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开封府胥吏 > 第115章 别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家位于鄢陵县郊外的一处别院,远离喧嚣热闹的县城中心地带。它坐落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环境清幽宜人,相比县城它距离卫昶那简陋朴素的茅屋却要更近些。

当初,如果不是那位碰巧路过的樵夫撞见了那个贼人,这桩案件恐怕根本就不会曝光于世。命运的齿轮就是这样奇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巧合,就改变了整个事件的走向。

开封府界提点司的来人手持公函到了鄢陵县衙,鄢陵县衙再拨人带路。带路人之一就是与卫昶有过一面之缘的鄢陵县都头,都头见到卫昶后最初一脸诧异,旋即恢复如初还打了招呼。

鄢陵县的都头看到卫昶时,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实在想不通这位开封府的胥吏为何会突然现身于开封府界提点司的队伍之中。然而与此同时,开封府界这一行人的内心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自从今早启程以来,卫昶便显得异常紧张。他深知回到东京城后今日所见所闻都必须\"如实回禀\",因此不断地向同行者们表达歉意。

而对于开封府界提点司的那些公差来说,他们不过是普通的胥吏罢了。面对主官下达的命令,他们唯有顺从执行,毫无反抗之力。即使心有疑虑或不满,也只能默默忍受。

至于卫昶为何会提前告知他们要“如实回禀”呢?大家心里都明白,卫昶这样做无异于是在向他们暗示:千万别让我这个南衙胥吏听到那些本不应该让我知晓之事,更不能让我目睹到任何不应见到之景。

如此明显而又委婉地提示,可以说是充满了善意。

众人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心中对卫昶充满了感激之情。这种善意的提醒不仅能帮助他们避免一些潜在的麻烦和风险,还显示出卫昶为人处世的圆滑且善良的一面。

在前往华家别院的途中,都头简单地向他们叙述了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他所描述的情节和众人已经掌握的信息基本一致,并无太大出入。当讲述完毕之后,都头突然转头望向卫昶,说道:“兄弟,遭窃那家和你也算是邻里关系呢!”

这句话令卫昶倍感惊讶,而一旁来自开封府界提点司的人们则更是一头雾水。接着,都头又补充道:“这家宅院距离你住的那间茅屋可不远哦!说起来,你那里的风水是不是不太好呀?去年年初发生一起盗窃案,到了年末又是一场火灾,而且恰好都在这附近。”

开封府界提点司对卫昶在鄢陵县拥有一座宅院一事知之甚少,此刻听闻此事,不禁觉得颇为有趣,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卫昶心中却暗自思忖着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是否真的只是巧合。毕竟,连续两年遭遇不幸之事,实在令人心生疑虑。

远远看到了华家别院,大门上的锁已然落满了积雪。还在照常行进的卫昶被身边人拉住了,这时他才发现身边的其他人都将手握在了刀柄上。

无论是开封府界提点司一行人还是鄢陵县衙派出的领路人,都是捕吏出身,警觉性远比卫昶这个文吏高出许多。所以当他们发现墙头上的积雪有被踏过的痕迹,都纷纷做好了拿贼的准备。

墙上的积雪最多是被两三个人踏过,而他们这一行人数共计十七人。大约五比一的局面,没理由输吧。

开封府界提点司的那一队人最为兴奋,若在此次行动中能够捕获一名贼人,回到衙门后,陆提点必然面上有光。

而鄢陵县衙的人们同样激动不已,因为若是能在开封府界提点司来人面前崭露头角,好好表现一番,日后的仕途必将更为顺遂。即使无法得到上司的嘉奖,起码也能向开封府界提点司的几位同僚卖个人情。

终于,还是开封府界提点司率先采取行动,其余人见状,亦不甘示弱,纷纷效仿。一时间,群情激昂,众人如潮水般涌向华家别院,猛地撞开院门,径直冲入院内。

……………………

昨天得知哥哥已被带往开封府界提点司这个消息后,华念心急如焚、坐立难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决定立刻独自一人出城赶往别院。

之所以如此匆忙行事,是因为别院里藏着一样极其重要之物——由他们的父亲亲自用西夏文抄写而成的经文。这份珍贵的手稿不仅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记忆,更代表着那位西夏人心心念念的故土情怀与深深执念。

早些时候,别院曾遭遇窃贼光顾,但当时华念便动过要将藏匿其中的经文付之一炬的念头。然而,无论她怎样劝说恳求,哥哥华儒都坚决不同意让妹妹这么做。所以,此事也就一直拖延至今。

身为一名暗探,必须要谨慎小心,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物品都需要毫不犹豫地销毁掉才行,但若从为人子女的角度出发,又怎能狠得下心将父亲遗留下来的物件付之一炬呢?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华儒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那便是把这个东西深深埋藏在别院的地板之下,如此一来便可令其永无重见天日之日。尽管从此以后自己再也无法亲眼见到它,但至少知道它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

然而,妹妹华念却并不认同哥哥的做法。在她看来,如果想要缅怀祭奠双亲,只需前往父母的坟茔前焚香祭拜即可,根本没有必要保留这样一件只会招惹麻烦的东西。

如今这桩别院失窃的旧案再度被人提起,敏锐的直觉告诉华念,如果不能尽快将此物烧毁,恐怕就会为时已晚。所以就在哥哥前脚刚踏出家门的时候,她也立刻动身出门赶往别院。

在别院门前,华念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那堵高高的院墙上。墙上隐约可见一处踩踏的痕迹,她心中一动,猜测可能有人曾经翻过这道墙进入院内。于是,她小心翼翼地踩上墙头,翻身落入院中,想要来个守株待兔。

然而,进入院子后,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人影。华念不禁有些疑惑,但她并没有掉以轻心,开始仔细搜寻起来。经过一番查找,她惊讶地发现米缸里原本就所剩无几的存米竟然不见了踪影!看来这个不速之客不仅闯入了别院,还顺走了食物,难道是个饥肠辘辘的“饿贼”?

确定院子里确实没有其他人后,华念稍稍松了口气。她径直走到屋内,四处寻找着什么。终于,她在一个隐蔽的角落找到了那本西夏文经文。

尽管找到了这本书,可是书籍扉页中原本夹着的一根树叶梗却不见了,这说明这本书被人翻看过。如果是兄长华儒最近看过应该会告诉她,如果不是兄长,任何人看到都对于华家是灭顶之灾,会是谁??

来不及多想华念拿着这本重要的书籍,华念毫不犹豫地走向炉灶,将其焚毁。看着书页逐渐被烧成灰烬,心中始终想着那个人是谁?为什么没有到南衙出首?

眼见天色已晚,华念干脆在此睡了一夜,次日还未等出发,大门突然被撞开……

十几个手持利刃的大汉,即便是华念这种身手矫健的女子也不敢硬扛,对面这伙公人在发现院中仅有一名女子之后,逐渐冷静了下来……

对于华念,卫昶还是有些印象的,那还是因为当初的黄金案。

当初去过华儒家之后,李松就说过华家的小妹颇有姿色,后来案子开始审理的时候,李松这个老光棍还特意找机会让卫昶看到华家人。

见到华念之后,卫昶不得不承认李松所言属实,更不得不承认李松太寂寞了。

今日再见到华念,卫昶一眼就认出,同时心里也有了个念头:如果有机会,尝试着撮合她和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