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离石游记 > 第249章 文明的种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了一会,又拿起另一本线装书,这本又是不同,书名写着《竹书纪年》,这让离石很是惊奇,他隐隐感觉这个异世似乎是前世扭曲后在这一世的映射,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可是会发生扭曲,不可能在某些细节上又如此相近相似。

比如,古书中都记载有星图,自己虽然不懂星图,但是北斗七星和北极星还是能认识的,可在这异世,前一段时间在草原上夜夜观看星相,愣是没找到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离石曾经以异世不同前世为借口,认为两个世界绝不相同,可是随着自己地盘变大,当地土着越来越多,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这个世界也有二十四节气,有各种生活总结,甚至连风俗习惯都与前世相同。

如造纸术就己经开始使用,甚至有能力建国的胡虏也开始使用纸张,这也让胡虏蒙生了创造自家文字的想法,可想要创造属于自己本族的文字何其艰难,要美观丶有能承载文明的能力,能被大量使用,能被世人接受,这也是羌胡虽然创造出文字,而且是以汉字为母本,创造出古怪丑陋的变形羌文时。

羌胡的大头目李雄之所以会那么的欣喜,便是要创造一种可以流传的本族文字太过于艰难,虽说旬子介是在偷巧以汉字作为母版对照创造了羌人文字,可那毕竟有畅行于世的汉字为其背书,虽然变异后的羌文难看简陋,李雄仍然兴奋莫名。

当荀子介提出用汉书对照抄录翻译成羌文的书籍时,他便无条件接受旬子介的建议,甚至不立即扩广羌人文字,他似乎还顶着其他胡虏的压力,到处搜索汉家书籍。

这本《竹书纪年》自己记得前世是南北朝时期一个姓沈的人写的,这可是百多年以后,五胡厮杀成南北两个武装集团,建立了南北两个皇朝,南朝陆续经历了宋、齐、梁、陈,北朝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最后北方的鲜卑人好像获胜,那个北魏拓拔氏便有鲜卑血统,后来北周时他的统兵大将杨坚,好像创建了随朝,杨坚便是混在胡虏堆的汉人将领。

他是不是纯血汉人离石记不清了,但是对他借鸡生蛋的功夫很是佩服,他又抢回了汉家权柄,接着就是纯汉人杨广想要清理关陇杂胡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谁知他玩脱了,把自己整死了。

拿起这本书,一下子让离石的脑子一下飞到三百多年之后,离石感叹一声,又开始安然看起线装版的《竹书纪年》打开书册上面写着:母日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耀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看着这荒诞不经的记录,离石突然间有种熟悉的亲切感,他现在干的事不就是荒诞不经的事吗?这些儒家文士自己以后还要好好拢络,让他们把自己吹嘘的更加神奇才好,有这些类似前世网络喷子的儒家文士,自己这个秦王的正统身份便算是稳了。

至于诗词这些高雅的东西,那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的东西,自己即使现在吟诵千古名句也不会有人欣赏,在这个连富人都随时面临死亡可能的混乱世界,诗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自己还是熟读唐诗三百首的高才,可在这异世却无有用之处,人人都在为生存忙碌挣扎,连读书人都要靠自己种地才能活下去,自己刚见到的那群汉人奴隶个个都饿的皮包骨头,像刚从奥斯维新集中营被解救的犹太人,个个都像饿死鬼,唯一长得有点人样的翻译她们姐妹,本来五个人,因为一声尖叫便被胡虏跺了脑袋,她们也不见悲伤,自己也不好追问。

难道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真的如此淡漠,要把人训练成这种漠视死亡的性子,那要多么残酷的筛选,所以离石很珍惜自己身边认可的每一个人,即使翻译不适合干什么情报收集的行业,但离石不在乎,他有金手指根本不在乎胡虏的情报,他前世就特别欣赏北极熊营救被恐怖份子劫持的人质,他们营救的方式就是告知恐怖份子立即无条件投降,一到警告时间,他们把把恐怖份子和人质一起送走。

听网上传闻,人质听到北极熊要来营救自己时,第一时间就是与恐怖分子拼了,或者与恐怖分子合作,一起保住小命。离石不知道这是谣传还是真的,他反正很欣赏北极熊这种作法。

因为他拥有金手指,拥有常人所没有神力和技能,他现在面对胡虏就像高等生物的人面对一只小狗,心理上的优势是天生自带的。

他一边翻看《竹书纪年》一边思潮起伏,场面一时有些沉静,旬文若想要开口继续述说旬家的难处,和这些年为保存汉人的文种做了些什么,可一想到离石那反覆无常的性子,对他带有威胁的话语,他又从方家打听来的秦王喜好,和他杀人前先进行威胁的习惯。

他又看看正在为那个古怪蹲坐的小子梳理头发的玲珑,他更是一阵心寒和心惊肉跳,老三和五叔要争抢的小美女,自己刚把她带在身边要吊一吊,老三和五叔的胃口,让他们全力支持自己挤掉老大当家主的可能,父亲当初附附庸风雅取得秋月,谁知竟然是秦王麾下女将军同名。

一切都是玲珑的福气加运气,她现在已经身份不一样了,只希望她不要再记着以往的旧事,他们父子估计是保住了,可旬家其他人不好说,秦王明显是不想继续听他说旬家的难处苦处,他现在认真的观看句旬家冒死保存的汉家书籍,应该是认可了他们父子在此事上的功劳。

只是有些羡慕方家,一个看见要被吞没的破落小世家,因为逃到北方,一时机缘便又要风生水起,希望方家还记着前几天旬家相助的情份。

旬文若又看像为蹲坐地上小男人梳理了一个汉人发髻的玲珑,他在想如何才能重新拉拢住她,要是她能为旬家多说说好话,那旬家日后也会有一个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