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网游动漫 > 我在江湖做女侠 > 第941章 诗成惊天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着殿中一众本地名士和文臣绞尽脑汁的只言片语,杨伊想着那些至今的帝王,虽然称呼曹氏为贼,但是杨伊还是视之为帝的。

曹魏数代帝王,当年魏武至今,虽然为贼,但是文学上的成就却是不可质疑的,也不是时间可以磨灭的。

想至此,杨伊此时起身,看向群臣,说着:

“朕有一词,请诸卿听: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怀帝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祁山缺。

壮志饥餐贼虏肉,笑谈渴饮敌寇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念至此,殿中此时无人敢言,随着杨伊的言语间,此时天地间,都仿佛有了一丝动静,甚至有圣音轻鸣!

只是此时杨伊并未曾停顿,而是继续吟着:

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终南山前珠翠绕,上林苑中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人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锦官游,与天贺。”

随着杨伊吟唱完,这两阕词其中含义,殿中人却都基本明了,就是武臣,也都不是不学无术的,姜维、霍弋等人都是文武双全的,都是那种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上马平天下,下马安天下的大才。

自然明白其中之理,这两阕词论及立意和文采,都是丝毫不亚于当年的曹氏父子的。

完全的表达了古都昔日繁华,如今却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社稷蒙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令人读罢痛心疾首,简单凝炼,却字字滴血,不知凝聚了写作者多么痛心,悲愤与力图改变的情感,就是姜维霍弋之心怀,此时听了,也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一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却是令人感怀。

那种还我河山,洗刷国耻,解民于倒悬,豪放明快中却又隐隐透露一点不知何时得此良机的急迫,拳拳之心,吟诵来却是极有感染力。

一片碧血丹心,担负兴国重任,可同样也是年轻有活力,乐观的,甚至可以想像未来的胜利,等来日还旧都,再续锦官城一游,当与天同贺……

这无疑是一片好词,但是若是如此也就罢了,这是道法显圣的时代,文道已然建立的时代,此时杨伊吟诵间,已然用出自己身怀的龙气。

听着前半阕词的时候,众人满目悲色,仿佛见到,秋雨停后,一个伟岸的身影凭栏而立,怒发冲冠。

那人遥望天际,无处宣泄国运撕裂的悲愤,只得仰天长啸,一舒情怀。

为张龙象,所有功名如粪土,成方虚圣,披星戴月,转战各界,见惯风云,而家国危急,不能再虚度年华,不要等到发白人已老,才悔不当初,徒留悲伤。

国君被贼掳走的耻辱,至今没有洗刷!而臣民的恨意,何时才能消除?

既已如此,那应当如当年先丞相,乘坐战车,踏破祁山山口,复我河山。

战场之上,吃贼之肉,喝寇之血,壮志凌云,谈笑杀敌,无惧无畏。

从现在起,挥师北上,定要夺回失去的大好河山,最终携胜利之师凯旋!

而后半阕词,更是连贯起来,直接让这两阕词提升了一个位格,已然能和当年魏武《短歌行》相较高下了,而在此时,更是要震动天下。

轰!

此时只见一道紫光直冲云霄。

轰!轰!轰!

汉国各地,一道又一道紫气直冲云霄。

有刚刚得胜不久占据西县的大军,有沓中屯田的辅军,有此时正在汉中剿贼的平贼营军,有各地的守卫军团,还有巴州的水军……

所有紫气光柱冲天而起,抵达天幕尽头,便徐徐弯曲,如虹桥转向,直奔此时汉国名义上的国都锦官城,目标是锦官城中汉国皇宫大殿。

此时,天下震动,如此异象,致使天地间所有的目光,自去年那天清晨,紫气东来三千里之后,再一次落在汉国。

那一次,无数奇人异士以为那是直指昆仑,如今这光耀数百里却是目标清晰。

汉国万民心潮涌动,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力量,让他们不由自主望向国君所在。

汉国各地紫气在天际划过优美的弧度,随后斜斜抛向锦官城。

一道道又一道紫气融入锦官城上,代表着汉国的龙脉之中,只是短短数息后,整座锦官城都都被紫气笼罩。

此时汉国各个军团上空,出现了大汉以往的诸多名将的虚影。

兵仙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邓禹、马援,还有终军、班固、陈汤、段颍等等,乃至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诸葛亮等等,出现在某个军团所在。

军魂显现,万军同心。

杨伊身后,大氅飞扬,圣光铺开,化亿万军魂,纯白无瑕。

那汉国历代军魂战魂遮蔽一半天空,最后伴随着紫气注入龙脉,最终如同无边无际的披风一般落在杨伊身后。

看到天空军魂越来越少,每个看到这一幕的汉国人都怅然若失,那是当年何等强盛的大汉!

而随着杨伊的“与天贺”落下,无数虚影如云如雾,向四面八方飞散,落入汉国所有军团的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除了那些已经叛国之人。

即便是蛮人也获得这种力量,入汉则为汉民,以心为归属。

而各将此时也获得了相应的军魂入体,比如关羽之魂影,此时就注入了关彝体内,那巨大的先祖之影融入关彝体内,直接让关彝的身高生生提高了少许,身体更加强壮,思维更加敏捷,力量更大,直追先祖。

几乎所有的兵将都在惊喜地拍打抚摸全身,每个人像是都感觉自己力量有明显的提高,身体更加结实。

众多将领感受到体内增加的力量,都是十分激动,这简直是神迹,这提升的力量看似不大,但是如是苦练,那也是数年之功,还得用食补。

而今,直接省却了数年的苦功也就罢了,此时还可以察觉到,蕴含的力量并未曾消化完,还会在以后有所收获,这加起来,基本就是十年的苦功了。

一名战士省却了十年的苦功,而将军们更是得了将魂,却是得到了更多,那种种感悟和传承,更是不传之秘,更是兵家的绝密。

汉地士族,文武良才稀缺,就是因为如今汉地缺少传承,这不是当年开国之时,人杰当世,百余年的相持,如今当年的那一批人杰,基本都已经不存世了。

而各家传承也比不上占据了中原的魏国,魏国雄踞当年大汉十三州中九州还多之地,而汉国如今虽然稍有开拓,也就是益州和梁州之地了,还不如孙吴占据的扬州、交州以及半个荆州之地。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而此时这一首战词出世之后,大汉才是振兴有望!

这首诗的作用,是如今天下所传所有的战诗之冠!

这是一首出征诗或者称之为壮行诗,是战诗词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因为出征诗能让大量的士兵的身体素质突飞猛进的提升,少则维持数日,多则维持半年以上。

若是长年累月获得出征诗加持,士兵的身体会永久性增强,甚至连他们儿孙的身体都比寻常孩童强壮。

本身自己都能获得十年苦功的加成了,再加上这些,那其中所获得的收获,可想而知。

以往,魏国凭借着自己的资源,虽然内部频频战乱,但是却能几线作战,并且压制的汉国苦不堪言,汉国只有两州之地,说是两州,真正可以称得上富强的也就一州,几乎是以一敌十。

而现在,仅仅一首诗词,就能让汉国所有军团实力提升,幅度近乎是一倍,这是何等伟岸之力。

以往之所以屡屡战败,不是汉国士兵不如魏国,而是汉国士兵并未曾在单兵素质上和魏国拉开差距,主要是身体力量差距不大,而现在,身体力量有了差距,在凭借众将得到了先贤传承的智慧和敏捷,从今以后,可以说,汉国已经和当年丞相在时一般,视敌如土鸡瓦狗!

就在所有人被这首旷古绝今的诗词之力震惊的时候,一种极其晦涩但又庞大的力量自天而降。

这是一股只有少数人才能感受到那种天地元气的波动,那力量庞大到必须要小心翼翼,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毁灭整座皇宫。

此时,只能以心神感知,只会察觉一片奇特的水波在天空荡漾,外放出奇特的气息。

那种力量伟岸无上,令人生不出任何抵抗之心,只能僵立在那里。

殿中几人相互用眼神示意,猜测这是什么力量降临。

只有杨伊才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力量降临,而是此时大汉龙脉现世,那奇特的波动,是天地法理交织、天道涤荡。

这一股无上的力量迟迟不离开,此时殿中的人察觉的越来越多,但是一些人此时却是欲哭无泪,因为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被这力量看透,仿佛赤裸着身体站在这里一般。

另外一些人却面带微笑,即便还没有摆脱那首诗词中的愤怒与壮烈,也依旧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

因为,这是传说中才会出现的龙运洗礼,这是帝王都无权享用的天大恩赐,只有一国建立才能得到唯一的一次机会。

此外也就是中兴之时才可以了,而汉国至今,也就当年高祖群臣,光武帝重兴时的群臣,以及烈祖建立季汉时的群臣。

如是有人能占据一县,反叛立国,也能得到这龙运洗礼,当然,其后得能在围剿下存活下来,并且被这龙运洗礼之后,并不是就立刻获得提升。

而是随着所在之国,国运的提升,自身同样随之增强,就像是高祖当时,出身大都无非是乡间黎民,但是,最终却是天下名将,历代称颂之名臣。

而光武帝重兴,云台二十八将也是赫赫有名;烈祖之时,五虎上将,也是威震华夏,而没想到今日,竟然再次得到此机会!

龙运洗礼之下,直接遍布人体的每一个部分,对人体形成一种全面的洗濯、滋养和增强,对于自身的所有力量都有巨大的好处。

尤其是强者将会更强,如果是文武全才,那么就会文武之道,皆一同提升,当年武侯,就是把这龙运发挥到极致的典范。

这一次,洗礼的时间虽然不长,一开始许多人惊恐,但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后,全都沉浸在其中,飘飘欲仙。

此时杨伊也慢慢闭上双眼,神游天地。

就见此时大殿之上,奇光如雨。

那些奇光无一明亮,全都无比奇怪,明明有一些鲜艳的颜色,诸如紫色、红色、金黄等等,可无论颜色如何,在杨伊的感应中,那些光芒都无比暗淡,无比晦涩,仿佛改变了天地间颜色的性质。

那不是颜色,而是深奥的法理,玄妙的圣道。

法理圣道如四季,无法触摸,无法看见,但却可以通过万物变化来推断,那些奇光,并非法理与圣道本身,而是它们引动的力量。

此时龙运之下,但凡是汉国文臣七品,武将军候以上,一视同仁,都得到了机会,超凡脱俗的机会。

就像是当年汉初三杰,韩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融会贯通兵法绝学,最终号称“兵仙”,千古兵法大家,唯此一人独占其号!

还有萧何,历代为相,皆以萧相国为尊,千古也仅有数人;而“谋圣”张良,更是潜修成道,立下“天师道”的道统,其数百年后,几次都有夺天下建立地上道廷之望。

道统更是千百年后,也仍旧存活于世,这就是各有各的选择了,韩信选择了兵法,萧何选择了为相,而张良选择了道。

杨伊此时却不知,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将,却是选择什么?

是不是会有和当年韩信、萧何一般的人物呢?是不是会有张良一般的醉心仙道的人物呢?

如今却是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