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后娘重生:爸,我妈三天没打我了 > 第448章 十条生产线(加更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8章 十条生产线(加更章)

张秀花和李建国回了家,她就拉着继东向他讨主意,“你姑父想在县城开个啤酒厂。正好有个服装厂要转让,那边设备已经卖了,只剩下厂房和地皮。他觉得挺合适的。”

继东听着不错,“可以啊,还省得姑父重新盖了。直接办手续就行。”

张秀花知道他不了解这边的情况,就把服装厂一年换三个老板的事说了,“我说句实话,咱们这边营商环境不行。”

继东恍然,其实也不是这边不行,而是除了最先开发的几个沿海城市,全国营商环境都差不多。手续繁琐,办事效率特别慢。但是姑父有句话说对了,“只要他能打通关系,肯定没问题。啤酒属于饮品,讲究的是细水长流,本地人办厂肯定不会坑得太死。”

张秀花听他支持,“你觉得能行?”

继东也不敢保证,“让他试试吧。反正姑父现在也没有钱买设备。在他攒够钱之前,兴许他就把这些关系都打通了呢?!你要是一直不让他办,他心里肯定会有疙瘩。”

姑父之前因为照顾奶奶才放弃自己的工作,但是姑父肯定不想一直在果园忙活。他更想有一番作为。

张秀花仔细一想也对,“那我就支持他。”

她扭头就找到李建国,给他划下一条线,“买厂最多五万,打通关系最多三万。咱们公中钱财就八万,你只能拿这些钱折腾。不许动你之前买的四合院,也不许出去借钱!”

李建国见她终于同意,再三保证,“肯定没问题。”

“你先别急着保证,瑶瑶本硕连读是七年,她还要去国外留学,你可别把钱折腾光了。”张秀花是真的很不看好在这边建啤酒厂。在她看来,等三年也没什么改变。可是李建国偏偏不信邪,非要试。那就让他试吧。

正是年关,适合跑关系的时候,张秀花就接管果园剪枝的任务,给李建国充足的时间发挥。

在他忙的时候,张秀花一家请了香香到家吃饭。有才亲自下厨,一家人其乐融融。

“明年香香毕业了吧?你打算做什么工作?”张秀花好奇问。

“首都岗位太少了,我可能没办法分配到首都,我会自己创业。”香香已经决定好了。

“创业?做什么?”珍珍也在开店,她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香香笑道,“首都有好几家国营商场面临倒闭,我打算租下其中一家商场。”

有才心直口快,“那得不少钱吧?你有这么多钱吗?”

“我爸妈支援一部分,我自己也攒了点钱,还可以向银行贷款。应该没问题。”香香笑道,“我不是自己开店,是让品牌入驻,我收取管理费和经营费。我只需要出租金和装修费,不需要铺货,价格不算多。”

珠珠眼睛一亮,“二哥就是开服装厂的,到时候让他入驻你的商场。”

“他做的是代加工,不是品牌销售,虽然都是衣服,但其实是两个不同领域。”想想纠正这里面的区别。

“首都这种项目很难拿下来吧?”张秀花一直没开口。因为首都跟东北一样,都属于半开放的城市,不像沿海城市早就放开了。

“我不认识什么人。听说上面会对外竞标,我也会参加。”香香没什么关系,就只能采用最笨的方法。

继东叹气,“我想帮她,她非不让,说要自己闯。”

有才不是很理解,“他有关系,你干嘛不用。上头没有关系,你竞争这种大型项目,失败的可能性会很高?”

“没事!这个商场不成,还有好几家商场呢。”香香不想靠继东,现在他们还没结婚,婚前欠太多,万一分手,她还不起。她还是更想靠自己,“我想试试。”

这还是有骨气的孩子,张秀花也没有说丧气话,笑着鼓励她,“你自己试试也好。谁也不是生下来就能成功。”

吃完饭,大家在门口唠嗑消食。就在这时村口传来说话声,众人寻声看去,原来是打工人回来了。

去年有两批人离开家乡去外打工,一是年轻人,去的是鹏城。二是壮劳力,去南通啤酒厂当工人。

两批人同时到家,全挤在村口,难怪声音这么大。

村里人听到动静,纷纷出来看热闹。

“哎哟,三胖,你回来了?在外面发财了吧?”

“发什么财啊!我就是个臭打工的。挣的是辛苦钱。”

张秀花也出来了,但她瞧了一圈,根本没看到二狗。去年他跟这些人一块回来,今年怎么没影了?该不会出事了吧?

张秀花叫住其中一个壮劳力,询问,“二狗呢?”

“他没回来。”壮劳力说,南通的生产线已经组建好了,总共十条生产线,可以满足周边几个城市的需要。他要去别的城市考察,看看能不能在当地建厂。

啤酒用的是玻璃瓶,地方太远,批发商根本不愿跑过来拿货。如果在当地建厂,可以节省一大笔的路费。

继东很是困惑,“大过年的,官员也得休息啊?!他跑过去,谁来接待他?!”

壮劳力就不是很清楚了,“可能是看场地吧?”

有才听到这么快就有十条生产线,也是佩服二狗的能力,他跟继东咬耳朵,“你瞧人家这才是干大事的人,两年时间居然就弄出十条生线。”

继东有点好笑,“你是厨师,跟他比挣钱,是不是有点自不量力?”

有才气得要过来掐他脖子,继东大笑着躲开。

这些人回来了,村里又热闹起来,王二婶天天跑去别家听八卦,然后回来告诉张秀花。

“听说南方现在开了好多工厂,电子厂也招男工。”王二婶有点可惜,“要是咱们再年轻一点,去南方打工,能赚不少钱。”

张秀花没说电子厂对身体不好,因为对这时候的人来说,挣钱才是最重要的,身体安全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除了打工回来,在外面上学的人也都陆续归来。瑶瑶在二十七号这天回来了。

她一回来,家里就变得热闹多了。珠珠也不出去玩了,天天拉着瑶瑶问东问西。

有人欢喜有人忧。

张秀花和王二婶闲聊时,许春英就过来哭诉,原来今年红霞没回来。

她过来问瑶瑶,为什么红霞不回来。

瑶瑶就很尴尬,不知该怎么说。

张秀花见她这表情就猜到她知晓内情,就鼓励她直说,“这是你大娘,你只是传话的,怕什么。”

瑶瑶这才实话实说,“红霞姐担心回来过年,你再让她相亲。所以还不如不回来。她一个人待在首都过年。”

许春英气得脸色铁青,恨不得现在就把女儿揪回来。可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她跟张秀花哭诉,“我还不是为了她好!她还恨上我了!她都二十四了,我像她这个岁数,红武都能打酱油了。她怎么这么不省心!”

张秀花还能说啥,“她不想回来相亲,就让她在首都找吧。那边小伙子也挺多的。你现在别管远嫁的问题了。孩子幸福才最重要。”

许春英眼睛通红,拿女儿没办法,也开始妥协,“只要男方对她好,我不在乎远不远嫁。”

瑶瑶松了口气,红霞姐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