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隐形富豪炼成记 > 第25章 香江之行(2)多空试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章 香江之行(2)多空试探

进入8月,海外大鳄的做空活动越发猖獗,香江股市、汇市、期市形势越发严峻起来。

8月5日至7日,国际货币炒家发动了继1997年10月以来对港元的第四度大规模冲击,来势比1997年10月更凶狠。

同时,他们提前卖空恒生指数期货,然后在股市现货卖出大盘蓝筹股。

面对海外大鳄的疯狂进攻,香江金融当局最高主管,连续多个晚上失眠,睡着了也会噩梦连连,有时坐在床边,想着想着就流下眼泪。

反复斟酌后,有关高层下定决心,以香江外汇基金为主力,联合多家中资机构,集体进场救市。

“心意已决,便只剩下算术问题。我们掌握了有关数据,计算出每分钟大约需要几亿元来反操控,每天支持几小时左右。考虑到当时的外汇储备数目,发觉支持下去也不是问题。”

马湘参会回来,私下里转述了香江金融局主管的这番话。这说明,有关当局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心规划。

这个夏天,海内外看空香江的声音非常大,华尔街上下几乎一片“空气”。

有权威机构预测,年内恒生指数可能跌到3000点左右,港币将贬值50%左右;有一家机构,甚至直接开出了对赌当年8月底港币与美元脱钩的期权合约。

香江上空,阴云密布,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事实上,这场金融战役,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事,而且攸关政治。

当时,香江刚刚回归祖国一周年,不少抹黑中国的势力,不断制造舆论:“英国人搞了100多年,香港都是好好的,一回归就出事。”

因此,这场金融保卫战不得不打,也必须打赢。

王彪、蔡森与李翰等人,仔细研究了香江汇市、股市、期市近一年来的走势后,发现这些对冲基金的操盘特点。

他们喜欢在关键时点进行突破,然后大造舆论,引导市场跟随做空,形成做空趋势。然后,再在恒生指数期货结算日前一周,加大做空力度,顺水推舟,将股指打到目标点位,实现低位结算。

因此,王彪等人建议,救市资金不要撒胡椒面,要用到刀刃上,平时只需适当托盘,别让股指下跌过快即可。

“大资金最好在结算日前一周或稍早进场,形成坚决托底的气势,逆转向上,将恒指拉到目标点位。然后,在结算日前一天再与对方决战,把指数强行稳住,击败对方低位结算的企图。”

这些建议,被马湘及时汇报上去,得到相关高层认可。

8月7日,部分蓝筹股公布中期业绩,但多数业绩不佳,恒生指数全天下跌212点,跌幅超过3%。

空头借机打压,13日,恒生指数已跌到了6600点附近。

再跌下去,不止是股市,当地银行系统、楼市也将遭到重创,到时候,东方明珠真的要变成对冲基金的提款机了。

这一晚,凡三等人站在中银大厦顶层70楼的“七重厅”,看着维多利亚湾附近的万家灯火,心中不由有些沉重。

海外对冲基金仗着财大气粗,来势汹汹,似乎根本就没把特区政府甚至中国大陆的警告放在眼里。

不远处,汇丰银行楼顶上,两门长达17米的大钢炮,黑黢黢地直对中国银行。

据说,中银大厦拔地而起后,面对这座高楼的“钢刀”锋芒,汇丰银行害怕伤及己方财运,直接在楼顶架起两门大炮,以“大炮”回击。

从此,这个“刀炮对战”的风水典故,就被香港乃至全球华人津津乐道。

没想到,就像命中注定似的,中外资本这一回真的上演了“刀炮对战”。

这一晚,就是这场大战的前夜。

可惜凡三只是个金融圈菜鸟,除了战前特有的兴奋与不安,在这种两军对决的大阵仗前,他就像巨大战阵中的一个小兵,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与无力。

8月14日早8点,马湘就奉命赶到特区金管局出席早餐会。

到会的人有特区金管局要员,中资机构负责人,还有鹰达、和昇、获多利等香江券商的老总。

会议开始后,金管局总裁开门见山:“我等一下就要入市了。你们做不做?”

“做!”

几家券商老总毫不犹豫地回答。

早餐会只开了半小时便匆忙结束,大家赶紧回去准备。

当日股市一开盘,特区金融局即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场,向香港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券商下达交易指令,不惜成本,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

与此同时,王彪等人也借道中资券商席位,大笔买入汇丰控股、香港电讯等大蓝筹。

中午,市场上传出港府入市的风声。

当日收市后,特区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自此,香江金融保卫战正式开打。

这天过后,就是3天假期。

特区政府选择当日出手,事先也是经过仔细考量的。

毕竟,代行央行职权的金管局直接入市,这在全球市场尚属首次,不仅大大出乎对冲基金为主的空头意料,也让社会各界大吃一惊。

作为全球着名的自由港,港府直接进场,与海外对冲基金厮杀,虽然是为了保证本港金融安全与市民福祉,但毕竟背上了干预市场的名声,各方需要时间消化。

这三天,外界的舆论可谓沸反盈天,对港府的指责居多。这无疑增加了特区政府高层身上的压力,难怪有人说:港府高层是流泪下定的反击决心。

利用这三天,进驻香江的内资机构人员也进行了细密分工。

王彪等操盘手,自然是每个交易日都到中资券商看盘操作;

刘晓艳白话好,花卉英语好,她们成了各路大佬的信使与临时秘书;

凡三这个小白,白话一般,英语也一般,被派出去继续当观察员,到交易所现场观察,有情况及时反馈。

这个差事有点打酱油的性质,但让凡三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8月16日下午,香江还是假期,凡三没事干,就到中银大厦附近溜达。

突然,凡三听到有人喊自己。他闻声一看,一位深色职业套装的白领丽人,正站在路边,看着自己的微笑。

凡三一开始还有点不敢相信,仔细一看,确认是银海时的同事何葳。

六七年不见,这小妞风采依旧,还是那么漂亮时尚。

“美女,这些年忙什么呢,一点音信都没有。”

凡三微笑着寒暄,何葳也高兴地上前握手。

离开银海后,这小妞跑到英国留了两年学。此后,她就来到香江,一直在百富勤投资集团工作。

东南亚金融危机袭来,百富勤公司最近破产,她跳槽去了一家英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亚洲分公司,还是做pE。

得知前老板现在进了羊城证券,何葳不由大为兴奋:“小老板,没想到,我们从事的业务,又有交集了。”

两人到了附近一家咖啡厅,边喝边聊。听说凡三想去燕大读EmbA,何葳不以为然。

“国内高校mbA都是照搬海外教材,有那功夫,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去留学。”

“你也知道,我英语一般,听说能力更差,出去了恐怕连日常生活都困难。”

“没有那么邪乎,好多文盲,去了英国,不到半年,英语口语都说得很溜。”

何葳告诉凡三,当下最要紧的是先把托福考试过了。她认为,时下出国留学的人不多,总会申请到一所过得去的大学。

何葳这番话,给了凡三不少信心。

喝完咖啡,两人相互留了联系方式,相约今后有空多联系。

看着何葳翩翩离去的身影,凡三不由感慨:“这个世界真小,真是人生无处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