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农家福妻种田忙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计划开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柳韵怡回想的功夫,安安已经拿了小盆出来了,沈修齐让安安拿着小盆站树旁边等着,他来摘樱桃。

这种樱桃,樱桃梗很短,几乎贴在树枝上生长,个头有大拇指肚那么大,不算紧凑的散布在整颗树的枝干上。

安安踮起脚尖,尽量摘挂在枝头的樱桃,枝头上长的樱桃受到的光照更多,汁水更丰沛,味道也更甜。

直到给小盆都装满了,沈修齐提醒装不下了,安安才意犹未尽的停手,安安觉得摘樱桃实在是一项很解压的事情。

摘好的樱桃直接用院里水井里现打的水洗,井水天然恒温,夏季清凉,冬季温和,把樱桃放进打好的凉水里泡一会,等一会在把樱桃洗干净盛出来,即使没有冰,也有冰镇清凉的口感。

殷红的樱桃,芊芊玉指,拿起一颗送入口中,甜滋滋的汁水在嘴中爆开,夏天的甜蜜美好,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几人在院里享受着微风和樱桃,时间渐进中午。

“我们出去吃个饭就去冯家吧!看看冯邕这个新郎官是不是乐的找不到北了!”

柳韵怡把盘子里最后一颗樱桃吃完,就着井水洗干净了手,叫安安两人出发。

“走吧,姐姐等我会,我去拿给亦文兄准备的新婚贺礼!”

“嗯。”

安安回房间,抱着一个紫檀木盒子出来。

“好漂亮的盒子!等我成亲的时候,送我的贺礼可得比这还好哦!”

“好好,我到时送姐姐一抬嫁妆!”

“哎呦,那感情好,我就等着了!”

柳韵怡揽过安安肩膀,携手上了马车,沈修齐在外边骑马。

今天参加的是正式宴请,男女还是分开前去的好。

沈修齐容貌姣好,今天为了参加宴席,特意打扮了一番,和安安穿着同色系的粉色长襦,上有精巧的绣样,阳光下,隐隐泛着磷光。头上用粉色碧玺的簪子把头发束起来,一身粉嫩颜色,相貌差一点都压不住,偏偏沈修齐肤色极白,一身娇嫩的眼色,不仅不显得滑稽,反而更衬得他如玉的脸庞越发俊俏。

如玉少年,脊背挺直的坐在骏马上,不知成了多少人的梦中情郎。

边城民风开放,一路上不少年轻的小媳妇和大娘把手头的帕子还有鲜花扔向沈修齐,沈修齐无奈,板着脸,在马上正襟危坐。原是想表达自己的不满让大家有所顾忌,谁知明明一副秀气的样子,板着脸故作生气的样子更有反差的禁欲感,抛过来的鲜花更多了。

柳韵怡和安安两人在马车里,乐不可支。

“安安,虽然没见过潘安,我们却也算有幸见识了一次掷果盈车了呢!”

安安和柳韵怡透过车窗看着沈修齐窘迫的样子,笑作一团。

终于到了冯家,路上没有其他人了,沈修齐才终于清净了些。

冯家所在的街巷,此时早就被红色的绸缎装饰的喜气洋洋,一进来巷子,地上就铺了红绸缎,冯家的小厮沿着街巷打扫着,确保等晚上新郎新娘路过这里时,地上没有一点灰尘。

前门路上都铺好了红毯,安安一行人把车马赶去后门,几个人先下来走着去冯家。

冯家在巷子最中间,距巷子头约有一里地的距离,几人慢慢的走着,路上在打扫的冯家下人基本都认识柳韵怡,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给柳韵怡问好。

“阿怡姐,这就是你说的一切从简嘛?“

安安发出疑问,这排场可一点看不出来有简单的迹象,这红绸都铺到大街上了,喜气在几里外就能看见,当年沈家哥哥在武宁的成亲排场也不及这一半。

“成亲是一个家族彰显实力的好机会,谁家不是挖空了心思准备喜宴!这京中的喜酒我也吃过,江南巨富的喜事我也有受邀参加过,各地各有风俗,却都是处处尽显主人品味和地域特色。

比如这京中达官贵人家的婚宴,讲究的是一个彰显底蕴,低调奢华,摆的物件基本都是有年头的东西。在京中不敢太张扬,又想让别人直到自家的实力,就从酒宴出席的人物和用品上花心思,谁家请的客人身份越尊贵,用的东西历史越久,最好是那过去的文人骚客赞美过的物件,让其他客人一见到可以引经据典,那就证明主人家有底蕴,文化厚重,不是那暴发户。

这江南之地呢,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异常,富商极多,却又碍于身份低微,很多东西不能用。但是那破天的富贵不能藏起来,有大把银钱却不能显摆出来被人知道,就犹如锦衣夜行。所以江南那边讨的就是一个精字,无论是这新娘行动间流光溢彩的变色礼服,还是精雕细琢的象牙床,甚至是酒席上的一双筷子,都要是那白象牙,刻上亭台楼宇,菜品更是不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就是江浙菜,比如一道芙蓉绣球豆腐,小小的豆腐,切上千万刀,放进水里就成为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是江南精致菜品的典型代表。

至于咱们边城嘛,我最是喜欢。这里民风豪迈质朴,讲究的是排场,豪迈大气,谁家有喜事都要摆流水宴,请街坊邻居来吃席,讲究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正常如冯知府这等人家,要摆三天的流水席,请全城百姓来吃喜酒,不必带礼物,吃完还有喜饼喜蛋拿。摆流水席期间,晚上还会请那戏班子唱戏请百姓观看,备着茶水瓜子供大家边看边吃,那真真是热闹,和过节是的。

但是这次我听我母亲说,冯家只请了亲近的一些亲朋好友,只在今晚上请全城百姓看戏一天,算是简单至极了。”

柳韵怡和安安科普这当地的规矩,安安听的只咋舌。

原来富贵人家的简单和普通人家的简单不是一个概念,自己觉得奢华至极,放在官宦人家,确是寒酸了。

安安越发觉得自己曾经生活的年代的好处,人人生下来平等,没有三六九等,没有阶级限制,只要肯努力,就能有好生活。

历史只会向前,无法倒退,也不能加速,只能跟着历史的滚滚洪流前行。

说话间,几人已经走到了冯家门口,门口迎客的嬷嬷看见柳韵怡,赶紧亲自迎过来,将几人引进了里院。

柳韵怡先到主院和冯夫人请安。还在坐着发呆的冯夫人看见柳韵怡神采奕奕的过来,再一想她差点就成为自己儿媳,心更塞了,勉强撑起精神寒暄了几句,就让嬷嬷带几人去冯邕的培风院了。

“阿怡姐,我看冯夫人脸色不太好阿,是最近太忙了嘛?”

安安和柳韵怡并排走在一起,悄悄的咬耳朵。

“这次冯蔡两家联姻,冯家是极其不愿的,迫不得已才不得不认了这门亲事,心里憋屈着呢!晚上我和你细说。”

安安听还有隐情,心里八卦之火熊熊燃气,恨不得现在直接跨到晚上。

距离迎亲吉时还早,冯家这边亲属也是多少知道点冯家对这门亲事有些意见的,本该早早过来帮衬沾沾喜气,院子该很热闹才是,然而事实却是冯邕的培风院,此时除了丫鬟小厮打扫和送东西的走动声音,静悄悄的,每一个外人。

冯邕穿着日常衣服,在院里逗着一只胖的像一只猪一样的橘猫。

“杏仁!”

柳韵怡喊了一声,胖猫直接扔下冯邕,扭着肥肥的身子奔向柳韵怡,柳韵怡蹲下身子,一把把橘猫抱起,开始斗猫玩。

“好肥的小猫咪阿!是亦文兄养的嘛?”

安安见橘猫在柳韵怡怀里乖巧安静,也借机撸起肥猫的肉乎乎的身子,越撸越上瘾。

“不是,是只野猫,不过亦文投喂的最多!“

柳韵怡和安安解释。

两人在一边玩猫玩的不亦乐乎,直接忽视了今天的主人公。

主人公也不在意,请沈修齐坐下,又让辛夷去重新沏一壶茶来。

“冯公子,恭喜!这是安安姐姐为你准备的贺礼,祝冯公子与妻子,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沈修齐把手里替安安拿的礼物递给冯邕。

“多谢!”

冯邕接过盒子,放在桌子上。

“沈公子不好奇我为什么没和蔡家退亲,选择继续履行婚约嘛?”

“这是冯公子的个人私事,不必与我知晓。”

沈修齐客气疏离。

冯邕也不恼,喝了一口茶。

“沈公子托我做的事,我已经安排好了,其余的就靠沈公子自己了。我毕竟是今天的新郎官,无暇分身,帮不上沈公子,希望沈公子不要介意。”

“多谢,我自有安排。”

原来前两天沈修齐就请鹤老先生给冯邕带了书信,请他务必帮忙请王副将全家以及赵家之女参加他的婚礼,他想借用他的场地,替安安解决了王真。

冯邕自然应允,安安是自己的朋友,王真多次下杀手,冯邕也很不满意他,何况这两年眼看王真对柳韵怡的态度越发极端,冯邕也不喜有这么个人存在自己两个朋友身边。

奈何自己能力有限,手上能动的资源都是冯知府的人,恐怕他上一刻刚吩咐去对付冯邕,下一刻冯知府就会过来训斥自己糊涂。

虽然王真不得王副将喜欢,但毕竟是他的长子,就算为了自己的颜面,都不会允许别人动王真,冯知府不会想和王副将起冲突的,所以即使再想做什么,都得忍着。

如今既然沈公子说有计策,不过借自己的场地一用,这有何难。立刻说服了母亲,请母亲亲自到王家,说动王夫人和小夫人一起出席冯邕的婚事。

“哎呦,少爷,您怎么还没换吉服,这迎亲吉时眼看就到了,乌药,还不快侍候少爷换衣服,误了吉时,我定要扒了你的皮!”

冯邕的奶娘,也就是乌药的娘,一直都是急性子,刚从冯夫人那边过来,就见少爷还在不紧不慢的坐着喝茶,顿时急了起来。

“奶娘,不急的,时辰还早!”

冯邕说着不急,还是起身,抱着安安送的礼物,跟着乌药去屋里换衣服,毕竟是一辈子一次的大日子,何况已经应下了亲事,不好出差错,让两家人脸上都不好看。

“辛苦柳小姐您替少爷招待着客人,老奴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周到的!”

柳韵怡和冯邕奶娘也很熟,可以说也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向来熟捻。

“嬷嬷自去忙,这里交给我!”

周嬷嬷给几人行了一礼,又风风火火的出了院里。

“周嬷嬷是乌药的娘,也是亦文的奶娘,亦文很尊重嬷嬷,嬷嬷人心肠很好,算是从小看我们长大,就是性子有些急。”

柳韵怡和安安解释着周嬷嬷的身份。

安安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早就听说过,大户人家夫人生下孩子,不会亲自带,基本是给奶娘喂养的。

夫人要忙的事多,少爷小姐身边扮演母亲角色的都是奶娘,感情一般都很深厚。

不过别的不说,安安还是请奶娘这件事是个不错的事。

古人成亲生孩子早,身子都没发育好,怀孩子和生孩子都极为耗费精血,若还要亲自喂养孩子,生完休养不好,身子容易落毛病。

有了奶娘,不用亲自喂孩子,也就不用经常弯腰抱孩子,也不用熬夜起床给孩子喂奶,加上药膳补着,身子恢复的快。

而贫穷人家刚生了孩子几个月的妇女,到大户人家做奶娘也是个生计。

普通人家收入来源太少,饱腹尚且艰难,更不用提给产后妇女补营养了。可若是有幸做了人家奶娘,为了让奶娘奶水好,吃的用的都给好的,还会给月钱补贴家用。

也不用说什么奶娘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喝可怜,产后妇女吃的不好,奶水维持不了多久,倘若家中再贫困些,孩子生下来几个月就饿死的有都是。

作为给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做奶娘的,赏赐向来丰厚,一般等奶的孩子四五岁了,就会给笔钱让奶娘回家,就这几年赚的钱,也够回家盖房置地了。还有些幸运的,向周嬷嬷这样,等少爷大了,直接到夫人身边侍候着,府里人都看在大少爷的面子上敬重几分,自己的儿子也带进了府,对庄稼人来说就是翻了身,是想不敢想的好日子。

“阿怡姐,为什么叫它杏仁啊?”

安安摸着杏仁的脖子上的猫,对名字来源表示好奇。

“第一次见杏仁,就是在这个院里,冯邕那天心情不好,扒了很多杏仁,他向来喜欢扒,又不太爱吃,我也吃不下,就在桌上堆着。那时杏仁还小小一只,瘦瘦的,从墙上跳下来,直接就把桌上的杏仁都吃了。小杏仁小小的,瘦瘦的,抖着身子,声音细细的,明明怕人的要命,却还是把桌上的杏仁都吃完了。吃完就跑了,后来冯邕说每隔三四天它就过来,站在墙头,若是桌子上有杏仁,就下来吃完,没有就在墙头站一会就走。冯邕觉得它很有意思,就让下人天天备着杏仁,小猫也就天天都来,慢慢的熟悉了,我说不如就叫它杏仁吧!现在一天中到有大半时间都在冯邕院里呆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