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天南剑侠传 > 一八O 家国大义1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相如见西北处隐隐有一座高楼,飞檐斗壁,琉离黄瓦,远远望去,从江面高高耸起,插入云端,有一种遣世独立的气象。朱相如指着那楼问道:“那是个什么地方?”站在一旁的邓小飞答道:“回教主,那楼名为大观楼,听说四五年前才修的,上次璇规姑娘和秦姑娘领我和妹妹出来游玩时,曾去过一次,不过当时天色太晚,所以没上楼去,那楼确是建得雄伟,我们当时也觉得奇特,打听之下,才了解到这些。”朱相如一挥手,对几人说:“走,我们到大观楼去看看。”几人上了马,挥鞭往大观楼方向驰去。大观楼所在看上去近,但几人却骑马走了十余里才到。到了楼前,几人将马交于附近传门帮人看马的小厮,便步行前去,到了大观楼下,仰头一看,果然气像巍峨,凌云绝顶,不同凡响。三人上了楼,只见楼上却甚为宽敞,不少游人在上面观景,楼上的宽阔处却摆了七八张桌子,供游人坐下来饮茶休息,也可观景。五人到了楼边,凭栏远眺,只见滇池气象尽现眼底,远近之处,无数船只泛舟江面之上,水草荷花,杂陈水面,极目之处,却是一眼望不到边,更有暖风袭人,令人心胸顿时开阔,精神为之一振,面对此呢此景,朱相如不禁脱口赞道:“果然好景,果然好楼!”话音刚落,只听楼之一侧有人哈哈大笑。五人扭头一看,只见楼阁西侧,有一张圆桌旁边,三四个人正围桌而座,一边看景,一边高声谈笑,这笑声正是他们几人发出。四人中,有一人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体格健壮,眉宇间有几分英气,一看便是练过武功之人。另一人三十多年,宽及大袖,一脸有络胡子,说话声音洪亮,性格爽朗,他的笑声尤其洪亮。其余两人均是四十来岁的样子,一身儒生打扮,看上去都是读书人。四人围桌而谈,说诗论文,听他们的口音,均为昆明本地人氏。朱相如等人瞟了他们一眼,也不放在心上,便继续观看滇池美景。又过了一会,只听”啪“地一声脆响,楼上观景之人都被吓了一跳,齐齐回头观望,这一掌却是圆桌旁那四人中的青年发出的,原来他猛拍了桌子一下,将桌子拍得山响,只听他说道:”髯翁兄真是才大如海,兄弟佩服,就凭刚才几句,便可傲笑天南。”听口气似是在称赞某人的才华。只见那大胡子一摆手,说道:“刘骧老弟你过奖了,天下之大,英才辈出,我怎敢如此插大,当得起你如此夸奖。”另外两人齐声道:“当得,当得,髯翁兄,就凭你刚才想出的这句,便足可当得。”说到这里,其中一人便站起了身,来加踱了几步,长声吟诵道:“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吟到这里,那人停了下来,说道:“就凭,奔来眼底,便可知我大滇池的气势,喜茫茫空阔无边这一句,将滇池的宏阔和宽广体现得淋漓尽至。真是妙哉!”那名为刘骧的青年说道:“髯翁兄酷喜喝酒,三杯下肚,文章诗书可比李杜,可惜,如果现在有一壶好酒给髯翁兄喝下去,立马便会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这锦绵诗歌便可信口而来,可惜忘了带酒,真是憾哉。”说完连连摇头。朱相如觉得四人倒是性情中人,虽说有一股读书人的酸味,但也不失可爱之处,不禁微微一笑。忽听一人说道:“这位先生想要喝酒,喝下去便有妙文佳句可出。巧了,我身上倒带了酒,先生若不嫌弃,尽可拿去喝了。”众人一看,说话人的人是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年青公子,身形颀长,有几分偏瘦,但面容清秀,只见他身着锦衣,一条长辫乌黑油亮,拖在背后。手中拿着一柄洒金的折扇,一看便是非富即贵之人。只见他招了招手,身后一名穿青衣的侍仆便走了过去,将手里面捧着一个青瓷做的大肚酒瓶放在了四人身前的桌上。锦衣青年笑道:“我也是爱酒之人,这是我随手携带的‘百日醉’,味道也还说得过去,四位若信得过我,我便送于你们。”只听他说话字正腔圆,却是一口地道的京片子。

那四人见人所气度非凡,说话又是京腔,赶紧站起身来和他施礼,那大胡子道:“多谢这位公子盛情,我们就却之不恭了。公子要不要过来坐下和我们一叙?”青年公子摆了擂手说:“眼前美景令人心醉,我还没看够呢。待先生一会喝了酒,腹中有了奇文妙句,我再过来欣赏不迟。”那四人道:”如此请公子随意!”四人打开酒瓶,命人拿来了酒杯,便开怀畅饮起来。那酒刚一启封,一股酒香便随风四溢开来,整个楼上的人都闻到了香味。那大胡子大声喝道:“真是好酒。”将酒杯斟满,端起来一饮而尽,其余三人也将酒杯中酒干了。

几杯酒下肚,大胡子肚色发红,兴致越发高涨,刘骧笑问道:“髯翁兄,美酒已然下肚,佳句有否?”大胡子捋了捋胸前的长须,沉吟了片刻,站起身来,走来栏边,看着浩翰东去的滇池水,长声吟道:“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雾鬟风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他这一吟诵,便引来无数游人围观,只听他锦言珠句,不时奔涌而出,待得上阙咏毕,围观游人均拍手大声叫好。那青年公子用右手的折扇拍打着左手手掌,喝采道:“真是好句,好诗,好联。先生真是才大如海。”刘骧及他的二位同伴听他只咏完了上阙,还差得下阙,其中一人问道:“髯翁兄,下阙安在?”大胡子朝他哈哈一笑,说道:“不急,不急,差一杯便来矣。”说完走到了桌边,拿起酒瓶仰头对着瓶嘴咕咚咚便喝,如同牛饮,酒量大得惊人,看着众人眼都真了。他对着酒瓶饱喝了一阵,然后“呯”地一下将酒杯放在桌上,大笑道:“下阙也有,拿纸笔来!”众人不知他要做什么,要上前去围观,不大会楼上的伙计早将纸笔备齐。只见他饱醮浓墨,在铺开的宣纸上笔走龙蛇,落笔之处,气势如虹,有如神助,只见他写道:“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写完将纸笔往桌上一掷,笑道:“这便是下阙,和适才的相应,如此一来,便完整了。”青年公子将纸上的下阙大写用纯正的官话诵读了一遍,众人听了都喝采不已。朱相如等人在一旁围观,也觉得这诗句写得文采非凡,确是字字珠矶。青年公子又对那位叫髯翁的说道:“可惜上阙未曾写就,不如由我帮先生书写出来如何?”不待回答,拿写笔来,在宣纸上写将起来,不多时,上阙便已经写就,他将笔往旁一放,问几人道:“适才我听得先生吟诵,便用心记忆,现在将他默写出来,各位先生请看,我写得对还是不对?”四人的其中一人拿起来一看,不看则已,一看便惊叹不已,说道:“公子真是过耳不忘的奇才,竟然一字不差。”刘骧和那大胡子从他手中将纸拿过来看了一遍,也是大为惊叹。大胡子转身朝青年公子深深一拜,说道:“公子非凡人矣,在下孙髯翁,竟有这种本领,敢问公子尊姓大名!”青年公子脸上现出洋洋之色,摆了摆手,说道:“萍水相逢,何必知名,我还有事,这便告辞了。”说罢便要下楼。这时只听围观人群中有一人说道:“背诵之能,如何能与创造之能相比。过耳不忘之人,天下比比皆是,我看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这声音清朡悦耳,甜美动人,却是一女子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