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月5号早晨,莫兰起床后恶心不已,跑到洗手间呕吐,可是又吐不出东西,咳嗽得直流眼泪。

金明华闻声过来,低声询问一番后,脸露喜色:“女儿终于怀上了!”

得知消息,凡三也非常高兴。

当天上午,莫兰卧床休息。下午,金明华陪女儿一起回到庐州。

过完阳历年,她就退休了。以后,主要就待在庐州,照顾女儿、媳妇生活。

1月6日,凡三往美国发了两封邮件。

一封是发给mike,凡三请求调往亚太总部最好是中国办事处上班,就近照顾怀孕的妻子;

一封发给纽约大学商学院,莫兰申请在家学习选修课,或者直接休学一年,在家待产。

几天后,两封邮件都有了答复。

纽约大学的回复很友好,先恭喜莫兰怀孕,后同意她的请求,休学还是在家选修,随她自己的身体而定,学校都可以接受。

凡三那边,则很不理想。

mike新年后退休,新来的主管Johnson,刚从另一家大行跳槽过来,对凡三不回来拜见,反而对工作挑挑拣拣,很不高兴。

Johnson很坏,他不改变mike此前派遣凡三回亚太总部的决定,却不让他回中国,而是去去负责东京市场。

这个突然的改变,让凡三非常痛苦。

“我是中国人,不希望去日本,不能留在京都,我可以去香江亚太总部工作。”

凡三打了越洋电话回去,与Johnson据理力争。

“我感觉中国和日本差不多,你还是去日本吧。”

这位主管无视凡三对中国业务做过的那些工作,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其实,这家伙是想侵吞凡三之前的工作成果。

“什么叫中国和日本差不多?中国和日本差别太大了。如果你们坚持要我去东京,我就辞职。”

凡三有些生气,口气不容商量。

Johnson非常不高兴,一个刚刚上班半年的中国人,竟然敢用这样的语气和他说话?这显然触犯了他一向的自尊。

“这是公司的决定。如果你坚持己见,后果自负。”

其实,凡三并非真的想辞职,他实在想不通,Johnson为何突然改变前任决定。

这就是西方大公司内的办公室政治,他这个刚入华尔街的小白,是不大懂。

就在这时,摩林国际通过猎头公司,找到了凡三,希望他加盟摩林。

对方答应让他担任亚太总部高级副总裁,常驻京都,负责中国投行事务。

这在外资大行里面,已是中层职位了,可以说,对方为挖到凡三,开了很高价码。

于是,凡三就离开了美盛。

等到保尔得知消息时,凡三已离职近半月,这让他非常遗憾。

对于凡三职场上的事情,莫家人不了解也帮不了,新职位确定后,他吩咐莫兰在庐州安心养胎。

摩林国际中国办事处在京都,对方希望他尽快走马上任。

临别时,凡三给莫兰留了一张工行金卡,授信额度是100万。

刚刚怀孕,莫兰有点小鸟依人,好在母亲守在身边,这小妞总算泪眼婆娑地送三哥离开。

1月12日下午,凡三回到五棵松。

凡文车老两口得到莫兰怀孕消息,喜出望外。

这一下,刘月英彻底放心。此前,莫兰久不怀孕,她还担心这小妞身体有毛病。

休息一晚,凡三就前往京都大厦32层的摩林国际中国办事处。

这个办事处业务分三块,分别是投行、债券与管理咨询。凡三负责投行这块。

当天上午,凡三召集部门职员开了个见面会。

时间很短,就半个小时。

一位资深职员向大家介绍了凡三后,各位同事逐次向新主管自我介绍,并汇报了手头业务,然后大伙就回去继续干活。

中午,在办公室外走廊里,凡三意外碰到刚上班没几天的竹俊。

这哥们来摩林国际后,担任债券业务部高级经理。

两人闲聊几句后,就分头走开。

竹俊下楼吃饭,在电梯口,投行部一位经理问:“david,您认识我们新来的主管?”

“你是说Evans?”

“当然,你以为我说谁?”

这个经理本科在燕京大学就读,毕业后去英国一家大学留学,回国后进了摩林国际中国办事处。

对这个新来的年轻主管,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

“我们是纽约大学校友。”

竹俊心里一边吃惊,一边顺口回答。

“怪不得!”

那个年轻经理一边自言自语,心里一边宽慰自己。

近水楼台先得月!

纽约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与华尔街的关系,其他美国学校比不了,英国大学更没法比。

上任刚半月,凡三就遇到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务。

美国一家着名计算机公司,准备出售个人电脑业务。

消息发出后,摩林国际就在全球范围内帮助这家公司,寻找合适的买家。

(因情节需要,将原型这场购并,提前了两三年,敬请读者谅解)

这是国际大公司之间的并购,买卖双方只有门当户对,才可能撮合成功。

摩林国际亚太总部,希望拿下这单业务,就将这事交给了京都办事处。

凡三反复琢磨,国内能吃下这块业务的非通联电脑莫属,可是,他对这家公司的当家人杨柳青并不熟。

这个人给他的印象是城府很深,贸然上门,一旦说僵就没法转圜了。

不过,华夏石化的财务总监林正燮与老杨关系挺好。华夏石化集团的计算机系统,几乎由通联计算机公司承包了。

老杨这个人,说起来是地道的土鳖,国内上大学,毕业后到京都计算机所上班,改开后在中关村倒卖电脑起家。

但这个人有国际情结,公司不在国内A股上市,去了香江。

平时说话做事,老杨也总是将西方理念挂在嘴上,要求下属将通联做成国际化企业。

接到凡三电话,林正燮找到杨柳青,说了这事。老杨一时不太相信,更没有接受的意思。

林正燮想了想说:“老杨,就算你帮我一个忙,与小凡见一面,听听情况。”

杨柳青不好意思拒绝林正燮的要求,答应去听摩林国际,听一场有关事务的电话会。

一场电话会听下来,杨柳青心里有点活动了,他不再一口回绝。

回来后,他派了一名高管带队,跟着摩林国际的美国职员,去那家计算机公司考查了一圈。

“这是一件好事,有合作的空间,也有收购的必要。”

这位高管回来后向杨柳青汇报,并提交了一份考察报告。

报告认为,在技术方面,这家美国计算机公司,有很多优势,但是在管理上有很多漏洞,造成很大的浪费。

这家公司pc部门,不只是“毛巾”里有很多水,他们的管理就象一直开着的水龙头,水在花花地往外流,只要把它关上就能有很大利润。

这个报告,一下子引起了杨柳青的兴趣。之后,他又派了两拨人去美国考察,摩林集团自然依旧充当向导。

考察结束,杨柳青终于改变了当初的想法,决定参与收购。

在摩林国际撮合下,双方正式谈判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