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天南剑侠传 > 一八四 剑下之盟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得楼来,孙髯翁等人先告辞走了。朱相如也和罗烨客气道:“寒舍离此仅四、五十里路程,罗兄要不要去坐坐?”罗烨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还有要事在身,得先去拜访一位朋友,改日再到府上讨扰。”朱相如道:“那好,我等就些别过。”说完一抱拳,几人转身便欲离开。罗烨忽然叫道:“李兄弟且慢!”朱相如转身看着他道:“罗兄还有何事?”罗烨将手中折扇合拢,说道:“你我今日相逢,实是莫大缘分。我看兄弟你绝非等闲之人,将来前程定不可限量,我有心要交你这个朋友。最重要的是你我言语投机,惺惺相惜,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我就将这把扇子送给兄弟吧,也不枉相识一场!”说完将手中折扇递给朱相如。朱相如愕然道:“先前扇子不慎差点掉入江中,罗兄你不是说过这是一个极要好的朋友赠于你的,而你现在又将它送我,这如何使得?”罗烨摇了摇头,说:“这扇子的确是朋友所赠,不过那位朋友已经…”说到这里,眼圈竟有些红了。想来是记起件不开心的往事。他又接着说道:“既是别人赠我的,我又将它转赠于你,有何不可,所寄托的都是一份情谊,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还请兄弟万勿推辞。”朱相如只得将扇子接过,说道:“如此却之不恭,多谢兄台了!”抱了抱拳,上了邓小飞牵过来的马,对罗烨一抱拳,说道:“就此别过,罗兄保重!”罗烨也拱手道:“兄弟保重!”目送几人上马离去。朱相如策马驰了一小段,突然将马掣住,回头又向罗烨高声道:“赠扇之情,永不相忘!”

五人回到总舵,谈论起当天的人和事,都为孙髯翁惋惜。朱相如道:“不错,像他这样的人,如果能为朝廷效力,必然是栋梁之才,可惜,如今是满人的天下,有骨气的汉人都是不愿为满清效力的。”接着又谈话到了罗烨。秦桑若说道:“秦大哥,我看那姓罗的一身华服,身边还有两个如郎似虎的随从,两个随从都是身怀武功之人,想来必定不是好人。”璇规道:“那人谈吐不凡,言语中从来不甘人下,既然他来自京城,莫非是皇亲国戚,纵然不是,恐怕也是达官显贵。”邓小蛾说道:“是了,刚才说到当今满清对待汉人的政策,他便与那刘先生争执起来,似是有意维护现行的政策,并且他对很多制度极为推崇,若不是满清朝廷的人,他又何必如此?”朱相如沉吟道:“我也发觉了这一点,不过我看未必就是。这个姓罗的胸有韬略,对天下大势又如此熟悉,判断又十分的准确,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他真的是满清的重要人物的话,便会是我们的心腹大患。”秦桑若道:“说不定他是满清的王爷贝勒什么的,那不就是我们的敌人。朱大哥,要不,我们去将他们杀了,以绝后患。”朱相如摆了摆手,说道:“不可。我们只不过是猜测而已,万一错杀了好人,那我们无为教岂不成了滥杀无辜的邪教,如何服天下一人。再说,满人也有好坏之分,不是所有的满人都是坏人,万万不可轻举妄动。不过,今后遇到这几个人,一定要小心行事,万不可被他们识破了我们的真实身份。”几人以为他说得有理,便不再有异议。又闲谈了几句,方才各自回房安歇。

自此朱相如等人更加隐秘身份,每天除了勤奋练功外,就是打理教中事务。对藏在西山山洞中的金银,朱相如为保险起见,又请能人巧匠重要设计了洞门机关,用重逾千斤的巨石开凿而成,为阻止有朝一日,教内有人生了异心,将金银占有己有,同时也为了野炊示公正,在朱相如的授意下,匠人煞费苦心,以铜配制四把长约一尺多长的短戟形钥匙,名为“戟钥。”只有四把“戟钥”同时插入石门孔中,方可启动机关,石门才能打开,否则,即便用炮轰铁凿,也不能动开分毫。“戟钥”作好以后,朱相如等人亲自试验,果然十分灵验保险。于是他将“戟钥“一把自己收藏,一把交于副舵主夏震威,一把交于西南分舵舵主赵鹤尊,另外一把,他命人送到了bJ分舵交于宋子期,并在书信中言明,此“戟钥”的来源及重要性,实是将来成就大事的第一根基,命可丢而“戟钥”不可丢,一旦丢失了其中任何一把,里同的金银珠宝便要永不见天日,而将来举事也失去了经费保障。这样一来,不管教中发生任何变故,可确保宝藏无忧。

教中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朱相如便每天静下心勤修千脉神功,三十六脉已然一一打通,将之于太极剑法融合运用,果然威力倍增,自觉内力和武功又更上了一层楼。闲暇之余,他又不时外出体察民情,暗访百姓疾苦,并且经常做些惩奸除恶,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侠事,时日既久,天南一带人人都知道个“李相公。”也有人称之为“李公子”、“李少侠”,半年不到的时间,他已经侠名远播了。按照之前的计划,朱相如着手对三十六分舵的事务一一进行巡视,从西南开始,由南至西再至东至北,他领着璇规、秦桑若、邓小飞兄妹,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三十六个分舵已经走了十之有八,每到一处,只见每个分舵都经营得好生兴旺,入教的教中日渐增多,兵器粮草各分舵也暗中筹备,表面上看各分舵都是老老实实的生意人,其实人人都是养精蓄锐,准备一呼百应的无为教好汉。朱相如见到各分舵诸事顺遂,并且纪律严明,日常多做行侠仗义之举,并且有大事不能决者随时命人向总舵请示,他每到一处,各分舵均出数十里相迎,无为教现在可算已经形成了上下一体,群相呼应的大好局面了。朱相如等人每到一处,对分舵中事务做得不甚全面和得体,存在的弊端均一一指出,对于经费短缺的,均飞鸽传书给总舵由总舵补贴,他处事公正,也不摆教主的架子,加之他又是前明的后裔,武功又高,见识也广,由此教中人人对他敬佩,个个对他钦服。加之他素日急公好义,用的名字又是之前的旧名“李相如”,教中之人于是人人都学民间背地里均称之为“李相公。”朱相如得知后也不计较,只微微一笑。沿途以来,他看到百姓此时已经安居乐业,不像仗时被逼远离家园,妻离子散,受颠沛流离之苦,心中大为安慰,为百姓为一碗安乐饭吃而感到高兴。可他想到不久之后,又要与清廷开战,那时百姓必将又陷入水深入热之中,每思及此,不由得心里面好生矛盾纠结,甚至是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