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听是要簪花,云苓就觉得这芍药不大行,小声嘀咕道:

“这花也太大了些,簪在头上难免有些累赘,何不簪枝桃花,桃花轻巧些,簪在头上就跟簪子似的。”

陆应淮岂会愿意云苓簪桃花惹桃花,平白无故给自个儿添情敌呢,遂一边加快手上簪花的速度,一边说道:

“赠君芍药,幸福安康。”

与君簪花,白头偕老。

最后那句是陆应淮在心里的念叨,他真的很想很想与云苓一直走下去,走到白发苍苍,白头偕老。

簪过花,一行人便下了虹桥,往桥边的那些铺子逛去。

“二哥儿,不知阿奶所说的那间腊肠铺子,可是唤的什么名字?”

云苓瞧着这一片都是卖腊肠腊肉的铺子,就忍不住挠挠太阳穴,这也太多铺子了吧……

“嗯……阿奶说,那间卖腊肠的铺子人很多,天未亮就开始排队,生怕买不着,还说……额……说是那些腊肠短短一截一截的,肠衣紧巴,说是瘦肉多过肥肉,就是诸如此类的话吧,再多的我也回想不起来。”

“老大,你看那间是不是人多?”

云苓朝刚子指着的方向望去,那间腊肠铺子的人是相较多一些,只不过他的铺面装饰颇新,想来是新开的,推出一些优惠来吸引来客也不一定。

云苓恍然,她的耳边似乎回荡着云老娘的话,说是虹桥旁开了一间素腊肠的铺子,那意思是不是新开?所以那位夏嫂子见到的人多,会不会是因为铺子新开搞优惠呢?

“二哥儿,会不会是那间?”

云苓又往陆应淮指示的方向望去,一眼就见到那用草绳吊着悬在铺面的腊肠,一小截一小截的,铺面不是很新,门前的石阶还有一丝破损,不知会不会是因为人多争抢而弄塌了。

“过去看看吧。”

店家招呼完上一位客人,见着云苓等人前来,脸上的笑容更欢快些,

“小郎君可是要来买腊肠腊肉的,咱们家的腊肠可是一水的好,与别家的腊肠可不一样呢,亏你是午后来的,若是早上,可得排长长的队咧。”

云苓感觉好像是找对了铺子,但不好将喜色外露,免得被别人占据上风,便开口问道:

“这腊味不是等秋风起来,被秋风吹吹,那味道才好么?”

店家笑道:

“不同时季的腊肠有不同的味道,但相同的一点就是都是要进炉柜窑子烤的,这样出来的腊肠很是有柴火的香味。”

“都要进炉柜窑子?我怎么听说不进炉柜窑子,将腊肠放到米缸里更好吃呢?”

“小郎君是在那种自晒腊肠的农户家吃过吧?”

店家见云苓身后没有其他客人等候,因此也多了一丝向她解释的耐心,

“那些人家一般都只能挑在一个连续有秋风大起,阳光明媚的日子晾晒,否则肠衣里头的腊肉晒不干,就会引起馊味或是其他味道。”

“至于存放米缸,这点做法是有好处的,腊肉经过米热会渐渐散发出油脂来,吃起来会更加甘香,米饭也吸收腊肉的油脂,做饭时也有一股独特的饭香。”

“只不过也不能放得太久,特别是大热的天气,很是容易让腊肠变味道的。”

云老娘每次做的腊肠基本很快就会被一扫而空,根本就等不到它变馊,所以云苓不知这厮说的……不过仔细想想他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若遇上天气不佳,的确是很容易引起食物变质,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那便来五斤腊肠,你们这些腊肉可是用烟熏的?”

“咱家的腊肉不熏的,都是自然风干,小郎君要是想买熏腊肉的话,可以到旁边的孙记买去,他们家是正宗的束城口味。”

云苓倒是听过风干的做法,就是没尝过,

“店家的,不知这风干的味道如何咧?”

店家一面将腊肠解下来上称,一面笑说道:

“你若是问我,我自然就说好咧,这各人有各人的口味,似隔壁老孙,吃那个熏的腊肉从小吃到大,吃一次我这个风干的,说是腥的很,还有点臭臭的,不好吃。”

“而我呢,就受不了那种烟熏的味道,感觉就往嘴里塞烟似得,我就只喜欢吃风干的,觉得风干出来的肉很香,咸香咸香的,直接放到锅里煮一下就能吃,也不用多费功夫。”

云苓点点头,这各人的口味有所不同,好不好吃的,也是各有说法,譬如她喜欢吃咸的,而家里人却喜欢吃甜的,这腊肉自然那也是不知他们喜欢哪种口味,所以……

“店家的,你再给我来五斤风干的腊肉,待会儿再到隔壁买上五斤烟熏的,这样都可以尝上一尝。”

“好咧。”

买完腊肠腊肉,云老娘的心愿单就结了,云苓正想着要给云老爹买刀,陆应淮就抢先一步说道:

“咱们到那边给阿翁买刀吧,不知阿翁想要买怎样的好刀?”

“阿翁在建新屋子的时候就说与他一同干活的翁伯,他家的女儿就是嫁到汴京附近来,每每回去瞧他,可都会带上好一些的玩意儿,其中就是刀,说这刀削铁如泥,经磨耐造,厉害得不行。”

陆应淮点头笑道:

“那咱们就挑越城的刀,在流市里可是出了名的,又快又锋利,就算是血糊了刀面,也丝毫不影响继续使用。”

云苓觉得这话是有些寒颤的,但在陆应淮提出“越城”的时候,又觉得有同道中人的想法,

“我在路过越城的时候,也曾听当地人说过刀锋利的事,但阿翁一心想要一把汴京的好刀,我也就不提此事,反正我朝商业繁华,不论是哪地儿的玩意,都能在汴京寻得到。”

陆应淮也颇为认同云苓说的话,见打开了话匣子,便继续说道:

“说来这越城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虽是气候不大佳,但因临近着海,海上贸易很是发达,那里的生活习性与青城大致相同,果类蔬菜也多,就是天气太毒了,水质也不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