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江山如卦 > 第188章 私自进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元三十二年腊月二十七,立春。

按照节气来算,从今天起就是丁丑年。

如果按照阴历算,需过了三十,正月初一,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按照年号来算,才是正元三十三年。

不管怎么算,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天气不错,风调雨顺,各地收成都不错。

没有水灾、旱灾、蝗灾,没有江河决口,边疆没有大的战事,内地没有民乱。

正元皇帝也觉得,终于可以松口气,好好过个年了。

大臣们即将放年假,这几天朝廷里已经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处理。一些不是太着急的事情,就等过了年,再做处置。

今天是最后一次早朝,下了朝,皇上就回到了养心殿,锦衣军统领陈无忌,下朝之后,就到了这里。

“陈无忌,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早些回去吧。要过年了,你也歇息几天”。

“回皇上,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儿,就是有件有趣儿的事儿,要跟皇上说说”?

“有趣儿的事儿?你是不是想说那个纸凿子的事儿啊”?

陈无忌不禁大吃一惊。

“皇上神机妙算,竟然一下子就说中了。连皇上都知道此事啦”?

“呵呵,这个小丫头,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那一回,本以为随便写两个字给她,敷衍一下,没想到,她竟然鼓捣出这么大动静出来”。

“连朱同生都栽在她手里,哈哈,也不知道朱同生此刻会不会窝囊死”?

见皇上心情不错,陈无忌说话胆子也大了起来。

“前两天,又鼓捣出个大动静,竟然主动到顺天府纳税,一路上敲敲打打,好不热闹”。

“然后又去西城兵马司送了个感谢函,回头又在午门那里磕头,这个小丫头,做事可真有趣儿,尽是些新花样”。

“你以为她是图好玩儿啊,那是给朕传信呢,让朕知道没白她写字,她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我当然知道她的用意。

“皇上,不会吧,她一个十六岁小丫头,能有如此心机”?

“哼,十六岁小丫头?她弄那个自助餐,有多少人,都栽在她手里。又是降价,又是加人,最后垄断肉源,一下子把那几家对手都给挤兑倒了。”

“好在她还明白点儿事理,把那些猪羊卖了出去。否则……”。

“此事臣也听说了,当时顺天府的刘府丞,还因为此事在她那里吃了瘪”。

“不只是那个蠢货,连朕的三公主都叫她给整治的哭笑不得,还赔了一千多两银子,最后缠着朕给她补了亏空。她交了八十两银子,还好意思敲锣打鼓的,这个死丫头,就没见过脸皮象她这么厚的”。

“她还说什么,朕宫里都没肉吃了,朕叫百姓都吃上白米饭,喝上肉汤,朕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了”?

“又说百姓吃不上肉,朕寝食难安,她不能让朕着急上火,摊上这样的人,朕能不着急上火么”?

我怎么看不出来你着急上火的样子,假装生气,其实心里得意,分明的慕容采薇的话,把你拍得高兴了。

“皇上,她虽然有些口不择言,臣想她也不过是想说皇上爱民如子。不过,她说的两句话,臣倒是觉得有些道理。”

“哪两句”?

“一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句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回,皇上沉默了。

这两句话,是后世才出来的话,这个时候慕容采薇说出来,自然没人听说过。

“小小年纪有这等见识,倒也难为她了。不过,这个小丫头,做起生意来,倒是个人才。想不到,信国公府里,竟然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只可惜是个女子”。

又跟皇上说了一会儿,陈无忌告退出来。

这一次,他确定了两件事。

一是皇上没有因为慕容采薇跟三公主的事情怪罪她,反而有些欣赏她。

皇上是这个态度,自己今后如何对待慕容采薇,就要好好斟酌一下。

二是除了自己这里,皇上还有另外的渠道,了解外边的事情。

从皇上对这场自助餐商战了解之细致这一点,就能看出来。

三公主固然会跟皇上说,但有些话是三公主说不出来的。

有些见解,更不是三公主那样一个刁蛮的人能见识到的。

看来,皇上对锦衣军也不是完全信任啊。

陈无忌又想起了三个皇子最近的所作所为。

看来一个个都不甘寂寞啊,只是皇上春秋正旺,你们谋划的是不是早了些?

这些动向,到底跟不跟皇上说呢?还真有些叫人为难。

陈无忌一路核计着出了宫,刚出了千步廊,在此等候的随从就迎了上来。

“统领大人,车卫来了”。

“车卫?他不是在康平宫当差么”?

“就是他。他想面见大人。”

“好,过去看看。”

车卫是锦衣军的高级密探,以马夫的身份,潜伏在康平宫,负责监视几位皇子。

陈无忌一直走,没有停留。出了午门,就见到了车卫正在对面。

他没有停留,转向北去。车卫在后面二十丈远处跟着。

走出有一里地远,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了,陈无忌转进了一个胡同,没多久,车卫也进来了。

那个随从则站在胡同口,阻止别人进来。

“车卫,怎么大白天就出来了?你就不怕被人盯梢么”?

按照锦衣军的规矩,象车卫这样的密探,除了定期接头之外,不允许私自出来接触同仁,更不允许亲自来见统领。

“大人,实在是事情紧急,不得不如此”。

“究竟有何紧急之事”?

“晋王府长史进京了”。

“去了哪里”?

“在三元胡同那里,二皇子去了那了跟他相见”。

二皇子?怎么可能?他们有多大的胆子,敢于私下见面?

“你没有看错?”

“没有,这个长史,前年太后大寿的时候,代表晋王进京贺寿。当时就是卑职赶车接的他。他还给了卑职二两银子赏钱,所以记忆深刻,卑职不会认错。”

“连藩王未经传召,都不许进京,他一个长史来干什么?还私下跟二皇子见面,他们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