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逸的时光总是很容易度过,而让人悲痛的经历却总让人难以忘怀。

时间眨眼就过去了一月有余,我本来很期待的元宵节,并没有在庄子里发生。刘磊告诉我,一般城里才会有灯会,但庄子里有的汉子和女子情投意合后,也会在这一天被家中长辈默许,去到田野之间相会。

我对着感到并不意外,但刘磊下一句话让我有点意外,他告诉我,庄子里长得好看的那几位花样少女,都被我商队的勇士给拐跑了。

知道这个事情后,我在想要不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路?其实如果不是我知道一点历史的未来走向,知道了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我也会选择安逸的过完一生,我并没有多少雄心壮志,我本就是一个平凡的人。

我只是被时代逼迫着向前走,因为我不想被厚重的历史车轮碾压过后,变成扁扁的一个笔画,印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上。

今天是村子里开始春耕的日子,虽然还是很冷,但已经见不到积雪了,而他们即将播撒的,也是去年留下的大麦子。

刘磊大早上就带着那把像铲子一样的农具出去了,我特意叫住他问这个农具叫啥,他说叫锸。

然后我脑子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以后曹操是会要屯田的,在他手底下,得学会干农活才行。

于是我赶忙叫上阿图木穆勒,还有现在的110位勇士,去帮庄子里的人种田。

到了地里我们却只能干瞪眼了,因为根本没那么多的农具,而且整个庄子是一起合作务农的。

他们的耕牛只有10头,一头牛后面拖着一个古代的犁,犁的两边各有一人踩在犁上,犁的尾部上面还踩着一个人在驾驭犁,另外拉犁耕牛的旁边还有两个人用肩膀拉起一条犁绳,帮牛一起拉犁。

刘磊告诉我,今天只是翻地,先犁一遍松土,过几天再犁一遍时,才会同时进行播种。

他说的很平常,可我却惊叹不已,因为方圆几十里都是他们的农田,就这十头牛,却要耕那么多那么多的地,而且都是旱田,不是那种水田。

我只好让我的那些勇士,都散开来,回到自己借宿的人家帮忙,同时自己也学会如何耕地,既然想完成女神的任务,推翻汉室,解救百姓,不会耕地,怎么能了解中原百姓的辛酸呢?

难道都以为中原耕种,会和草原放羊一样,羊会自己吃草;又或者都如同在草原河边的土地上,随手撒出一片麦粒,大麦会自己长出麦子来。虽然草原上的麦子确实是随便撒的,然后看天吃饭。

发动了大家干活,我也肯定不会例外。因为我不懂耕种,所以就只能跟牛一样,接过犁绳,学着他们那样,用肩膀拉犁。

一边拉,我就一边想曲辕犁的事儿,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压根就不记得曲辕犁长啥样。

拉了半天,我的肩膀已经火辣辣的疼了,然后又换阿图木拉,我现在算是知道为什么会选择集体耕种了,因为确实要这么多人一起帮忙,才能进行精耕细作,让粮食增产。

虽然只有十头牛,但是有30多把犁,所以很多犁都是靠人力来拉,把牛换成三个人,就变成了一把犁五个人拉。

我也拉来了我的驮马,想帮他们装上犁耕地,但是驮马根本没那么大的劲,还是得水牛才有那么大劲。

无奈,最后只得把犁驮马牵回去,然后又继续帮忙拉犁。

拉了一天,到了晚上这才弄好了庄子周围,不到两成的地,他们还要连续的犁上几天,才能犁完所有农田。我在心里叫苦不迭,但那些勇士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可能他们觉得离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吧!

穆勒因为肩膀有伤,是最轻松的一个,他厚着脸皮和于鲁木还有小鱼仔儿,一起和那些庄子里的妇人,挑选出那些个头最饱满的麦种。

我第二天没去参加苦力劳动,而是拿了一把他们昨天用断的犁,开始研究起来。

我研究了一天,做出来的曲辕犁,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材料不正确,那根受力的曲木,根本很难吃力,而且一吃力就会断裂,看来术业有专攻,有些活技,不是自己能参与的。

不要觉得我这一天真偷懒了,我是真的想到办法了,虽然我没见过曲辕犁,但是我有后世人对于力学的理解。

我的思路这很简单,现在的犁为什么犁的慢,还费劲。尤其是费劲,我昨天可是深有体会的。我发现了费劲的主要原因,就是力的方向不对,前面的人和牛拉犁的力,没有完全施加在犁地的那个铁铧头上。

于是我试着给犁上面的那根传导力的木头,做成多段的曲木,使力能够向下传导。

第二个是他们现在用的犁,犁旁边还加装了两条横木,用于踩人或者放置重物,来向下施加压力,但这却使犁对地面的摩擦面积增加,而且牛和人使出的向前的力被分散了更多。

于是我开始想办去掉两边的横木,和踩人的那块连在横木上的纵木,而在犁连接铧的那块木头上,增加了一个踩脚的木头。

这样的话,抛弃了原有的使用模式,整个犁变成一个自行车一样的一条杠,而原来的犁就像是一个哈雷摩托一样,过于复杂和沉重,使得力向两边分散,稳是稳但是不好用啊。

于是我的简单版本的犁就出来了,但是犁铧就没办法了,那个需要铁匠帮忙。

就这样我带着我们犁,去田里试验了一下,效果和思路都是符合力学的,但是不符合现有的材料学工艺。

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要到唐代才会普及曲辕犁了,不是三国时期人不够聪明,是普通人确实受材料限制。

但我还是找到里长问有没有木匠,村里还真有一个。

最后我和那个木匠,一起在他家里一堆木材中,挑出来的一根自然弯曲生长的树干,剥皮变成一根曲木。两人一起,用上了我的想法和思路,成功造出了一把,像女士自行车车架去掉轮毂,倒放过来后模样的 犁。

曲木的前端用木楔子,铆住着一根连接牛绳的木质横杠。曲木的后端前面30公分处连接一个直下的犁铧木棒。这跟曲木的末端在连接一个直下的木棍,但这个木棍是与曲木成“丅”字形连接。最后在这两根直下的木棍直接连接一条横木加固,而这条加固的横木也向犁后面的方向突出一部分,用于驾犁的人踩脚,向下施加压力。

就这样,一条单薄的没几根木材组成的犁,出来了。

我们马上拿到田里去实验,而且就用我的黑风来拉犁,我喊黑风开始往前走。我就像骑车一样,扶住犁那个跟朝上凸起的木棍,不让犁倒下,然后用脚踩在那个犁底部后面,踩脚的那块突出来的地方。

我瞬间惊喜不已,因为我好像真的发明出来了一个提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东西。

接着整个庄子的人都来体验了一下,真的可以,一个人一把犁一匹马,就能犁地,而且想要深一点,就用力踩一点。

唯一遗憾就是犁铧不是向斜下翻地的,而是向前翻地的,这就导致还是会造成犁的速度有限,翻的泥土也不够深。

另外一个就是,不可能有那么多合适的曲木来做犁,所以也很难推广,但木匠很开心,立马就按这个方法去找跟这把犁差不多的曲木来做新犁了。

虽然成功创造出新的犁,但犁地的力气活还是要靠双手,一把一把做起来的。

木匠当天就兴奋的搞出6把新犁来了,但接下来他就没用合适的曲木了,我跟他说,用直的木头来做这个犁,也是差不了多少的,虽然费力一点,但也会比之前快很多。

这回木匠就更兴奋了,连夜做新犁,恨不得把家里原本要做家具的木材都拿来做犁。木匠也体现出了他的智慧,给犁扶手的那个向上凸起,加了一条横木,作为扶手,使人能够更轻松的扶着犁不会倒。

最后这个家伙整整做了23把新犁,我也把驮马拉出来,挂上新犁,给那些勇士们帮忙犁地。

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但是也发现了新问题,就是刚才说的材料问题,这样做的新犁,犁铧是木头做的,不耐用。即便换上铁的旧犁铧,但犁铧的设计不是给新犁用的,反而容易损坏。

再一个就是那根曲木,因为这一根不怎么粗的木头,却承受了所有作用力的施加。导致有时候翻到犁不动的石头,牛再一使劲,那根曲木就会崩断。

但至少我现在已经,学会了该怎么犁地。

由于有我提供的财力支持,一把犁20钱,木匠新做了很多犁用上了,这次翻地很快就结束了,开始了真正的翻地与播种。

他们用犁在已经松过的地里,犁过一条沟后,就会直接洒过一条细细的麦粒,然后用手中的锸,翻一点点碎泥土,覆盖上去。

就这样牛拉一条过,人在后面播种覆土,这就算完成播种了,可能是因为大麦不怎么吃水,所以他们播种后就不管了。

但即便是这样,也是一个很累人的活,蹲着腿麻,勾着腰酸,因为一干就是一整天,而且还有抢时间,因为他们一年种两次,错过了,就只能种一次了,那样的话,连税收都交不上,然后就可能要饿死或者变流民。

但我这些勇士可是兴奋的很,连阿图木也是,可能因为他们在草原生活,没有体验过原来大麦是这样种的吧。

而且后来加入队伍的那10个人,原本就是种田的好手,跟着我吃羊肉,过了一个肥年。现在有十足的劲,整天泡在田里,帮村民种麦子。

或许都是各有各的苦吧,我曾问过他们是否有家眷,有的哭,有的恨,有的笑有的已经麻木。

(今天接了一个,婚礼摄影订单了,明天要去给一对新人,做婚礼摄影,这几天只能两更了,反正这没人看。)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