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网游动漫 > 我在江湖做女侠 > 第948章 堂堂正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在銮车之中,杨伊很是高兴。

耿家近两百年的经营,已经是蜀地望族,如今耿家主一口答应出仕,这是一种信号,显是对自己很有信心,也说明自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渐渐形成威望。

凝视着顶上云气,不过倒也没有立杆见影,多出多少气运来,但是这是迟早的事。

就在这时,銮驾忽然猛的一停,一旁侍立的内侍说着:“陛下,有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也不会直接送达杨伊面前,而是由内侍转乘,这是一道避免刺客的措施,身为帝王,杨伊也得遵守这等规矩。

片刻后,一个近侍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说着:“陛下,太素县来了消息。”

杨伊精神一振,说着:“说了什么?”

侍从说着:“魏贼邓艾亲自领兵两万,号五万,攻打上庸郡。”

邓艾如今也是难过,去岁征蜀之战最终失败之后,钟会把责任全部推给他,邓艾幸亏也是有功,俘获汉帝刘禅以及汉臣三公九卿、皇族无数。

并献汉宫室女于司马昭,方才免罪,仍为征西将军,不过此时和钟会已然反目,此时如是到钟会麾下,因为实力大损的缘故,他小命定然不保。

司马昭考虑之后,任命他为荆州刺史,抵抗汉吴可能的合流,防止汉国从荆州东出。

杨伊听得此消息,却不紧张,而是说着:“终于来了,这邓艾还真的忍耐的住,也算是一代人才,可惜的是,不逢良时。”

这话却是说的真心,她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是邓艾,如果是在面临灭国大功的情况下,定然会拼力试试,却不会有邓艾的决断。

邓艾舍弃的很快,要知道他当时已然占领汉都,眼看灭国之战都已经完成了,可是面临着姜维的大军,却是跑了。

他这是深知钟会之性,定然不会坐视他成就如此大功,不会给他打辅助的,所以才跑了,不然以他手中的实力,定然会折损在汉都中。

这是得了兵法知己知彼的真传,方才有此决断。

而后,前人荆州刺史,和汉吴两国虽有数战,但皆是防御,练兵至今,方才出战。

邓艾能忍耐到现在,不匆忙出兵,已经很了不起了。

又问着:“那上庸郡各方,又有何反应?”

“据说上庸都尉李慕,立刻以主官的名义,命令上庸县令和安陵县令听令,都已经听令了。”

汉国的上庸郡也就两县,置上庸县令和安陵县令,郡府在上庸县,这上庸县是新设之县,不是以前的上庸县,不过身为前线,也是要塞坚城。

“嗯!”

杨伊听到此,却是微微一笑,虽然说按着品级来说,都尉为两千石,为正五品,而两县县令却俱是正七品,但是现在文官为贵,而李慕短短二月不到,竟然可以使二人听令,哪怕是勉强,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都尉又以军情紧急,征两县民夫,其中募兵一千,又召集羌人一千余精壮,由其子李痒、李流各掌之。”

都尉在紧急情况下,可召集民夫并募兵,这是权限内的事,杨伊听了,精神一振,这想必就是李家潜伏的私兵了。

“这样说来,上庸郡现在已经有兵两千了?”

“正是!”

杨伊默想片刻,立刻发出命令:“命梁州刺史部,募兵一千,平羌校尉部募羌民勇士一千,前去支援上庸,由汉中郡支援粮食和兵甲。”

这两千人,梁州的一千是不久前魏国的俘虏,还有一千羌民则是罗尚这些时日的成果了,这些人如今正好进行淘汰和考验。

再加上粮草和兵甲,更是表明了态度。

现在谁也无法说杨伊没有量度了,只听她悠闲说着:“邓艾虽有两万之众,但是吾汉城坚固,又有精兵五千,这也足可抵御之,只待时日而长,自然退兵。”

顿了一顿,又说着:“朕新继位,上下未安,如今也只能如此了,李都尉忠信勤恳,必会明白朕的忧虑,把这些写成公文,由兵部转承五军都督府,传令相关各部!”

……

汉中郡,梁州刺史府。

“先生,陛下这是何意?”

“使君,某也不忌言,如此看来,陛下对李家的确有着戒惧!”

听闻老人这么说,法遂心中就涌起一股怒意,紧锁着眉,转了几转,呵斥说着:“先生,治政在国在兵,岂有担心这妄言而猜忌重臣的道理?”

“使君,这当然是妄言,可是百姓却往往受到迷惑,到时候,你说,若有李姓者利用此言而图谋,如何是好?”

“那你的意思,是铲除李家?”王法遂此时双眉紧锁,问着。

“当然不是,这不是陛下的器量,吾还是先前的意思,如今上庸明面上就有兵二千余众,又有粮,城也坚固,陛下又命再派两千援军,这就足可抵御之,只待时日而长,魏人自然退兵,李都尉忠勤,必会传来捷报,这也不是借刀杀人!”

法遂其实很明白,但是面前这人是本地的博士,张氏一族的族老,他如今问话就是试探这本地士族之意,防止变故。

“先生请言。”

“使君,陛下之意也不是猜忌重臣,也不想有一天内部生乱,使基业颠覆,如今看陛下政治,却是中庸之道!”

“中庸,有些意思,先生说说怎么个中庸法?”法遂此时问着。

“陛下诏命送兵送粮,这已经得了大节,内外也说不出任何闲话来,总不能说臣子有难,陛下就得必须倾军出征才算是有道明君吧,特别是现在陛下刚刚征伐胜之,战后这个情况。

既然上庸郡兵粮都够,那就没有被攻破的道理,上治下,首在明也,这时才可见得李家的真意。

而且,吾观之,李家私器太重,这时陛下如是磨了一磨,也是陛下日后保全的心意。”

法遂自然是听明白了,这话也说白了,就是想摸清楚李家的底子,并且趁机消耗李家的实力,可是有着陛下前面的派遣军和粮助之,又有着难处,这就是任何人说不出坏话了。

无论胜败,陛下没有丝毫失德的,而消耗李家实力,这种情况下,也是保全臣子的大义。

法遂点了点头,既然明白了本地士族的意思,也就不隐瞒了,畅笑之后,才说着:“先生,你观之只是小道;吾自幼熟读兵法,知用兵在于强弱,强弱又在安逸与疲惫。

魏将邓艾,牧守荆州,如今贸然出战,众将定然不服,如今吾国吾族,上下一心,又有胜仗,此乃一胜一败。

然而,有此一胜一败,魏人却还不为败,陛下以李慕守城,以城拒之,李慕为羌人豪强,自有实力存身,这也是占据地利,而魏人贸然来攻,也无人相助,失却人和,这又是一胜一败。

魏人不知忠义,上下离心,不耐久攻,时日越长,军中越怨也;而吾国却是忠义立国,陛下宽仁,这又是一胜一败,此三胜三败,此战自然无忧。

李家守城,也只需旬日时间,那时魏人其兵恐怕就有自溃之相,这时,吾和罗将军如是联合,以精锐袭之,说不定就可以一举破敌。

以强锐之兵,一举出行,势如雷霆,破之必矣!

如是顺势破上庸郡县,围上庸,这时吾国方才大势已去,魏人就算有残兵,也心无斗志,或战或降,都可堂堂战之。

到时候我梁州再添一郡之地,大半已可成后方,这废弃众县可重建,百姓可开垦繁衍,军民也增多,到时候,吾就请陛下赞许李氏,提拔为朝中文职重臣,其它有功之人,也如此重赏之,你看如何?”

“老朽年迈,虽有奋进之心,却无奋进之力,吾族有数子,皆是豪勇,请使君用之。”

法遂此时才算是送了一口气,这梁州位处前线,魏间甚多,因为魏贼势大,所以别说边郡,就是国都中,投靠魏人的贼子都不少了。

不过如今,汉国再次奋发,如今看势,却是有成就的可能,如此之下,也让一些人等倾向汉国了。

这就是人和之势,两国之战,粮为重,就像是魏人,如今侵入汉国,如是得不到粮草补充,那么也就一战之力,战之后,无论胜败,都得撤军。

所以法遂身为梁州刺史,治民反而是不必要的,最主要的就是维持汉国的统治,拉拢这些本地豪强士族,让汉国人和之势不衰。

区区李家,法遂也知道,的确不是陛下的借刀杀人之计,相反,是大战略的一部分,甚至最后谁也无法怀疑有意消磨李家实力,从区区不入流的东羌猎将一举提拔到一郡都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提拔,只能说是器重和重赏。

如此职责,就得拿东西来换,你又没有军功,也拿不出东西来,怎么会有这等高位给你。

所以,李家得了这都尉之职,那么私兵就都消耗,甚至消耗大半,这却不是得不偿失,相比那些军中悍将,拿命拼杀十数年,可能也得不到如此高位。

而且一旦得了上庸郡,李家自然水涨船高,成为真正的地方大员,实力自然也就可以补充一分,当然相对的,汉国实力却是可以增强十分,越到后来,上下之间就越是拉开差距,那么一家一姓,相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更是翻不出浪来,这也的确是保全臣子的仁爱之道。

与公来说,先是派兵派粮,后又以逸击惫,天下人所见,只会赞汉主英明果决。

与私来说,又切实的消耗了李家的实力,并且利用了李家,还给予厚赐,汉主又得豁达大度的名声,这等有谋反之传的家族,都能信重,汉主却是宽仁。

等着得了上庸郡,上面有了郡守辖制,下面各县尉辖制,上下同心,李家更是无法反抗,这方才是君臣之道。

当然,这是法遂和汉中张氏、孟氏两族的族老的猜测,这等猜测,如是透漏出去,那是大不敬之罪,当然也不会有人去透漏,毕竟能坐这里的,那些各家族老,都是半截入土的,不在乎生死了。

而法遂身为如今汉家边郡大吏,又是忠良之后,得汉主信重,谁若去说这等谗言,汉主定然会把那等小人给处理的。

这并不是虚言,比如设立御史台之后,一些御史就在大朝中上表弹劾都督姜维、都督霍弋等人逾越,妄图邀名,这种人,直接被杨伊当朝斥责为小人,然后去职,永不录用。

以内侍查之,如是稍有怨愤,自然也会有相应措施,如今各地修路、整修水利、挖矿都需要苦力,这等人,正好用在此处。

蜀地也并不是只有李氏一族的祸患,蜀地蛮族很多,不恭敬甚至有不轨的,杨伊也不会都去灭族,像是绵竹附近的那些羌人部族,是离着都城太近了,才只能灭其族,掳其民。

其他的,也就是拔其首,然后以官制之,也就是照搬千百年后的一项“改土归流”之策。

逐渐消灭蛮族部落制的落后制度,改郡县制,如今蜀地各郡,看似郡县很多,但是大多还都是只到郡治,根本不入乡里,甚至县都未曾有。

这也是天下的常态,如今汉国以一个半州之力,对魏国十州,如今自然要全力应对,这内部之力自然不可浪费了。

那些蛮族之首,可是不少人都有着李氏那般的心思,当然他们没有吞吐天下之志,但是霸居一方却是敢做的。

蛮族畏威而不怀德,数十年前,先丞相已经做下了部分,甚至是最难的那部分,其后蜀汉内外皆乱,却是没有将丞相之策继续延续,如今杨伊再做,也省力了很多。

要不然,等上十数年,蛮族的下一代掌权,那时再想做,可就难了!

就像是李氏一族,执掌羌人部落,如果再有十来年的时间用来扩展实力,那么杨伊再想用这等计谋,就是为他家增添实力了,如今却只需要简单一计,就能让李氏一族,数十年的实力积攒,一朝成空。

当然李氏一族凭此成为了大汉重臣,对于很多人来说,却也是羡慕的,就像是那些蛮族之首,如是这种待遇,他们很多可能就不战而降了,也用不着霍弋等人清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