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华夏帝国 > 第140章 精武文曲一座碑 文武士卒皆忠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精武文曲一座碑 文武士卒皆忠国

“朕实话告诉汝,孙策是被他的弟弟,也就是如今的吴国子孙权所害,也正是因此,孙权才坐上了吴国皇帝的位子。汝若是不信就看看这封信。”着,吕布取出一封信,正是当初孙权派使者前来华夏所送的那封信,的便是以奉华夏为宗主国为条件,请华夏出兵救援吴国。周泰一字一字的看完了整封信,信件从手中脱落,他呆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陛下居然是死于孙权之手。但是很快,他反应过来了,孙权又如何,他杀了孙策,那就是他周泰的敌人,必杀的敌人,周泰二话不便跪拜在地道“国君,在下周泰恳请国君暂且饶了在下性命,放周泰去报仇,只要杀了孙权这个忘恩负义之人,周泰比当回来请死!”

吕布见状并未扶起周泰,而是又言道“周泰啊,这孙策已经死了,汝若是杀了孙权,只会造成吴国大乱,届时便会便宜了汉朝,汝这个请求朕不能答应。不过朕可以告诉汝另外一件事,孙策的夫人大乔此时正在来华夏的路上,她是被孙权蛊惑来的,名义是孙权献给朕的玩物,汝以为如何?”

闻言,周泰怒目圆睁,大声嘶吼道“啊啊啊,孙权儿,吾必杀汝!吾必杀汝!吾必杀汝!”喊声撕心裂肺,惊的监牢外的狱卒和典狱长急忙进来查看,被吕布挥手退去。周泰趴在地上嚎哭了许久后缓慢爬了起来,沉声问道“国君,只要让周泰杀了孙权,任何条件在下都可以答应。”

闻言,吕布依旧一脸严肃的言道“汝想要报仇也不是不可以,孙权可以杀,但是不可以现在,他最后难逃一死,朕可以保证,若是他将来落到了华夏手中或者朕不再需要他掌控吴国,那么朕可以将他交给汝处决,现在嘛,他对华夏而言还有用,所以不能杀他。”

闻言,周泰沉默了,他刚才怒火中烧,没有细想,其实只要想想就知道,吕布绝不会现在除掉孙权的,孙权在,那吴国便是华夏的匕首,任其驱使,但是孙权若死,则吴国落入他人之手,是向着华夏还是向着汉朝可就不好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吕布不允许周泰现在去杀了孙权,不过孙权这种能够弑兄篡位的人,人品自然不被吕布认可,杀掉他是迟早的事儿。只是如此一来却是无法尽快为孙策报仇了,周泰唯一的心愿无法满足,便是继续沉默不语,等待着吕布的处置。

片刻后,吕布叹了一声道“也罢,朕可以答应汝另外一件事儿,这件事儿对于汝周泰来丝毫不亚于啥孙权。”

“何事儿?”周泰闻言大惊,他却是没想到自己还有什么能为孙策做的,此时听吕布出此言,却是十分惊讶。

“刚刚过,孙权将孙策的夫人大乔送来了华夏,既然是孙策的夫人,朕可以不动她,并且可以让孙权将孙策的儿子孙绍送来华夏,让他们母子团聚,在吴国被灭之后朕还可以封孙绍为吴侯。如何?”

听了吕布之言,周泰心中大喜,同时责怪自己大意了,竟然将主母和少主给忘了,其实这也不怪他,听闻了孙策被害的消息后情绪失控也是情理之中,此时吕布提出了这个,他也是醒悟过来了,孙策已经死去,自己能做的除了为他报仇之外表示保住他的家室了,故而周泰不再犹豫,再度拜道“臣周泰,愿降华夏,除了陛下所答应的事儿不容更改之外,臣愿誓死效忠陛下!”

誓死效忠,这从一个刚刚招降的将领口中出来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从周泰口中出来,吕布却是绝对相信的,就凭周泰对孙策的那份衷心,吕布便相信他,也正是因为这个,数年后的一次生死危机当中,周泰用生命扞卫了吕布的安全,而吕布也是费劲周折将孙权抓获,并亲手将他斩下头颅,献祭了周泰亡魂,当然这是后话!

周泰拜降之后,吕布当即将其扶起,并让他暂时留在宫中,先担任禁军副统领,给臧霸和周仓二龋任副将。

……

次日,早朝之上,吕布当众宣布了周泰之事,并封其为华夏北海侯。众文武皆是山呼万岁,称贺其得到大将辅佐。在了周泰之事后,吕布便是提起了曹性之事儿,曹性在战斗中被周泰所斩杀,如今周泰已经归降,却是应该抚恤曹性亡魂了。

“曹性自从并州跟随朕以来,将近十年,矜矜业业忠心于朕,如今战死沙场,朕甚为悲痛,但是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传朕口谕,令曹性之子继承其爵位,追封曹性为魏侯。”言罢吕布看向众文武,在群臣谢恩之后又道“在北平城高山之上,由工部建造两楼一碑,一座楼叫精武阁,用于陈列为华夏做出了杰出贡献去世的大将塑像,流传后世,让世人谨记,让皇家后代谨记。另一座楼叫文曲阁,用于陈列华夏去世的有杰出贡献的文臣塑像,日后但凡成年的皇室子孙,在成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入两楼瞻仰,让他们永远记住为华夏做出贡献的人。楼中自第一尊塑像进入之日开始,香火要永续不断。那一座碑,用石浆灌铸,层层往上加高,将所有战死的华夏士卒全部记名其上,待到华夏一统下之日便是这座碑封顶之时。”

吕布话音落下,下面文武大臣已经是泪落不绝,山呼万岁拜谢皇恩,他们高兴,因为他们是华夏的臣子,从此之后,华夏文臣不求死后谥文正,但求像入文曲阁,武将不求死后封王侯,但求像入精武楼,华夏数十万兵马,从此作战不言惧,冲锋陷阵敢当先,他们知道,即便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华夏也不会忘了他们,下子民不会忘了他们,因为在华夏国都城外的山上有一座碑,上面有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