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江山如卦 > 第232章 落脚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达里湖距离鲁甸镇有二十多里地,东西长十二里,南北宽八里,是鲁甸羁縻州最大的湖泊。

在达里湖的南部沿岸,分布着几个不大的村庄。

这里名义上说是村庄,实际上没有几家人。

最大的村落三棵树,也才九户人家。

剩下的三个村落,也只有五六户人家。

三棵树有三棵大杨树,据说是这是胡家祖先当年栽下来的,这个村落也就因此儿得名。

达里湖里有几十种鱼类,水最深处,据说有七八丈深。住在湖边的人家,即使没有粮食,只是靠抓鱼,就可以填饱肚子。

鱼不仅可以用来自己吃,还可以用盐腌上晒干卖到鲁甸镇离去。

这些腌鱼,就从鲁甸这里。被那些商人们转卖到草原上的各个地方,甚至还通过水云关,辗转运到关外销售。

所以,只要抓出来了鱼,并且有了足够的盐,腌鱼的销路是不愁的。

三棵树的胡家人,基本上就靠着腌鱼,维持着自己的生计。

这里有着无边的草原,这些平坦的草原,土质肥沃,只要愿意,就可以开辟成土地,用于种植各种粮食和蔬菜。

胡家人自然也开辟了一些土地。

虽然土地不多,一共只有七八十亩。每户人家十多亩地。

不过,这些土地出产的粮食,已经足够他们吃的了。

就是靠着达里湖的鱼和这些土地,三棵树的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他们原来都是汉地的居民,在一百多年前,家乡发生了水灾,在生计无着落的情况下,祖先逃荒到了这里。

那个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原,当时甚至还没有鲁甸郡王的存在,也没有官府,更不用交什么赋税。

一家人就这样在这里定居下来。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胡家人有的回到了汉地,有的到了水云关,有的到了鲁甸镇。

不过还有九户人家,守护在这片祖先开辟出来的家园。

后来有了鲁甸郡王,这里就属于鲁甸郡王的地盘。

这两年,达瓦人、美琪人、虎贝尔人来了,跟鲁甸郡王打了几年仗,如今这里又属于达瓦人这三个部落的地盘。

达里湖正好就处于达瓦人、美琪人、虎贝尔人三家的交界处。

胡德贵是三棵树胡家年纪最长的人,今年六十五岁了。他也是胡家的族长。

虽然胡家在这里只有九户人家,八十三口人,但在达里湖南岸,也是几个村落中最大的村子。

因为做事公道,为人正直,胡德贵不仅在三棵树,在另外的几个村子里面,也享有较高的威望。

每天,他都要在村里村外到处转转,看看自己的村庄和村庄里的人。

他来到湖边,捧起水喝了一口,站起来的时候,就见到了远处有一行车队,向这边驶来。

这是什么人?到这里来干什么?这么多年以来,还没有这么多车来过这里。

胡德贵慢慢地迎上去,在距离村庄不远的大杨树下停住,等着车队过来。

一盏茶工夫过后,车队来到了大杨树下。

一共有二十多台车,其中十多台是草原上经常见到的大木轮勒勒车,上面拉着毡房等各种物品。

另外十来台是汉地那里常见的车辆模样。车上也满满当当地拉着东西。

还有一台呢子棚马车,拉车的是两匹白军马。

旁边有十多个骑马的男人,其中的三个人,胡德贵认识,正是达瓦人头人肖必达、美琪人头人史丹利、虎贝尔部落头人莫林。

这三个人,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呢子车棚的车帘掀开,先下来一位姑娘,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样子。随后下来一位小姐,带着风帽,衣着华丽,仪态万方。

最后下来的一个女人,胡德贵也认识,正是达瓦部落的大萨满古里娅。

“胡德贵,你过来,给你介绍一位贵人”。

肖必达挥挥手,胡德贵急忙上前。

肖必达几个人,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还掌握着这一带盐铁茶等重要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大权。

胡德贵需要的这些东西,就都是从肖必达手里买来的。

如果肖必达不给他这些东西,他在这里就难以生存下去。

所以,肖必达这几个头人,就是胡德贵的衣食父母。

“见过三位头人,见过大萨满”。

胡德贵拱手施了一礼。

“胡德贵,这位就是京城信国公府的慕容采薇大小姐。从今以后,你们三棵树,加上达里湖周围十里之内,就都是慕容大小姐的领地。你们以后就要服从慕容大小姐的管制和调遣,明白吗”?

肖必达随便说道,但口气却是不容置疑。

胡家虽然在这里住了一百来年,但这里终究是草原,这些部落才是这里的主人。

这里没有汉地官府给他们撑腰,如果草原人想要赶他们走,甚至杀掉他们,他们也无力反抗。

“肖必达头人,在下明白,见过慕容大小姐”。

胡德贵没有别的选择。

仁义礼智信五家国公府,他还是听说过的。那是京城里顶级的存在。也难怪几家头人和古里娅大萨满都亲自来了。

其实,别说是国公府的小姐,就是几家头人的任何一个来说句话,胡德贵也无法拒绝。

“胡德贵不用多礼,今后我就要住在这里,我们就要做邻居,还请多多关照”。

“老朽不敢,还要大小姐关照”。

“采薇小姐,你看看在何处宿营为好”?

肖必达问道。

“我看一下再说”。

采薇在前面走,王桂从车上拿下一捆树枝,在后面跟着。

肖必达、莫林、史丹利、春分、秋分、立春、雨水等人,也纷纷跟上。

到了一处稍高的平坦地方,采薇拿出罗盘,开始测向。

过了一会儿,就在地上用木棍画了一些图案,别人也看不懂。

画完图,采薇站了起来,回头看看,又看看眼前的无边湖面。

“就在这里吧”。

采薇选定了自己到鲁甸之后的落脚点。

从京城出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跋涉,她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

“既然采薇小姐决定了,就卸车,开始搭建毡房”。

肖必达一说,同行的人就开始卸车。

他们将在这里先搭建毡房,等林召南招募的人到达之后,再开始建设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