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隐形富豪炼成记 > 第59章 晴天霹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节过后,凡三参加两会。令他惊讶的是,不少人认为,这种以互联网烧钱模式,跑马圈地的玩法,是典型的快消品营销,最终会导致整个教育系统出现塌陷。

期间,不少代表就线上教育问题提出议案。

水大鱼大。

这是不少观察者对国内在线教育特别是K12赛道2020年的形象总结。

这一年,在线教育发生410起投融资,额度超过958亿元,整个市场规模也从2019年的4041亿猛增到4858亿,并涌现出猿辅导、作业帮这两家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独角兽。

不过,也正是这两家独角兽挑起的寒暑假招生大战,让在线教育特别是K12赛道越来越像一场互联网营销生意,正在远离在线教育的初心,引起社会各界普遍的担忧。

“教育不是快消品,不能光拼价格,一味追求学生规模,而忽视对教育品质的把控。部分K12头部平台靠烧钱跑马圈地的玩法,无疑是舍本求末。”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业内普遍认为,2013年是国内在线教育元年,自那时起整个行业开始起飞。

随着市场迅猛发展,不断有新玩家进入在线教育领域。

这些玩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线下老牌机构开始布局线上,如东方教育、学而思网校(好未来旗下)等,与线下品牌形成互补,打造所谓的omo模式;

第二类,新兴纯线上辅导平台,如跟谁学、猿辅导、作业帮等,这也是2020年风头最劲的一类;

第三类,涉猎在线教育的互联网巨头,如大力教育(字节跳动旗下)、有道精品课(易网旗下)等。

2020年K12在线教育赛道站上风口,单笔融资额度高,且集中于头部公司。其中,猿辅导与作业帮两家就融资5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78.55亿,占当年整个在线教育领域融资的近40%。

正是在资本加持下,这两家K12新锐掀起营销大战,各种招生广告遍布电梯间、公交站台、地铁站、短视频、信息流平台,以及冠名热门综艺、影视剧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暑假期间,上述头部平台的营销费用就超过80亿元。

广告轰炸之下,K12在线教育头部玩家的学员数量短期内爆发式增长。

据中科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网课市场白皮书暨2021年前瞻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猿辅导旗下两大网课品牌猿辅导网课、斑马AI课的在读正价课用户,总数超过400万人。仅8家头部平台的正价课学员人数就已超过1200万。

而艾媒咨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在线教育市场用户规模达到3766万人。

伴随着广告大战,在线教育获客成本水涨船高。

有数据显示,2020年暑假K12双师大班正价课学员获客成本已从2019年的2000元陡增至3000元,部分科目飙升至6000元。

而个别线上1对1平台获客成本更是突破元、而大班课的客单价差不多是1000-1999元,如此推算,大把烧钱的头部机构,这两年实际上都是在赔钱赚吆喝。

几家头部平台依靠烧钱圈来大批学员,但这些人上完体验课后,能否转化为正价课学员呢?

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目前头部平台的体验课转化率不超过25%,在读的正价课学员续课率一般也在75%以下。

在这样高流失率下,圈来再多的学员又有什么用呢?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需要精工出细活的行当,不是一次性消费的快餐,家长在买单前都会仔细考量,绝不会听几句广告忽悠就给孩子买下正价课课程。

艾媒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课程口碑、价格和成绩提升能力成家长们的top3考量因素。

这两年,资本不断涌入在线教育特别是K12赛道,主要是看到这里充满潜力,有利可图。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K12教育人群大约1.6亿人,而目前K12在线教育双师大班正价课人群还不到2000万人,市场渗透率不足12.5%,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按照中科院有关报告的预测,K12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到2022年将达到55%。

字节跳动教育业务负责人公开表示,“未来三年,我们每一年都是巨额投入,甚至到第三年,我们都没有盈利预期。”

这种不计盈利,靠价格战跑马圈地的玩法,事实上就是前几年团购与出行互联网企业烧钱大战的翻版。

难怪不少人都在感叹:K12在线教育正沦为一门快消品生意,但教育毕竟不是快消品。

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坦言,现在教育领域这么热闹,其实是虚假的繁荣,资本退潮后一定会出现一地鸡毛。

值得欣慰的是,在线教育这种烧钱模式带来的种种乱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表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随着社会上怨声载道,管理层对K12 在线教育开始踩刹车。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 。

这个通知,被业内称作晴天霹雳。

从此,一向火爆异常的K12在线教育走向末路,风投机构近几年投入的上千亿资本,面临打水漂。

2021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11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坚决杜绝地铁、公交站台等所属广告牌、广告位刊发校外培训广告。

2021年12月,微信团队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信关于规范校外培训内容发布和传播的合规指引”。

其中要求:不得在微信平台发布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推广性、诱导性内容,以及不得利用微信平台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违规开展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

在巨大的政策风险面前,风投机构开始退缩,再没有此前狼吞虎咽不计成本的疯狂投入。

断了外部融资的教培机构,开始出现预付费用不退、卷款跑路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华尔街英语”暴雷、美股上市公司“精锐教育”疑似倒闭、大型教培机构“京翰教育”跑路,“课观教育”学费不退……

一系列热点事件引发家长的投诉维权,相关话题多次冲上微博热搜,带来较大舆情声浪。

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对K12在线教育的无脑投入,可谓近10年风投机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眼下,这个行当面临被团灭的命运,这时候,深陷其中的机构再想全身而退,已经几无可能。

客观地说,凡三虽然对这种疯狂烧钱揽客的行为没有好感,觉得这是把教育当成商品交易,但他也没有想到,高层这一次的决心这么大,动作这么猛。

不熟不做。

对于教培行业凡三并不陌生,但基于几家热门头部公司无脑烧钱打广告,没有一家公司能正常盈利,拿捏不定时先看看再说,从而侥幸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