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隐形富豪炼成记 > 第36章 韭菜收割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丁酉鸡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凡家聚会,除了在哈佛上学的阳阳,在南边过节的帆帆,家里其他小孩子都在,还多了个在这边上学的凡小青,在京都上班的周方。

吃饭时,周方向凡三询问:“老舅,您说中关村那些人发行的虚拟币,能不能买?”

这小子一问,思念也赶紧看向父亲,因为,燕大也有不少人在推销这些产品。

凡三一听,略一沉吟。坦诚自己也不大懂这些所谓的数字货币。他认为,理论上说,这些东西没有国家背书,也没有超级企业背书,是没有什么信用价值的。

当然,不排除某一种虚拟币,得到相对普遍的认同,有一定的流通价值。

“但是,从投资价值而言,可以基本肯定,绝大多数虚拟币最终将价值归零;从投机意义而言,可以少量持有最被大家认可的那种,搏一搏未来增值的可能。”

思想、牛冬昕对这些不太感兴趣,菁华园推销这些东西的人很多,不少人看上去还牛逼哄哄。

不过,他们两个,一个兴趣在实业管理,一个兴趣在科研,因此,推销在他们面前基本没用。

2016年底,五湖投资继续分红,思想又分到了500万。这一下,小两口彻底财务无忧,因此,牛冬昕一边健身,一边哺乳,一边复习功课,准备元宵节后复读。

白酒动销走出谷底后,酱酒热开始兴起,思想将主要精力投入金茅酒的促销,公司争取借助这波热潮,利用文月酒行、鑫月酒业的销售渠道,将金茅酒推向全国。

与这两人不同,周方的工资基本不用上缴,思念去年又拿到500万分红,现在成了白富美。

虽然凡家一向低调,但这小妞的穿着高档,气质好,开宝马上学,自然成为各类虚拟币推销者围攻对象。

不过,这小妞还算稳当,除了给妈妈10万,姥爷5万,自己留个15万零花,其他钱都交给母亲吴秀玉存了三年期存款。

听爸爸这么分析,这小妞算是心里有了底,决定不再搭理一个校友的忽悠。

这个校友叫于玉,在燕园相当有名气,只比思念大2岁,

这小子从小成绩就喜欢读书,很会写作文,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第一名。因此,被燕大破格录取。

借助燕大这个光环,他结识了不少人,还去马追云创建的西湖创业大学学习,自称马追云的门徒。

后来,于玉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一次美国之行,于玉的最大收获不是学历,而是认识到了区块链这一前沿技术,以及利用这一技术发行虚拟货币的功能。

这小子如获至宝,开始投身虚拟货币投机大潮,满腔热情割韭菜。

回到国内,于玉借助燕大这个平台,在中关村鼓吹虚拟货币投资前景,宣称这是全球新一轮最有前景的投资机会,很快就闯出数字货币小王子的美名。

有了一定的拥趸后,于玉就就发行了自己的数字货币波场币,忽悠很多人前来购买,开始收割韭菜的卷钱大业。

思念这类白富美,属于围猎对象。

不过,思念是学法律出身,父亲又是做投资起家,从小受爷爷奶奶严格家教,因此,她对一切企图接近自己的男生,都有一种天然的防范心理。

陈海川能接近她,一是天生对军人的崇拜,二是有陈红这个靠谱的中间人,三是父亲与陈家关系不错,四是两人都是在校大学生,因此,能走到今天开始热恋。

这一次,即使周方不问,思念也会询问。看思念神色,还有些犹犹豫豫,凡三干脆把话挑明。

“除了可以买一些比特币,博弈一下未来升值机会,其他数字货币,基本上就是韭菜收割机,过几天估计都没人记得,”

这一下,思念彻底死心,不再对村里流行的几十种虚拟币存在任何侥幸。在投资选择方面,她还没有见过,谁比自己爸爸更强。

当时,虚拟币在中关村大行其道,仅燕大菁华校友发行的数字货币就有19种。

比如“比特鹰”,号称稳定运营2年的投研社区,我们陪伴着3000+会员穿越牛熊!

再如,conflux($cFx)。创始人毕业毕业于菁华大学姚班,之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conflux自称是一个高性能的Layer1区块链,在香江概念中出了一把风头。

这些名校校友发行的虚拟货币,收割的第一批人就是自己的校友,因此,思念能抵抗住这些忽悠,算是一个“奇迹”。

即使如此,凡三发现,一向活跃的燕大,校园里的诱惑实在太多,因此,动了尽快将思念嫁出去的念头。

他相对老派,认为女孩子一旦嫁人,怀孕生子,就会以家庭为中心,没那么多闲事。

村里像于玉这样段位的数字币牛人,至少还有三四个,周方遇到的就是曾在新东方当讲师的“倪校长”。

“倪校长”真名倪笑来,70后,东北人,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初期靠做“倒爷”挣了一些钱,后来经老罗引路,去了新东方讲课。

没想到他还挺擅长,不久后就混成了新东方的名师,备受学生们喜爱。倪的说服、圈粉能力,在新东方被逐渐培养了起来,年薪高达60万左右。

2015年中,A股市场暴跌,但是比特币大涨。

这时,倪笑来站出来称自己是“中国比特币首富”,很多人都愣住了,怎么回事?

据他称,他在比特币价位还是1美元的时候,就持续购入了大量比特币。大约有多少呢,网传有6位数,如今比特币已经高达6万美元,大家算算他有多少钱。

这个传说,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忽悠。但财帛动人心,想一想,这哥们如今因为比特币暴涨带来的亿万身家,就足以打动一大批梦想一夜暴富的各类人等。

倪笑来究竟有多少枚比特币,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谁也不可能逼着他打开账户去核实。但是,无论如何,这哥们比特币富豪的人设,算是在村里竖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接受信徒的崇拜与奉献。

比倪校长更传奇的是“宝二爷”,这哥们高中毕业,真名洪才,是个80后,山西平遥人。

这哥们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在菁华大学旁听了三年,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国内年最顶尖大学的课程,但在菁华园待了3年那是真的,认识不少菁华师生那也是真的。

有这些就足够了,可以从从容容地对人吹牛逼啦。

旁听3年后,这小子静极思动,开始骑单车去川藏线,机缘巧合交了个女朋友,还是位在读大学生。正是这个女友,改变了他的命运。

女友大学毕业后,跟洪才去浦江创业,二人开网店卖牛肉,挣了一些钱。2013年,他们为了生计又来到了京都,当起了北漂。

一次,这个女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一家咖啡馆,听了倪校长的一次比特币的讲座,彻底把她说动了心,于是,她背着洪才拿出十几万,买了比特币,那时比特币才几百元。

据说,比特币后来大涨,这女人这才告诉洪才,这小子从此跟随倪校长,在互联网上“传道”比特币投资知识。

这个故事,仔细想来,不过是一个托儿的话术,但是,比特币真的一直在涨,倪校长又替他们小两口背书,于是洪才由此摇身一变成了“宝二爷”。

就像倪校长一样,一开始发没发财也许只是个故事,但很多人信了,他后来便真的有了钱却一点不假。你相信倪校长,有了老倪的背书,宝二爷也就真的发了财。

不久,洪才在内蒙古建了个比特币矿场,再后来又收购了家比特币资讯网站,开始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开始正儿八经地收割韭菜。

到了后来,宝二爷的名气越来越大,超过了倪校长,甚至被邀请参加了达沃斯论坛。于是,这哥们就穿着大裤衩、拖鞋、白t恤去了。

会上,这哥们冒出了一句:“比特币的市值会超过所有国家的Gdp”。顿时,语惊四座。

这次,宝二爷彻底火了,想不割韭菜都不行,因为崇拜者实在太多了。

倪校长、洪才、于玉,成了国内比特币圈70后、80后、90后的典型代表,通向财富自由的象征。当然,他们的财富也随之滚滚而来。

随着这些人的鼓吹,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成为股市、p2p之后,国内财富的新一代收割机。抱着一夜暴富的念头,许多人成为虚拟货币信徒。

据说,一个初中肄业的大货车司机,听了卖牛肉的宝二爷的现身说法后,立即回家把车卖了,开始玩比特币了,这时的比特币价格,他卖掉车的钱,都不一定够卖2枚比特币的。

最吊诡的是,一个渝州女人,据说已有上亿身家,却痴迷于数字货币游戏,几乎将全部身家投入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一种虚拟币,从买入那一刻起,这种货币就开始跌,最终这上亿身家,都进了货币发行者的腰包。

元宵节过后,周方回村里上班,便买了3个比特币;思念则1个也没买,她在琢磨:“是不是答应陈海川的求婚,在十一小长假,把自己嫁出去!”

再后来,国内将虚拟货币的发行上市定性为非法金融行为,宝二爷一张机票飞到美利坚去了。据说,他买豪车,住豪宅,小日子过得好不潇洒自在,毕竟手握亿万财富,任谁也不会再慌了。

至于那些虚拟币信徒,买了比特币的,是不是受得了后来的巨大波动,真的暴富,还是因为加杠杆在急跌中爆仓,只有天知道!

至于购买那些不知名虚拟货币的信徒,财富估计早就归零,手里的数字币,估计连废纸都不如!

只不过,倪校长、宝二爷的吃相,不是那么难看;只有于玉,因为吃相过于难看,得了个于割割的骂名!

但是,在大陆以及后来走出去,吃到这波虚拟货币最大红利的人,还不是上面这三位,而是那些开货币交易所的几个华人,其中,后来一时间据说成为华人首富的赵某,他老婆在接受采访时,有一句比宝二爷语录更有名的名言:“钱是咋来的?大风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