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 第二百五十一章 AK显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美军上层虽然看到了王南带兵在战斗中出现的伤亡,却更看到了王南的试验成果,他们照单满足王南提出的一切要求。

每到夜里,飞机就会把王南这边需要的武器和给养空投了下来。

甚至还投下了两个排的空降部队,这自然是别的兵种安排过来的学生。

这边有什么经验,立刻让韦拉拉韦拉岛上同步改进。

只是韦拉拉韦拉岛上打的极为不顺。

日军不但熟悉地形,应对的也很得当。

美军一登陆,就挨了当头一棒。

日军组建了一支精锐的丛林侦查小队,引导天上的飞机把四千美军打压在沙滩上无法动弹,损失十分惨重。

等美军进入丛林后,这个小队三三两两组成的袭击小组开始在丛林中大显神威。

枪法精准的狙击手和机枪手搭配着,从四面八方开始向美军射击。

最开始的战斗,日军两三个小组几个士兵,就能让一个连的美军伤亡过半,吓的美军一时连丛林都不敢涉足。

这让指挥部感觉有些难堪,立刻增派了六千余人。

在投用了上万的兵力,又照搬了王南在两个岛上使用的战术,工兵开路封锁,可推进的速度还是很不理想,面对茂密的丛林中不时飞出子弹,美军有点无处下手。

日军的战术往往是一个狙击手先开始射击,吸引着成队的美军还击后,突然不知道哪里的机枪就响了起来,正在对付狙击手的美军应声倒下,随后丛林里又没了声息。

美军这下真见识到了狙击手的作用,更知道了在丛林里自动武器的威力。

他们把目光也放在了王南订的突击步枪身上。

王南这边的班级小队的进攻改进了几次后,在突击步枪还没到位的情况下,美军小伙子们就仗着身强力大,拿着勃朗宁M1918A2轻机枪做为替代品,走上了战场。

这款轻机枪被设计的更象单兵使用突击步枪,比别国的机枪更轻,20发弹匣,却又比步枪笨重很多。

美军士兵们身高马大的,单兵拿着倒也可以将就,就是射击时不太好操作,丛林里趴着的时候不算多,可其他的姿势时,这枪的枪管很容易发热,只能抓着提手开枪,没办法精确瞄准。

可就这样,在实战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在一次被日军伏击的战斗中,一队美军大兵们自己独立应付着这个局面,依靠火力组合显示了威力。

机枪远近通吃,榴弹、狙击步枪用于中远距离,近战有冲锋枪、散弹枪、手枪。

这火力也许攻击力不是最强,也许防守不是最猛,可压制的日军栓式武器和极少量的机枪手很轻松,只要机枪火力一展开,想走想打都很自如,很好的减少了伤亡。

这队士兵集中火力冲出来后,又开始反向清理日军,在一伤一亡的情况下,留下了十几个日军。

减少伤亡这点这很得大兵们的认同。

他们用这些武器坚持了几天后,AK就空投到位了。

王南立刻让十二人编制的小队,保持着两个的狙击手和一个机枪手,副机枪手和其他人都配上了突击步枪。

这批AK生产时就为榴弹发弹器专门设计了卡口,这样多数士兵同时有了轻重火力。

机枪手拿着20发的弹匣,看除了射程比突击步枪远一些,火力压制还不如突击步枪大,他就找到王南抱怨。

王南看着这机枪也确实感觉有点鸡肋,却也想不到合适的机枪型号,只能向设计师要求改进出与AK使用同样子弹的、弹链式或者鼓匣式轻型机枪。

在200米至400米,轻机枪的火力压制非常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武器。

其他武器,每个士兵都给配发了手枪,这让士兵们都很高兴。

美军的规定是士兵不允许佩带手枪,可战场上也没人老实遵守这个规定,几乎个个都想办法搞到了自己喜欢的手枪。

而王南定下来的规定,很可能会成为这个部队的标配,多了个保命的武器没人不喜欢。

个别喜欢冲锋枪、散弹枪之类的,就随意装备了。

要知道,这时美军主要部队连M1还是高端武器,一个连也没配发上多少,多数士兵们还在战争上拿着栓式步枪边作战边等着换装。

王南这支战术试验部队把AK一装备,温彻斯特公司立刻减少了M1的产量,开始腾出生产线准备AK的生产。

并且,他们连美军军部都没打招呼,因为美军有部队派系问题,也因为指导思想落后,更多时候是以上层将军们的意见为主。

从M1这种枪的发展史就能看出来,这时的美军除了国家的经济产能超强,战力方面并不怎么样。

直到二战后期才把这些毛病改掉,却也是因为那些将军被战争打老实了,再也不敢自以为了。

温彻斯特公司的大胆做法让很多后方将军和某些官员不满,他们查了一下,却发现这一切与王南这个盟军将军有关。

得知王南正在太平洋战争带着一支战术试验部队作战,对武器的要求都是从太平洋战场中提出来的,官面上没有什么人敢站出来,却有其他人士立刻找到了长岛他的家人那里。

找毛病挑剌的和拉关系的都有,林同学只能用痛苦并快乐着来形容,却也让王南家的公司红火起来。

这个火力配置好后,战斗队形又演习了很多次。

没办法,士兵们对自动武器的使用还不习惯,M1勾8下才8发子弹,按着这个习惯,突击步枪差不多把30发子弹打光了,不得不先学会正确使用突击步枪。

新型武器与战术的第一战,是一个班与一个中队的日军死克了一场。

派出去的美军的试验小队兴冲冲的在丛林里找了一圈,却没看到有日军。

就在白天里,跑到了一个小村子外面,直接攻打守在这里的日军。

每人发射两三个榴弹,就把日军在村外布置的几个防御点打击了。

压里的日军冲了出来,却被各种火力直接放倒在路上。

日军极不适应这么有多机枪的战斗,一下子就被打蒙头了。

露头就被打,只能躲起来发射掷弹筒。

等美军以枪榴弹把目光所及的隐蔽之后扫荡一圈后,一个大胆的士兵带头,就冲进了村子里。

日军一个个正躲在想还击的办法,子弹手雷榴弹,一股脑的落了下来。

这火力大的让日军没办法,只能硬挨着,很多人抓着手雷等着美军士兵冲进来时同归于尽。

可美军占了把大便宜,立刻就撤出去回到了山里。

在美军轻重火力的压制攻击下,日军只在用掷弹筒时炸伤了三个人。

可他们自己等美军撤走后才发现伤亡几近一半。

这一战加快了日军做出撤离的决定。

AK突击步枪显示出来的的威力让美军士兵极为喜欢,这枪可以做150米的直瞄火力和300米覆盖火力。

战场上发现的大问题是枪口跳动过大、夜间射击的枪口焰非常明显。

其他的毛病象枪挂榴弹的挂接方式不稳定、弹匣容易碰掉一类的,只是需要改进一下。

王南立刻把战场上检验出来的问题发给厂家。

军工厂方面立刻参照他们的技术积累做了相关改动,又对子弹弹药做了调配,后续发过来的样枪慢慢的成熟起来。

一批批没定型的样枪还在反复送太平洋战场试验的时候,美军各军种就都开始取消部分M1的订单,转成AK的订单。

工厂方面就接到蜂拥而致的订单。

下单时间最早、换装最多的是海军陆战队,他们对M1一直有着古古怪怪的要求,都快形成了对反对而反对的传统,见到可以取代的AK,立刻取消了多数M1订单,只留下了M1的狙击步枪和少量卡宾枪。

空降部队不用说,他们要不是经费问题,都想着全员换装。

陆军被掣肘的太多,只能按比例下订单,可基数也是非常大。

这个队形及武器配比立刻在太平洋战场被推广开,各部队一拿到武器就开始进行相关的训练。

在太平洋战区美军上层的偷笑声中,各部队的战斗力开始提高。

更主要的是士兵们看到王南部队的战绩后,恢复了信心。

一个班换装后就可以打一个连,这榜样还不够嘛?

至于这个班跟王南在丛林里实战了多久、各种战术试验了多少次,背后又训练了多少次,他们倒是有选择的遗忘了。

欧洲战场那边也拿到了些试验品,放到战场上试验一下,也开始下起了订单,这就让一家军工厂远远不能满足。

美军立刻启动战时流程,一下子授权了多家军工厂同时生产。

一时间,也不考虑战场的需求,没换装的部队立刻被评价为二线部队,不采用这种作战方式的部队就变成了战术落后。

盟军们也跟风订购起来。

王南这个营在一般战术有了大成效后,开始试验更小的小组行动以及夜间战术。

他们一主动出击,就让守在岛上的日军不堪袭扰起来。

头几次王南每次带了一个小队进行试验,后来就是美军自己单独行动。

两个小队在出发前,居然打起了赌,看谁能进入日军机场,以飞机为目标,比谁先炸到。赌注居然是王南用的那把日制步枪。

这让王南很无语。

两个小队在白天合作着先把日军机场四处的碉堡、暗堡用枪榴弹炸了一圈。

等晚上时,却又一改平时打一次就走的习惯,又从这里潜了进去。

在里面大开杀戳后,各自炸了几架飞机,居然还安全的撤了出来。

这让美军上层极不可思议,就下了更大的血本,让王南这支部队继续研究。

而日军就正式下达了准备撤退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