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牛年春节过后,凡三与孩子们先回京都,凡文车老两口留下来陪钱咏琳母子,等北方暖和后再北上。

元宵节前,文月酒行为主的各部门,联合召开新年工作会议,表彰先进,总结经验教训,部署新一年工作。

会议筹备期间,凡三参加了,认真听取大伙的各项意见,正式开会时,他没有露面,全都交给一线人员。

既然决定让陆晓敏负责,他就不去抢这娘们的风头,以尽快树立她的威信。

元宵节后,凡三埋头思考,查阅海内外特别是美国创业板设立过程,相关规章,监管体制,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在鹏城交易所设立创业板的意见。

凡三所在的民主党派,1998年时就曾提出过设立创业板的建议。那个建议,条款比较粗疏,可操作性一般。

当时,人们对创业板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引起一阵热议后就不了了之。

相反,凡三这次提出的建议,几乎就是一个创业板蓝皮书,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系统地论证及建议,拿过来就可以操作。

去年奥运会前后,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关部门主持召开了民主人士建言会。

当时,凡三身体还没有痊愈,作为特邀青年专家,他还是坐着轮椅参加了。

会上,增发国债,以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对冲外贸下滑的意见成为主流。

后来出台的四万亿救市政策,高层就是吸收了这次会议的建言才最后拍板。

说实话,凡三内心里并不赞成这种粗放型发展策略。

他认为,国家应该借助这次金融危机,加快国内经济转型步伐,将经济增长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他估计,即使欧美一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这些成熟经济体早就市场化了,应对这类经济危机的财政与货币手段丰富,自我恢复能力很强。

他预测,要不了两年,这些美西方国家就会度过危机。

因此,中国外贸受到的冲击,充其量就是一两年的时间,到时候,随着海外经济恢复增长,出口自然会重新起来。

他觉得,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国内正好逐步改变经济三驾马车过于依赖基建与出口的现状。

对于部分专家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拉动经济的建议,凡三不敢苟同。

房地产上下游的产业链确实很长,一旦兴旺起来,刺激经济的效果也立竿见影,依靠卖地收入的地方财政也好过。

但是,中国不是像美国那样的移民国家,房价涨再多,也都是在国内老百姓手里转圈,挣不了老外的钱。

因此,他认为,将经济发展与房地产深度绑定,就像打杜冷丁止痛,效果快,但容易上瘾,副作用很大。

而且,以日本的教训看,房地产泡沫一旦形成,特别难容易带来金融危机。

他认为,真正的治本之道,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培育能将产品大量出口到国外的高新产业。眼下的4万亿救市措施,只能治表,而且后遗症很大。

不过,这种看法是会议中的少数派,而且被视为书生之见。

凡三一向低调,在那次会上,他也没有多说什么,但对国内经济圈的主流观点,内心深处其实不以为然。

从那时起,他就在琢磨,如何为经济转向科技进步推动的消费增长做点什么。

想去想来,他觉得,还是从资本市场入手,提出加快设立创业板的建议。

他认为,这样能尽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上市公司,其中,或许真的能跑出带动某一个行业大发展的黑马出来。

奥运会结束后,凡三就埋头研究创业板相关问题,还专程去京都中关村、浦东张江、江城东湖、鹏城南山、蓉城武侯、渝州江北、西都杨凌等地调研。

几个月下来,他对国内设立创业板的信心更足了,因为各地确实已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创业公司。

这样一来,创业板就不愁无米下锅。

元宵节后这一周,不过是厚积薄发,将他这几个月调研成果集中呈现出来。

2月16号,凡三将这个加快设立创业板的建议书,作为自己在当年两会的提案,上报给了所在民主党派京都支部。

京都支部非常认同,次日即上报。

时任民主党派负责人看到这个提案后,非常重视,当天就亲自约谈了凡三。

然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将这个建议基础上修改完善后,作为这个党派,当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两份主要议案之一。

为了增加说服力,提案提交时,增加了这个民主党派多位代表与委员姓名。当然,凡学松列在报告撰写人第一位。

提案报上去后,全国政协负责提案工作的领导,对这份报告格外看重。

在4万亿救市成为既定事实的当下,这份立足长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金融支持的议案,无疑是一股清流。

经过讨论研究后,政协有关领导决定,将这份提案作为当年政协全会的第一号提案,交给与会委员讨论。

凡三并不知道这一切。

作为建言人,将议案提交上去后,后面的事情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3月3号下午,全国政协会议开幕。

3月5号上午,全国人大会议开幕。

这次两会,形成两大热点:一是4万亿救市,二是创业板设立。

4万亿救市,众人早有预期,实际工作中,头年国庆后,有关工程就已经开工。

设立创业板,则出乎多数人意料,但同样引起极大反响。

那些对4万亿救市颇有微词的代表委员,大声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将这个提案落到实处,加快设立创业板。

最高兴的是鹏城市政府领导以及鹏城交易所(深交所)负责人,他们为了设立创业板,已经奔走了10年。

为此,深交所Ipo还曾停止几年,遭受重大损失,2004年被迫推出了个中小板。

想吃空心菜,来个卖藕的。

政协这份提案,来得太是时候了。

粤省与鹏城市领导,正在上书高层,建议尽快在鹏城设立创业板,为那些科技初创企业直接融资提供通道。

这份引发巨大反响的1号提案,无疑为创业板在鹏城落地,送来了一阵及时雨。

以京都代表身份参加两会的凡三,根本没想到这份提案会引起这么大反响。

一向低调的他,没有在人前人后提及,只是在旁人问起时,简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般公众只知道这是凡三所在的民主党派的集体提案,只有高层知道这份议案的始作俑者是凡三。

两会结束后,证监会接到上级指示,设立创业板成为会里年度头号工作。

在召集有关专家学者就创业板设立具体工作建言时,证监会领导点名参加的第一个人就是凡学松(凡三)。

远在浦江的乔思雨,得知有关内幕后,回家告诉了乔老爷子。

老爷子虽然身体不行了,但思维依然清晰,对凡三的超前眼光尤为欣赏。

听完孙女的这番话,老爷子高兴地说:“这小子还真的有点能耐,时不时就搞出点有价值的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