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下诸人同为君臣,一起欢笑喝酒,马亭又说着:“主公,臣既跟随主公,臣在乡中结识一些好男儿,可否同去?”

“这个当然,马卿所识必是壮士,一起同去。”杨伊说着,示意林灵将包裹取出,取出数锭银子,然后道:“安置家人,需要银两,这些你先拿去用。”

“诺!”

“要不要孤在此等着?”

“主公,此庙毕竟荒凉,不是久留之地,主公现在在哪,等我别了家人,收拾了东西,就赶来回合。”

“恩,我在这县码头,到时候可寻孤。”目的达到,杨伊也不想大冬天睡在破庙里,也就说着。

马亭又喝完一碗酒,磕头行礼:“臣去也!”

说着,起身而去。

看着他远去,此时一直无言的严守说着:“真是奇男子也。”

“奇人奇事……”

魏仇此时也说了一句。

“哈哈,全靠你们了,这次就到这里吧,我们回去码头,等人来了,就直接回去。”

“主公,不是说还有一人嘛?”严守有些迷惑。

“还有一人,只怕不是现在能说动。”杨伊摆了摆手说着。

蜀地贤才不少,但是有几人,就是气数全盛时,也是勉强,现在气数消耗甚多,虽然时时都在补充,刚才邀请着马亭就几乎失败,何况那几人?

就不自取其辱了。

有两个上应星命之人,已经算是不错了,一文一武也是正好,只是可惜了,本来想着能得广汉郡之助,只是看了广汉郡,井井有条,四下有序,杨伊就知道不可能了。

广汉郡临近蜀中,是士族占据,并未被魏军肆虐,所以就是联络好郡守也没什么用,还是得士族点头。

杨伊这样决定,大家都不会有什么意见,一行人又返回码头。

杨伊半途中,都含着笑意,这次收获还是可以的,首先是魏仇加入,自己有了一员猛将,虽然不是第一流的名将,甚至未必是第二流大将,但是就算是第三流勇将,也足可大用。

山野之士中,若是这等勇力之人,培养之后,凭借实力控制数郡都不成问题。

就更不用说魏仇算是家学渊源了,更是上应星君之命,虽然这天下,上应同一星君之人,也是超过五指之数,但是有此命,就代表着有突破至第一流的资质。

而如今天下,可不是数十年前,群星璀璨之时,而今天下,二流战将已经可以纵横一方了,就是如今季汉,廖化二流末的实力,已经是天下有数的战将了。

可见这百年战乱,天下英才何等凋零。

而杨伊现在,旗下,武将方面,有着关彝、张牧之、孟犇数员战将,都是勇将命格,若是成长起来,控制一郡军事都是绰绰有余的。

文的方面也是丝毫不逊色,有着李洹和曲垣这二人,也都是基础不错,如今经过历练,控制一郡一城内政,稍有吃力,但是再多历练一些时日,想必也会大有长进。

如今文武方面,又得来两人,还算是很有资质的人才,可以说,羽翼已经初步丰满了。

心情不错,回去速度就很快,没有多少时间,就到了码头。

到了船上,船上已经开过了伙食,看见一行人回来,杨伊留下的女卫苏湘此时的就上来问着:“公子,可要用食?”

“不了,你煮些茶吧,我和将军们有话说。”杨伊说着。

“是!”

这几名女卫如今也适应了身份,她们也都认命了,知道不可能被放出去了,侍奉的公主变成王子,这是国业大计,她们小女子也只能牺牲了。

甲兵在左近守着,而杨伊就到了船舱里坐下,杨伊半闭着眼坐在椅上,双手扶膝,似是养神。

片刻后,杨伊才对魏仇说着:“今日全靠魏卿。”

魏仇此时坐直了身子,就欲说话,杨伊知道他要说什么,摆了摆手:“魏将军的事,我早就听说了,小时候就听着,哎,子午谷奇谋,一代名将啊!”

杨伊叹息了一声,评价着那些已然逝去的人,隐隐有着一种宏阔的气度,他说着:“魏将军为国尽忠,却落得这个份上,更被诛灭三族,而你身为嫡孙,却要为之努力,早日去掉谤毁,加以美谥。”

在古代,谥号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如今这天地有灵的秩序中,这谥号就决定着大臣在死后的待遇。

有美谥者,往往死后有灵,有威德。

若是相反,自然是死后受苦,堕落地狱。

魏仇虽然已经听过了,但是此时再听着这些话,不觉五内俱沸,心立刻缩了起来,眼泪一红,勉强忍住,不使它夺眶而出。

他低着头,浑身颤抖,说着:“我等子孙无能,子孙无能,不能为祖先去掉谤毁……”

说到这里,终于忍耐不住,号陶大哭,泪水开闸之渠一样涌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祭祀五代才绝,只要魏氏五代之内,能去掉这事,也就可以了。”杨伊含糊着安慰着,就是她登基,也不可能为魏延昭雪,如今季汉虽然不曾像魏国一样,权利全被士族掌握,但是士族也掌握了一半。

当初魏延之事,可不仅仅是杨仪一人所为,蒋琬、董允、费祎等人也就罢了,还有马岱,甚至如今的大将军姜维也牵扯其中。

魏仇此时拭干了泪,说着:“这个下臣明白,天下大势如此汹涌,臣必会辅助主公,以求有一日能昭雪。”

这话说的都含糊不清,但是大家都明白。

要昭雪,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第一条就是子孙建立莫大功劳,朝廷自会追赏以示其功,以往的污点也不会有人再提,只是这点在现在季汉朝廷摇摇欲坠,几如风中蜡烛的时候,已经不适宜了。

更何况,如今季汉安危实际上赖于大将军姜维一人,就是杨伊能不能继承帝位,都是姜维一言而决,所以这点很难。

而其次就是支持明主,等鼎足一方之时,就可图之。

杨伊之语,就是如此,无疑是隐隐暗示着方向。只是说到了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说了几句话,就各自休息,杨伊到了甲板上,凝视着水波。

天子争龙,在于集众,比如姜维,虽为季汉大将军,急功近利,最后却落得乱刀分尸,若是当时还能执掌万人,怎么也不可能落到那般下场,若是有千百死士,就是占据一地一城,也可称王建制了。

在这人世间,本来唯有走正道——集众人之力,方能成大器之数。

放在天下,不少人文章诗词华彩回溢,令人目眩神迷,但是比起有益世道,却未必比得上一名县令。

杨伊若有所思,深感文道这一步棋走对了,文道如今之威,在天下还未曾彰显,不过想必也快了。

特别是魏国曹氏,当年的“三曹”,诗词传颂天下,就是杨伊也佩服,文韬武略,天下皆知。

就凭借此,司马氏想要夺得曹氏天下,已经变成一块硬骨头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道的力量会逐步加强,司马氏动手再晚,恐怕就难了。

如今动手,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之局,但是司马氏拖不得,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司马昭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没多少时间好活了。

下午,终于雪雨完全停了,露出了天空,只是这时,也接近着黄昏,冬日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风带着浓重的寒意,阴影越来越浓。

太阳淡淡的光芒,照射着,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

要黄昏了,杨伊想着,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只见为首的,正是马亭,后面跟着十几个青年,都拿着一些包裹。

见此,杨伊浮现出笑容,君臣相见,互相一拜。

朔江而上,回到绵竹已经是清晨了。

一滴沁凉透骨的雨滴下来,下船的人,都被激得浑身一个寒颤,此时马亭下了船,不顾寒冷,转身对着杨伊说着:“主公,要下雨了,好兆头,春雨贵如油啊!”

魏仇等人却是无事,丝毫不以春雨为寒,就是杨伊的几个侍女,也是无视,别看她们身形娇弱,但是一个个都是有着不凡的身手,若是按照那些游侠儿的说法,都是贯通先天之才了。

一行人沿着道路而下,雨将码头上的道路弄的有些淤泥不堪。

就算是天寒,已经有大批的农民出来,田里的麦子照看先不说,还有做工的人,拿着铁锹,已经在挖泥了。

挖泥修路和挖渠是大事,也是苦事,男女老幼,一起出动,以及看见了不少吏员在主持分配着工作,绵竹没有派徭役,而是募工,分的也不是钱,而是粮。

还有不少工匠,就在河道上干活,正是在造水车,如今最好用的动力还是水,蜀地多水。

水车是非常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且在蜀中推广使用,广泛用于农业灌溉本来还有好些年,不过这也和天下战乱有关,若是天下太平,这等利器自然会得官方推广。

水车虽然并不算是先进技术,不过由于造价原因,并不是处处有之,所以得有官方推广,民间传播却是很慢。

此后数百年的战乱,技术上实际是倒退的,不过天下人口锐减,土地富裕,也不会有人在意技术了。

此时杨伊却不可不注意,若是收获丰厚,民心军心就会自然增长,就像是当初丞相北伐,也因粮而退。

就算是文道兴盛,行云布雨都能为之,但是技术也不是毫无用处。

这时,李洹此时迎接上来:“主公!”

看了上去,他都一身淤泥,显是身体力行,正指挥各处役工。

“李卿,辛苦了,情况怎么样?”

“主公放心,水渠已经开挖,我们蜀中气候温和,这时动工也不妨碍,水车已经在造,按照主公的意思,造的是大水车,车高三丈,三十六根木辐条,臣验之,一水车日夜不停,足可灌溉三百亩。”李洹说着。

杨伊走近看去,只见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到时候建成,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缓缓转动着水车,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水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好,李卿,孤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马亭,忠良之后,将给你分忧,具体工作,你看着办吧!”杨伊说着。

马亭不敢怠慢,上前行礼:“下官见过李长史。”

李洹也不怠慢,同样还礼,虽然提拔了一些人,不过得力的很少,随着人口日益增多,他也感觉吃力了。

不过此时两人相看,气氛却是有些怪异,杨伊有些视若无睹,这是迟早的一日,并且可以看出李洹的器量,以及马亭的为人,如今基业,杨伊就是登基,他们也不可能一步为相的,但是终究是有这个可能,只是到时谁上谁下,就看世事演化了。

杨伊带着数人漫步,看着渠道和农田,许久才说着:“民无地不安,只有安了田,才有着民心,也才有着钱粮供应军事,李卿,下一步你有何章程?”

“主公,我就地考察,如今附近沃土甚多,臣预估还可开垦十一万亩许,可留万亩在主公手中,以作赏用,其它都是山地稍嫌贫乏,但是若是开垦,也可再开五万亩,十五万亩养五千户,却是正适宜,当然具体可有增减。”

“臣以为,就算百姓,也有分个前后,原本建城开垦民户和军户,民户可分三十亩良田,军户为五十亩,此约有两千户;新进移户,可分二十亩良田或者三十亩山田,剩余之田,若是再有军户,可分之。”

“至于赏田,非臣能干预,请主公裁之。”李洹说着。

杨伊看了看,说着:“李卿此言,甚好。”

虽然李洹的章程很不错,但是却也在言语中暗示了先来后到的座位班次,不过谁能没有私心呢,再说也有利秩序的建立,杨伊并不介意。

“田地是根本,勘实田亩按户分配,这是大政,不是寻常细务,当作成细册,卿等要用心行事。”

周围之人,都躬身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