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第十三章 功过全凭一张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鹤论罪当死,这事,不相干的人站在不相干的角度来看,绝对会在心里来一句:关我屁事啊!

张斌原来也是这么看的,因为杨鹤并不是历史特有名一个人,也没做出什么特别大的功绩,他的名气和他儿子杨嗣昌起来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么个默默无闻的人,为什么要关心呢?

但是,现在,史范跳出来一弹劾,张斌感觉到不对劲了,而且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杨鹤有罪吗?

这也是一句屁话,不了解明末或者说崇祯朝整体形势的人或许真会信了史范的鬼话,认为农民军出现在京城附近是杨鹤的错。

如果结合崇祯朝的整体形势一分析,真应了那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首先,农民起义并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天灾人祸造成的,天灾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人祸有很多,皇室宗亲、贪官污吏、土豪乡绅等等,都能算,但是,杨鹤却算不人祸,因为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员。

然后,“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并不能说是错误的,后面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李定国、孙可望等等,都接受过朝廷的招抚,有降而复判的,也有一直为朝廷效力的,如果说招抚有错,那么后面的官员为什么还要招抚,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岂不是说后面的官员都在明知故犯!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农民起义这会儿是很难剿灭的,农民之所以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没饭吃,不造反会饿死,也是说,你只要让他们有饭吃,绝大部分人不会造反了,反之,如果你不给他们饭吃,绝大部分人都会铤而走险,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活活饿死呢?

所以,农民起义不能怪杨鹤,越抚越多也不是杨鹤的错,因为天灾越来越严重,人祸也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没饭吃了,造反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杨鹤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朝廷才给他几十万两银子,他硬生生在陕西压制了五六年,那里可有几百万饥民,真要彻底解决农民起义的问题,一个月给几十万两都不够,一年最少要千万两,而他却用几十万两坚持了五六年,而且还把农民军『逼』的没办法,纷纷逃出陕西。

他真的很不容易,他做的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这会儿,温体仁的党羽竟然突然跳出来弹劾他,为什么呢?

张斌很清楚,要么杨鹤跟他们不对付,或者说有仇,要么他们想把杨鹤撸下来,换自己人。

这帮人,绝对不会想什么为国为民的的事,他们只会为自己着想,他们只会为了私利排除异己,祸国殃民!

温体仁的套路他也相当清楚,这家伙不出手则以,一出手绝对是攻势绵绵不绝,崇祯如果不按他的意图帮他排除异己,他不会收手。

果然,紧接着侍郎唐世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捷、新任吏部尚书王应熊等温体仁的党羽纷纷出列,极力攻击杨鹤,说的他简直是个祸国殃民、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一样。

崇祯脸慢慢『露』出愠怒之『色』,农民起义的事简直把他烦透了,他正愁找不到地方撒气呢,温体仁的党羽这一顿污蔑,他已经有点信了,杨鹤,朕要你去剿灭反贼呢,你给朕越剿越多,不收拾你收拾谁!

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人站出来为杨鹤说话,因为杨鹤是那种不党不群,清正廉洁的官员,没有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也没有巴结贿赂过谁,没人会傻乎乎的跳出来为了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人跟当朝首辅温体仁作对。

崇祯却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个杨鹤果然有问题,满朝武,竟然一个给他说话的都没有!

于是乎,他被温体仁挑动了,将所有对农民起义的不满全部发泄在杨鹤的身,怒喝道:“这个『奸』妄小人,立刻将他罢官削籍,押回京城治罪!”

这下好了,皇都这么说了,更没人敢站出来给杨鹤说话了,杨鹤貌似是死定了,农民起义这么大一口黑锅,他一个人可背不起,绝对会被压的粉身碎骨!

早朝这么结束了,一众朝堂官员都在心里暗暗感叹杨鹤的命运,有的人甚至还在暗自庆幸,皇这火总算是发出去了,再也不会烧到自己身来了!

张斌原本对杨鹤这个人并不是很在意,因为杨鹤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杨鹤也不是那种历史特有名特有能力那种人,他也没想过要拉拢,所以,他一直把杨鹤当做是一个不相干的人,没怎么关注过。

但是,这次,温体仁竟然纠结党羽弹劾杨鹤,这事他不能不关注一下了,因为温体仁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这家伙做的事,自己不知道也罢了,现在既然知道了,不能任其祸国殃民了。

他为什么要弹劾杨鹤呢?

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并不难,下了早朝,他立马命人去联络骆养『性』和戚盘宗,让他们想办法弄份杨鹤的履历过来,如果杨鹤的履历没有问题,那很有可能温体仁是为了夺他三边总督的位子。

因为这会儿农民军主力已经被自己打的大败亏虚,逃到河南去了,陕西基本没什么事了,如果能整个自己人去在三边总督的位置混一混,然后吹嘘一番,勉强可以提高位了。

这种『操』作手法也是阉党的惯用套路,像闵洪学和闵梦得是这么提拔起来的。

锦衣卫要找份官员的履历自然是简单以极,张斌才回到崇兴寺的小院,赵如已经拿着一叠稿纸在书房门口等着了。

他接过稿纸,进到书房,往书桌前一坐,便翻开稿纸仔细看起来。

杨鹤,字修龄,湖广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初受都察院巡按御史,崇祯元年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迁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这个履历很平常,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崇祯元年才升职,也是说他干了二十多年巡按御史,这家伙估计是得罪阉党了又或者不愿给阉党当枪使,不然不会原地踏步二十多年,要知道,他可是巡按御史,只要昧着良心随便给阉党弹劾几个人,升职什么的那简直跟喝稀饭一样。

果然,后面他任巡按御史期间的履历证明了张斌的猜测,这家伙,萨尔浒一战之后拼命弹劾杨镐,使得杨镐被打入天牢,判死罪,然后,整个天启一朝,他都在外面到处巡按,压根不怎么回京城,摆明了是不想给阉党当枪使,所以,才原地踏步,一动不动。

这家伙也算较有脑子了,不愿跟阉党同流合污跑外面到处巡按,这样,起码自己的小命保住了,位子也保住了,不像那些刚正不阿的朝臣,一个劲的弹劾魏忠贤,被魏忠贤杀了一拨又一拨,结果毫无用处,全部白死了!

看样子,这家伙履历没什么问题,应该是温体仁想乘机夺他三边总督的位子。

为了夺人位子把人害死这种事阉党也不是干不出来,像天启朝那次有名的安奢之『乱』,阉党为了夺五省总督的位置,不惜抽走两翼兵马,让蔡复一大败于贼寇之手,以此来将其罢官削籍,杨鹤这个,只是在朝堂污蔑弹劾一番已经算是较温和的手段了。

那么,阉党会派谁去接任杨鹤的位子呢?

这点也不难,张斌立马找来赵如,命他偷偷去找骆养『性』,让骆养『性』告知曹化淳,注意一下推举三边总督的奏折。

张斌估计,杨鹤既然已经被拿下治罪了,温体仁应该很快会让手下党羽推举自己人去接任他三边总督的位子,这总督是皇亲自任命的,并不需要经过廷推,一般都是皇帝让下面亲信大臣推举,也是说,总督的推举,最多在确定人选之后询问一下朝臣的意见,推举过程并不需要大部分朝臣参与。

这温体仁到底想推举谁位必须通过曹化淳才能得知结果,一时半会消息还传不过来,等待总是让人百无聊赖,张斌倍觉无聊,干脆又拿起杨鹤的履历看起来,看着看着,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这人是萨尔浒大战的明军主将杨镐!

因为萨尔浒大战发生在万历朝,所以,他没有往阉党这方面想,但是,现在仔细一想杨镐的背景,他发现,自己貌似是想错了。

浙党可不是阉党的一部分吗,天启朝,几乎所有浙党都加入了阉党的行列,万历朝的浙党和天启朝阉党的浙党不是一脉相承吗!

杨镐可是浙党重点扶持的对象,这家伙在万历朝鲜战争临阵脱逃,致使手下明军将士阵亡两万多,如此大罪,竟然一点事都没有,后面还能出任辽东经略,主持萨尔浒大战,这些不都是浙党干的好事吗!

搞半天,这事还不是他先前想象的那样,温体仁并不一定是为了夺取三边总督的位子,他这个浙党新领袖是在给杨镐报仇呢!

杨鹤有什么罪过,他在陕西兢兢业业,剿抚结合,搞得农民军无法立足,不得不逃往山西,这还有罪了?

农民军在山西转了一圈又跑到北直隶来了,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只是陕西三边总督,又不是陕西、山西、北直隶三省总督!

他没剿灭农民军有罪了吗?

崇祯朝谁又把农民军剿灭了,最后崇祯还不是等于死在农民军手里。

杨镐没有罪吗?

万历朝鲜战争害死两万多明军将士,都够判他死罪一百次,一千次了,萨尔浒大战公报私仇,导致惨败,以致后金崛起,他死一万次都不够!

杨鹤不该弹劾他吗?

他两次犯下滔天大罪,浙党都想不了了之,简直无耻之尤!

杨鹤之罪不在于剿抚结合之策,更不在于他没有剿灭农民起义军,他最大的罪过是不该拼命弹劾杨镐,不该得罪浙党!

这帮狗贼,简直无法无天了,为了报私仇,又要害死一个总督!

张斌正考虑要不要出手救杨鹤呢,赵如竟然匆匆跑进来,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小心的递给他。

这小子,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张斌接过密信,好的问道:“不是让你去招骆养『性』骆大人吗,你怎么又跑回来了?”

赵如连忙拱手道:“小的是想去找骆大人来着,结果刚跑到新定下来的联络地点,骆大人却派戚大人过来找小人了,戚大人说,这是曹公公从宫里面传出来的,叫我赶紧交给您。”

原来是曹化淳从宫里面传出来的密信,张斌连忙拿起信封看起来,信封什么都没写,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截获密信,发现张斌与宫太监有关系。

他撕开信封,取出信纸一看,字体是用的标准的科举体,压根看不出来是谁写的。

这个曹化淳,倒是越来越小心了,张斌微微一笑,认真看起信的内容来。

信并没有任何称谓,是抄了两份奏折的内容。

一封是兵部尚书喻安『性』的奏折,一封是吏部尚书王应熊的奏折,他们奏折的内容都差不多,是推举延绥巡抚洪承畴出任三边总督!

王应熊是温体仁的党羽这点张斌很清楚,这喻安『性』又是什么鬼?

喻安『性』此人可谓一点名气皆无,他又是怎么当兵部尚书的?

当然,并不是说必须是名气相当大的人才能出任兵部尚书,官场的名气其实是指仕途做出来的业绩,喻安『性』一点名气皆无的意思是他根本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业绩。

这么一个庸碌无为的官员怎么当兵部尚书这么重要的职位的呢?

这点想是想不出来的,还得派人去调查,总之,这个喻安『性』肯定有问题,大明这会儿虽然没有多少有名的大臣,但是,再怎么样也轮不到这么一个庸碌无为的人来当兵部尚书。

张斌摇了摇头仔细看起奏折的内容来,看着看着,他不由冷哼一声。

这些人,简直太无耻了,他们推举洪承畴的理由竟然是洪承畴剿贼有功!

这是什么狗屁话,延绥镇只是陕西三边里的一个边镇,延绥巡抚也只是三边总督手下诸多官员之一,现在,三边总督杨鹤因为剿贼不力,被罢官削籍,他延绥巡抚洪承畴竟然剿贼有功!

这是什么逻辑,合着朝廷官员谁有功,谁有过,不用看事实,也不用讲道理,全凭你温体仁一张嘴啊!

你说有功有功,你说有过有过,同一个地方,主官有罪,手下反而有功,这种荒唐的话竟然说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