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位专家,我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我国五十年代就已经进行了种猪杂交方面的研究,为什么一直到现在,老百姓养的还是黑猪呢?”

“听说长白猪是一种优质种猪,母猪产仔多,猪崽发育快,而且省饲料,几个月就能出栏。”

“比起动辄一年以上才能出栏的黑土猪,长白猪各方面都堪称绝对的优秀。”

林凯峰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就是没养过猪。

不明白从引进长白猪一直到全面推广,中间为什么会存在空白的十几年时间。

即便是进行本土化研究,通过杂交研究提升长白猪的抗病害能力,也用不了这么久。

“这个嘛……”

张为民看向负责人徐浩东。

徐浩东轻轻点了下头。

能将长白猪的特点说得头头是道,可见林凯峰是大力了解过的。

不是专家,也绝对不是外行。

张为民唏嘘地说道:“林凯峰同志,你只知道长白猪的特点,殊不知,它身上还存在一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

“瘦肉率过高。”

林凯峰恍然大悟。

即便是他这位曾经的科学界泰斗,也存在着知识盲区。

只想到长白猪的各项特点,忽略了现在的年代问题。

长期受到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打压,龙国的一切发展,几乎都要靠自给自足。

工业发展如此,农业发展亦如此。

肥肉在这个年代,绝对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极品美味。

可说是一肉多用。

副食品供应难以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岁月里,用肥肉炼油替代植物油,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技能。

炼完油剩下的油渣,既能当炒菜食材,更能干吃,当饺子馅。

老百姓对于猪肉,有着一个约定俗成的划分等级。

一等肉自然是带着厚肥膘的大肥肉。

二等肉是五花肉。

三等肉是纯瘦肉。

四等肉则是排骨,棒骨。

有一年,林凯峰所在的研究所过年分肉。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后勤人员有意为之。

所长分到三斤肉,全都是大肥肉。

第二天,就有人贴了所长的大字报。

声讨所长以权谋私,别人分的肉不是五花肉,就是瘦肉。

只有所长一个人,分到的肉都是大肥膘。

林凯峰说道:“是不是因为瘦肉率过高,才导致长白猪无人问津呢?”

二人表情苦涩地点了点头。

早在三年前。

二人所在的家畜研究组,已经完成了长白猪的本土化研究。

通过有关部门协调,联系了六个生产队,充当推广试点单位。

听到长白猪吃得少,长得快,不挑食,几个月就能出栏。

各生产队队长开心得合不拢嘴,二话不说,马上投入人力物力开始养猪。

几个月后,长白猪出栏。

隔天。

六家生产队的队长和书记像是商量好一样,一块来找徐浩东和张为民算账。

省吃俭用喂养了七八个月的大肥猪,宰杀以后,半数以上都是瘦肉。

让他们怎么吃。

长白猪的确长得快,出栏时间比起黑土猪快了起码一倍。

然而身上的肥肉,比起黑土猪少了也有一倍。

养猪用的饲料,都是大家从嘴里一口口省下来的粮食。

里外里不但没有改善生活,反而赔了不少。

事情一传十,十传百。

省城附近的生产队和公社,通通将长白猪当成只会吃喝的废物。

即便张为民和徐浩东,带人进行新的技术攻关。

增加了长白猪一定程度的肥肉率,依旧无人问津。

瘦肉率过高这个问题,成为阻碍长白猪推广的最大问题。

张为民叹气道:“长白猪对于解决老百姓的吃肉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

“多吃肉,才能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

“但是养猪要用猪饲料,许多生产队和公社,如今都面临着吃不饱饭的问题,自然不会有多余的粮食养猪。”

“想要彻底推广,必须先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徐浩东接话说道:“随着国家进行经济改革,全面接触外面的世界,我想再过几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那个时候,长白猪就能正常地推广出去。”

“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能看到猪肉。”

明白了长白猪推广不出去的原因,林凯峰淡淡一笑。

“二位,如果我能解决饲料问题呢?”

“什么!你能解决饲料问题?”

徐浩东惊声道。

林凯峰点头道:“我这次过来,一来是要引进大量的长白猪猪崽,二来,是想和有关部门研究一下,在我们东山大队设立一个畜牧点。”

“帮助当地社员修建养猪场,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科学养猪。”

“另外,要办一座养猪场,不仅仅是修建猪舍,应该还要有其他的配套建筑和设施吧?”

张为民说道:“没错,要盖一座养猪场,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比如,猪的粪便如何处理。”

“养猪场的位置必须远离人的生活区,附近的综合环境,有无水源,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科学合理地挖掘排污沟,修建粪便处理厂。”

“将处理过的粪便,充当农作物施肥的材料。”

“这些事情,都要经过缜密地分析和考察。”

“你真的要建养猪场?”

说完有关养猪场的各项事宜,张为民方才想起重要的事情。

公社怎么可能有钱修建养猪场。

既然是养猪场,就不可能只养十几头,几十头。

起码也要有三四百头猪。

且不说买猪崽的钱需要多少。

单说修建一座养猪场,整体花销必然要数万。

别说生产大队拿不出这么多钱。

乡下的公社也不能有这么多钱。

林凯峰笑道:“二位,钱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猪饲料的问题,你们同样不用管。”

“我只问二位一句,愿不愿意帮忙?”

徐浩东说道:“帮助贫下中农搞生产建设,这是我们的责任,可是你们公社……”

“二位,你们恐怕误会了,我本次过来虽然是帮东山大队购买猪崽,商议筹建养猪场的事情,但并不是公社的人。”

“正式介绍一下,我来自北方机械公司,现任公司总经理。”

听到北方机械公司六个字,张为民和徐浩东猛地站起了。

“北方机械公司!省里的创汇大王?!”

“前两天跑到当地百货公司卖农用三轮车的也是你们吧?”

二人一脸震惊。

全省第一家转制企业。

广交会上创汇一千万美刀,要来四条外国生产线的北方机械公司。

他们的负责人竟然跑到省里,研究起如何养猪。

怎么感觉这么魔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