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605章 雍正的迷惑行为大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5章 雍正的迷惑行为大赏

[到这里,雍正的连招并没有结束,雍正二年,他开始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的情况下手了,他要求严查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地方凡有亏空,限三年之内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从重治罪。

可以说,在处置贪官污吏这一方面,他是认真的。

在雍正元年,他还干了一件大事,且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没错,就是摊丁入亩。

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

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

但光摊丁入亩还不行,雍正又更进一步,大家都知道,古代收税,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所以不必当差不交税,而众所周知,就他们手中的地是最多的。

而我们现代是阶梯式收税,你赚的多收得多,赚得少收得少,但古代并不,可以说是用穷人的税养富人的兜,然后他们还非常不要脸的继续土地兼并,压榨穷人血汗钱。

所以,真的,以后在面对那些人天老大我老二的态度,你完全可以回一句:对你衣食父母傲泥马的,信不信我找人削你,看见没,黄巢,我老大。

咳,开个玩笑,说回雍正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简单说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但这个因为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推行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

以上是雍正帝好的一方面,但他的政策那么多,其实也有一些让人颇为迷惑的,比如“重农抑商”。

我说这个大家肯定会想,这什么问题吗,不一直是这样的吗而且一个皇帝看中农业不是很好吗,这要是不看中农业,那才危险了么。

是,确实是这样,因为雍正的这一行为也确实给清朝带来了许多好处。

我先说好的一方面,雍正在位时间,十分鼓励开垦荒地,从康熙六十年至雍正十二年这十几年,清朝全国上下田地从735万顷增至890万顷,他还让人疏浚了卫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还完成了直隶营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修建了黄河、运河堤岸等水利工程。

且雍正继续蠲免钱粮政策。据《清史稿·世宗本纪》中记录,他在位13年,免了12年灾区的赋税和一些地区的漕粮。

这些好像很好,是不是显得我说他“重农抑商”是迷惑行为这点更费解了。]

各朝代众人点点头,没错,可不就是这样吗。

他们这听着不挺好的吗,这又给他们分地,又少让他们交税,又避免贪官污吏坑他们钱的,这有什么不好的。

历代王朝的国策不都是“以农为本”吗,所有人听着,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出于对天幕的了解,他们知道,在虞美人说这话的时候,后面注定要跟着一个“但是”。

而且,他们不是没有模模糊糊的感觉的,要知道,他们每次听到明清两朝的时候,都时时刻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情绪,且他们都知道,清朝是一个已经在跟国际接轨的时代,那个时候很多国家的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武器也已经反超。

那已经不是一个埋头种地就可以的时代。

因为海外的敌人是野蛮的、凶残的、要命的。

但雍正在提倡种地。

但问题是,他们真觉得这样挺好的,还是那句话,你在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你也不能忘了脚下啊,不然栽了跟头怎么办。

众人七嘴八舌一通商量,好像意识到虞美人接下来“但是”后面的内容是什么了。

……

按照众人猜测的,虞美人接着说下去,只不过说的更为引经据典。

[但问题是,雍正帝那不是一般的重农抑商,是非常的、过分重农抑商。

雍正对此深有感触,并表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而雍正还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认为了:开矿“断不可行”。

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我就想说,你这不是纯纯有病吗。

不说工商业发展起来能反哺农业的问题了,你这矿也不让挖是不是就有点不讲道理了。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清朝成为了雍正的种田游戏,主打的就是一个种田使我快乐,你们别干别的。

哦,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提醒,时代不同的,老爷。

在这样下去大清真要亡了。]

唐朝。

二凤张了张嘴,一时间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不是,原来这才是重农抑商的正确解法吗,他们现在一个个的,为了一个真正有才的工匠,又是礼贤下士,又是许诺重金的,好家伙,这里居然还有一个反向冲刺的。

清朝,你不能因着拥有我们各个朝代的成果,就这么飘啊。

二凤其实是有些疑惑的雍正时期的他们又不是真的看不见世界的变化,不会不知道在这样发展下去,他们自己就会成为弱者。

这样还不改,这样还不借鉴一下海外的经验,这总不能真的被“天朝上国”迷花了眼吧,这个雍正也不像是这种不聪明的人。

二凤疑惑.jpg。

……

[而在接下来的统治中,雍正的迷惑行为也时有发生,比如说,文字狱。

是的,每一次,在我看见古代有这种文字狱,或者有这种类似文字狱的行动,那真的是格外无语。

怎么着,我读书说话欠了你的是吧你就要给我弄死,这不纯纯有病。

而清朝这个还格外变态,给你们讲一个雍正朝的文字狱的起始——年羹尧案。

先说年羹尧是谁,他是汉军镶黄旗人,进士出身,在康熙末年授定西将军,兼理川陕总督。

雍正皇帝即位后,年羹尧也是备受宠信的,累授川陕总督、太保、抚远大将军、爵封一等公。

然后,那会儿的年羹尧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开始飘了,雍正当然看他不顺眼,想除之而后快了,只是一直没有借口。

一直到雍正三年二月,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奇观,臣僚上表称贺,雍正就特别注意年羹尧的奏表,并找到了 “毛病”。

一是字体潦草,二是将成语“朝乾夕惕”写成了 “夕惕朝乾”,此语意为终日勤慎,写倒了也不妨碍什么,但雍正可不管这些,他就觉得,这年羹尧肯定是居功藐上、心怀不轨啊,那些对年羹尧有怨怼的人一见皇帝都如此,自然就顺应圣意,群起而攻之。

于是,很离谱的事情就发生了,年羹尧就因为这,被劾成92条大罪。

雍正借此令年羹尧自裁,亲族、同党或斩首或流放或贬谪,凡是与他有牵连的人统统受到处罚。

这件事表面看好像是政治斗争,但在清朝,这种形式的文字狱还真就是由上自下的,哪个文人敢哔哔两句的,直接给你办了。

大的像几十本的专着、诗文集,小的则一篇短文、一首诗、一封信,一字半句这些,不管是自己作的,还是抄别人的,甚至是从古人那里抄来的,都可以作为文字狱的罪证。

都讲到这里,我就顺便多说点,康熙朝就发生过一件事,南浔镇有个大富翁朱佑明,和吴之荣有私仇,吴之荣就嫁祸给他,说庄书序中所称“旧史朱氏”是指朱佑明。

结果朱佑明和他的五个儿子也都被处决。此外,牵涉此案的一些官吏和书商、刻工、列名书中的人等等,有的罢官充军,有的处死,这个案子一共处死七十余人。

大家以为这很变态,很反人类,但这在当时还真就是正常得。

他们逮捕、受审、抄家、坐牢,判刑极重,少数被判终身监禁,流放边远,充军为奴。

但大多数是杀头凌迟,已死的人,就开棺戮尸。

而且一人得罪,株连甚广,近亲家属,不管是否知情,即使是目不识丁,也一概“从坐”。作者犯了罪,写序、跋、题诗、题签之人都有罪,所有与刻印、买卖、赠送书籍有关的人,也都有罪。

地方官有牵连的自然有罪,没有牵连的也犯了“失察”罪。总之,一个案件的罪犯,死得算是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