,目前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是,分数前十的考生都有资格进宫,由皇帝亲自接待面试。

如果有考生在面试的过程中失了礼数,将会取消晋级资格,也将意味着你此次科举考试之旅结束。”

听说还有面试这一关,考生们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么说前十名的考生都有面试资格了?”

“是的,成绩分数排在前十名的考生都有进宫接受女帝亲自面试的资格。

另外,前十以外的考生也不用气馁啊!第十一名到第五十名的考生都有面试资格的,只不过这部分考生面试的地点是礼部,由礼部官员接见面试。

诸位可以回到下榻客栈静待佳音,官府官员会根据讲诸位的分数安排人将面试通知帖送达到各位手上的,收到通知帖的考生必须要牢记面试的时间和地点,到时候务必一定要准时相关地点,迟到者取消面试资格。”

负责放榜的官员解释得口干舌燥,不过总算把女帝颁发下来的圣旨解释清楚了,项上人头可算是保住了。

“这跟我之前来考夫子的流程不一样啊!”

人群中有曾经参与过之前教育司官员选拔考试的考生,这人之前还仗着自己有过一次经验觉得肯定能稳扎稳打呢,现在听到官员的这一通解释,瞬间就觉得自己见识浅薄了。

什么分数啊,面试啊,通知帖啊,每个都是新鲜词。

真不知道这女帝怎么会创造出这么多新鲜词汇出来。

针对这样的疑问,放榜官员也给予了解释。

“之前的那场考试是为了选拔教育司的官员,专门挑选各地有名的文儒大家以及优秀的读书人来参加的考试。

这一次呢,是国考,凡是大炎国藉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的一场官员选拔,只要你够优秀,不管你为擅长什么,总有合适你的工作岗位,这么解释可懂了?”

“懂了,懂了!”

陆礼在得到如此这般详细的解答后,乐得合不拢嘴。

虽然上一次的官员选拔他名落孙山没能谋得一官半职,这次的科举他的分数刚刚好卡在第十名,有机会可以进宫面试,他对自己有信心。

与陆礼一样充满自信的考生很多,在充分了解了各项规则后便纷纷回到下榻的客栈去静候佳音。

陆礼下榻的凤来客栈就在醉仙楼附近,与他一起住的是个来自岭南苍梧郡的考生,叫韦清河。

陆礼回到客栈时,看到韦清河正在收拾行李,不禁有些讶异。

“清河兄,你这是作甚?不等面试啦?”

韦清河垂头丧气的跌坐到床榻上,眼眶直发红。

“陆兄,你有所不知,我考试那日感染风寒,整个脑子都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自己答了些什么,如今皇榜放出来,我也不在前十名,估计分数也不会太高,如今囊中羞涩,恐难再支持住下去了。”

韦清河家在苍梧县城里,当初女帝与萧将军在苍梧的英雄壮举他是有所耳闻的,正是抱着为朝廷效力的信念他才参加了这场科举。

可没想到却身体却不争气,在考试当日感染风寒犯头晕,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

如今皇榜已放,又听那些官员们说了那么多新规则,韦清河实在没有信心再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