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111章 进,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转眼,商团大军北来,已经一个多月了。

如此长时间的驻兵于大沽口,定会带来诸多的影响。

封锁海运,断绝南漕,固然会给清廷施以重压。但陈家自身承担的压力,也是空前的。

若再这样下去,万一朝廷就是不肯就范,该怎么办?或是其决然宣布,陈家为国朝叛逆,以国家大义诏令天下进行讨伐,该怎么办?

时日渐久之后,若是两江内部出现动乱,该怎么办?或是洋人因此异动,大举参与进来,又该怎么办?

陈家终究势单力孤,已经几乎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了这局对决之中。宜当速决,越久则越被动。

况且,眼下的局面,毕竟是内斗。国家对外之事,尚在恶化,若因内斗使外人得利,更不是陈家人愿意看到的。

所以,经过反复考虑和商议之后,陈济怀拍报给林东方等人。要他们认真考虑一下,如何再施加些压力,迫使清廷接受陈家的条件。

并且,己方的条件也可以适当放宽些,只要大意能达成,尽快了断才是更佳的选择。

其实林东方等人,也正有此想法。接到电报后,也是一拍即合。于是很快便定下了,开展进兵施压的计划。

他们将行动的目标,选定在刚出塘、沽驻防区域的新河。这也将是商团依章驻防京畿以来,首次出到防区之外,必会生出应有的效果。

为了避免与淮军发生摩擦,在行动的两日前,林东方还暗示了马建忠,使其向李鸿章秘密传递了消息。

林东方心里很明白,不管打过打不过,若真的与淮军冲突起来,那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而李中堂在得信后,也是心领神会,立刻下令撤出了新河及周围的淮军。

在李鸿章看来,当前的事件,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都是对他极为有利的。前提是,要保住淮军的实力,并且尽量两不得罪。

陈家这番是第二次主动出头了,在朝廷心中已铁定被打入另册。

有这样一个靶子在,朝廷今后只能更加倚重他李大人,和他手中的淮军了。所以为了好好感激陈家,他也要尽量的帮帮忙。

因此,当商团大张旗鼓开始攻击行动后,未受到任何阻挠。

尽管如此,前出的队伍还是依照上峰的要求,把戏做得很足。为此倒是浪费了不少,枪炮的弹药。

可京城的人,哪能知道真实的情况,究竟是如何的。反正急递来的军报上称,商团大举杀出防区,进犯清河,淮军不敌,清河已被攻占。

京中闻讯后,无论朝野,皆瞬间炸开了锅。不少咸丰朝的老人,还联想到了,当年英法联军来犯时的情形。

他们还说,曾经阻挡住英法联军的,正是商团。如今商团要是攻来,那岂不是无人可挡。

这样的流言,迅速蔓延,也传到了宫中。而宫里面的那位,也是这些传言中,往事的经历者。因此,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枢又经过了两日的,混乱和吵骂之后,终于接到了“乾纲独断”的懿旨。

命礼亲王世铎和孙毓汶,为钦差大臣,特命全权前往大沽口,商谈商团退兵之事。

并且在出京前的召对时,孙毓汶隐问慈禧太后,有何交待。

答,差不多就行。

这第二番的谈判,依旧是在淮军的军营中进行的。整个进程也较上次,平和且顺利了许多。

谈判的过程,基本是在林东方和孙毓汶间展开的。

因为陈家提出的条件,朝廷已大体接受了。所论的,不过是在字眼和款额上而已。

经过一番修订之后,一部《两江地方自治约章》,也就此出台。

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大清皇帝恩典,特准两江总督于其治下地方,施行域内自治。其后仍称“总督”,所兼南洋大臣等职,即行开去。

第二,两江总督应恪守臣节,谨遵大清皇帝为君,不得怠慢典仪。并以所治地方,岁献库银五百万两,以为供奉朝廷。

第三,两江总督若有承继,由现任指派继任,并呈报朝廷颁旨,以此永为延续。

第四,两江总督治下诸项事务,协约订立,悉由自行主理,朝廷不予干涉。

第五,两江总督治下驻防与官署,皆由自行设置,原有一概撤除。

第六,两江总督若委派地方官吏,凡文官从三品以上者,武官从二品以上者,须呈请朝廷额外颁旨予以认可。余者自议。

第七,两江自治以后,原《塘沽驻防章程》即行废除。

《两江地方自治约章》签订生效后,大沽口的封禁随即被解除了。停运了月余的南漕,也终得恢复。

随后,商团在大沽的水陆大军,开始陆续南返。

在临行前,林东方倒是没忘了,甩给李鸿章一份清单。这是撤军之前,商团所耗费的,应由直隶承担的,各项给养的报销款项。

《塘沽驻防章程》虽已作古,但截止之前的钱粮费用,该是谁的,还得由谁承担。

李鸿章见此,哈哈大笑,随即拟了奏折,将此清单夹带呈往京城。至于那边再怎么气,愿怎么骂,他就管不着了。

一旬之后,陈济方又专折上奏朝廷。称,近岁以来,年齿渐长,旧伤时而复发,亦常卧床难起。

值此多事之载,两江政务繁多,不可无人主理。故,自愿开去所有差使,居内休养。而由陈济怀,接为继任两江总督。特请朝廷恩准。

这种走过场的事,清廷岂能拦住。便装模作样的,履行了一番程序。

由此,在两江实现自治后,陈家兄弟间也顺利的,完成了权力交接。

接下来,陈济怀可是有得忙了。

如今自治已成,说江南此时是“百废待兴”,也不为过。各项内政事务,废立改革,都几乎要大刀阔斧的重新打理一番。

与两江内部将要发生的翻天覆地相比,外面的人在得知了两江自治的消息后,都更为震惊。

而各家的心思,自然也是不同。由此也让重获新生的两江,和刚继任总督的陈济怀,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