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小药农 > 第三百一十五章 故地重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守岁,所以吃过年饭之后,管家带着人将场地收拾了出来,只留了一些椅子和中间燃烧着的火堆。

早在之前准备过年东西的时候,张秋雅就跟大家说过了,到了大年三十,吃过年饭守岁的这段时间,为了防止大家无聊,所以就安排所有人必须表演节目,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能找人组队完成。

起先大家还不好意思,但是慢慢的也就开始期待了起来,还有人为了保持当天的神秘性,还将节目偷偷的排练,为的就是到了三十这天给大家一个惊喜。

张秋雅甚至还说了,她和白书文也都准备了节目,这下大家的期盼就更高了。

其实张秋雅也没有准备什么特别的节目,只是记得现代时学过一个魔术,这会就正好拿出来表演了,等到表演结束了,众人都还在大呼神奇。

白书文的表演则是选了作画,不一会的功夫,刚才他们一行人吃年夜饭时的热闹场景就活跃于纸上了,管家更是吵着要将这幅画裱起来挂到房间里。

就这样,在大家热热闹闹的氛围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声炮响。

子时一到,管家带着人将鞭炮放在了门口,白书文和白岐山一人手中拿了一只香,等到子时的更声一到,两人同时点着了鞭炮,只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一声接一声,渐渐的,整条街,甚至整个镇上都响起了鞭炮的声音,崭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许多人来拜年,白书文和张秋雅一个上午都在招呼客人,一直到傍晚时分才空下来,不过两人早已累坏,早早的救爬到了床上睡觉了。

初二要回长宁村,早早的张秋雅将给大家的礼物让人装上了马车,随后白岐山父子出来,一行人就朝着长宁村出发了。

走在路上的时候,正好碰见秦皓一家陪着张翠花回家,到了长宁村约好晚饭一起到张家吃之后两家人分为两路各自去了各自家。

张秋水和裴子牧一家早已经等在家里,就等着张秋雅回来了,另外张连氏和张老头也被接到了张秋雅家,张老头因为一直有好材好料的养着,所以尽管神智不清醒,但身体还是很好的。

吃过午饭一家人坐在厅里聊天的时候,张秋雅忽然想起了一个好久不见的人。

“奶奶,我四叔回来过年了吗?”张秋雅看着张连氏问道。

张连氏正拿了一块点心递给张老头,听见张秋雅问,就叹了口气,道:“没有,哎……”

张德明自从张老头痴傻了以后,就很少回来了,几乎回来都是为了回来拿银子的,前几年张秋雅听说张德明认识了一个富家千金,不知怎么回事,竟然当起了人家的上门女婿,自那以后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四叔了。

说道这个,张连氏脸上虽然有难过的神色,但依然淡然的说道:“人各有命,他自小就眼高手低,现在更是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不回来也罢,要是回来了,让村子里的人知道了,我这张老脸还没地方放呢。”

张秋雅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宽慰张连氏想开一些,如今张连氏也过得不差,张宁竹有黄氏治着,贺氏早已经瘫痪在床上无法动弹,张宁禄和张德虎两人都是勤劳肯干的人,现在老宅的日子过得倒是不错。

唯一让张秋雅觉得头疼的便是张秋菊了,自从给人家做了妾室之后,张秋菊的气焰是一天比一天高,回是回来过几次,可是每次都是趾高气昂的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渐渐的村子里的人也就不待见她了,每次回来都要冷嘲热讽一翻,后来张秋菊也就不回来了。

年前的时候,张秋雅无意间听人说起了张秋菊如今的处境,听说她嫁的那个人如今又娶了新的妾室,也不如从前那么宠爱她了,为了不让自己失宠,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每天的生活就是勾心斗角,和其他妻妾争风吃醋,整个人也变得更加尖酸刻薄了。

张秋雅无暇管她的事,只希望她以后好自为之。

正月十五这天灯会,张秋雅和白书文时隔几年之后再一次走在灯会的街上,同样是当年那个摊位,只是卖灯笼的老汉早已经不在了,换成了一个年轻的后生。

白书文看着摊位上的花灯,依然如几年前一样漂亮,挑了一只最好看的灯笼刚准备拿出灯谜来看,就见那个卖灯笼的年轻人直接将灯谜给取了下来,把灯笼递给了白书文,道:

“白大夫,您不用猜,这个灯笼送给您和夫人把玩。”

白书文接过灯笼递给张秋雅,看着年轻人问道:“你认识我?”

年轻人摸了摸脑袋,笑得憨厚,说道:“整个黄龙镇谁不认识您啊。”

白书文谦虚的笑了笑,又问到:“我记得这里摆摊的是一个老伯,怎么不来了?”

“那是我爹,我爹年级大了,就在家扎扎灯笼,这摆摊的事就交给我了,嘿嘿。”年轻人道。

白书文了然的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呵呵,那多谢小哥了。”

“不用谢不用谢,白大夫能看上我的灯笼,是我的福气。”年轻人见白书文收下灯笼,笑得一脸欢喜。

白书文听了他的话,冲年轻人弯了弯腰,道:“小哥折煞我了。”

年轻人见白书文对他行礼,一下子急了起来,嚷嚷道:“这,白大夫,不过是一个灯笼而已,您和夫人为我们乡里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们都还没能好好感谢你们,小的,小的怎么受得起您的礼啊。”

周围的人听见他的嚷嚷,纷纷都停下了脚步,附和道:“是啊是啊,白大夫和白夫人这些年为咱们做的事还少吗?咱们都还没机会好好的谢谢两位呢。”

“对,我听我在衙门里当差的表弟说,白大夫和夫人前段时间从京城可是又给咱们带了稀罕的种子来了,听说过了年开春县太爷就要给大家发种子了。”一个年轻妇人说道。

“是吗?你知道是什么吗?”人群中就有人问到。

哪位年轻妇人见周围的人视线都在自己这里,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但依然鼓足勇气说道:“我表弟说叫什么玉米,种的好了产量比粮食还高呢,而且还不挑地方,山上道路旁都能种,最主要的,这是粮食啊,咱们老百姓辛苦大半辈子不就是为了能吃饱饭嘛。”

年轻妇人的话犹如一颗炸弹,顿时在人群中炸开了,大家七嘴八舌的就讨论了起来,只是说半天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都是在猜测。

“哎呀,别争了别争了,你们没看见白夫人就在这里嘛,咱们不如问问她好了。”有人看着张秋雅说道。

张秋雅嘴角带笑,好笑的看着吵吵闹闹的众人,说道:“我看你们讨论了半天,终于有人看见我在这里了。”

那人就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呵呵,让夫人见笑了,这不是听见这位大姐说的又有了新作物大家太过兴奋了,还请夫人给我们说说,您这回带来的又是啥稀罕物?”

张秋雅提着灯笼,看着围着自己的人们眼中露出的希冀眼神,慢慢的说道:“这个玉米是番外进贡上来的种子,也是粮食的一种,产量极高,而且生长比较容易,耐旱,最重要的,它还能代替粮食果腹,是一种非常好的粗粮。”

“真的?”人们惊讶的问到。

张秋雅点点头。

得到了张秋雅的确定人们就开始欢呼了,随着人群挨个挨个的传出这个消息,顿时整个街上呼声喊声好不热闹。

张秋雅看着大家高兴的模样,笑着说道:“开了春县太爷就会派人下去发种子了,大家先不要着急,到时候我会再派人去教你们怎么种的,大家放心吧,一家都不会漏下的。”

“太好了,太好了,多谢夫人。”人群中有人喊道。

“谢谢夫人……”给张秋雅道谢的呼声越喊越高。

白书文看着这个场面,很出手就将张秋雅的手握在了手里,笑道:“你看大家都很开心,很感谢你。”

张秋雅回望了丈夫一眼,说道:“其实大家想要的无非就是能够吃饱肚子而已,刚才那位大姐说的挺对的,大家辛辛苦苦一辈子为的不就是一口饱饭吗?我只是在用我所会的帮助大家,看大家高兴,我也高兴。”

白书文伸手将张秋雅的头发给理了理,笑着点了点头,趁着大家高兴的时候,拉着妻子悄声离开了人群,等到人们发现两人不见了的时候,两人已经走的很远了。

卖灯笼的年轻人回过神的时候,摊位前早已经没有了白书文和张秋雅的身影,而他的摊位上却放着一锭银子,年轻人拿起银子四处看了看,最终低头看着银子喃喃的说了一句:“真是好人啊。”便将银子收了起来。

白书文和张秋雅走远了再往回看的时候都还能看见那个位置汇集的人群,夫妻俩相视一笑,手牵着手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