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灰海研究院 > 第102章 雨镇 伊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什么,每个人的遭遇都有所不同,无论是你、我,还是墨缘,我们只是恰好走到一起而已。”雪院道。

“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我的意思是,谁知道呢,这个东西……”说着,我轻轻摸了摸她的脸颊。

人就是这么奇怪,虽然她与众不同,但这些平常的事我们还是会时有时无地想到一起;只是我不确定,她是真这么想,还是只是在顺应我的想法

甚至就连我的想法也很奇怪,我似乎依然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所当然套在别人身上,于是我又自我否定了这种想法。

也许我自己也没有习惯,有对象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全新的,从未体验过的,所以我也需要适应的时间。

这样想的话,我安心了一些。

“那快睡吧,明天还要上班呢。只是看来那桌子菜是用不上了呢,不过我会收拾的,以后有的是机会嘛。”说着,她递给我一个硬币大小的锡封袋子,里面是一粒睡眠压缩药。

我正好这么想,她就提前准备好了,毕竟她能知道我在想什么。要是按我的思路,她想问题考虑的东西肯定也比我更全面更透彻,所以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你太懂我了,那么明天见咯。”我吃下药,在她面前渐渐闭上了眼睛。

……

以前我从没感觉到另一半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没有那个人,我也是照样过,该干嘛干嘛,吃喝拉撒也不会少些什么,哪怕生理需要也是如此;只要生命中还存在游戏和模型,就已经足够了……但当那个完美的人真的出现在生命中,我的一切又变得截然不同,哪怕以前认为这根本无所谓的我,也会为自己当时那种想法而感到失落。

只有当她真的出现,我才能体会到从未有过的美妙感觉,简单来说就是——回不去了;我甚至无法想象没有她的生活。

也许我以前只是习惯了那种孤独,或者把注意力尽可能地转移从而忽视那种孤独,但现在那种孤独突然就消失了,如果再回到从前,同样的孤独,我可能无法再习惯。

唯有切身体会的,才是真实。那种感觉光靠想是想不明白的,它就在身边,忽远忽近,像一股无形的暖意,时刻提醒我该处于怎样的心理——但它也可能突然消失,让我重回谷底。关键得要看如何把握。

——那不止是物理上的变化,也是精神上的改变,是从0到1的差距!

有句广告词叫“用了才知道”,果然是这样。对象嘛,要有了才知道是否美好,至少对我而言,是的。

而之前的我也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这说明我的思想境界是有所提升的。

——我只能说,真香。

但排除主观原因,还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当时的生活状态,收入、条件、环境也是必须考虑的——也就是自身的基础。

俗话说,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这话一点也不假,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没有钱真是寸步难行,哪怕传说中情比金坚的爱情如今也不得不如此。

无论再理想的事物,只要涉及到现实,就会变质。

没有钱,怎么满足女朋友的生活需要,那些口红、包包、化妆品、手机……不都是要钱的么?

——当然,我是男的,所以得站在男性的角度思考;毕竟男性求偶的压力远大于女性,虽然不排除有反过来的情况,但即使如此多半还是男方付出得更多。

在这个社会,女性是享有社会优势的;除非女性比男性多。

但就社会发展而言,男性本身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而现在这种优势只不过是已经消耗光了而已。

话说回来,出门吃饭逛街都得花钱,兴趣来了看看电影,唱唱歌,玩一圈回来,少说也要两三百以上;更不要说每逢佳节……必买礼;礼物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吧!

这些东西都是钱啊,所以说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嘛。虽说如今几乎所有的事、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只是这一点更容易说明而已。

而且这些只算前期投入,谁让我们国家女少男多,要我说那都是重男轻女的锅,不然我也不至于单身这么久了——也就是这么奇怪,有些男的一个月换一个女朋友,哪怕他条件并不好,但他社交能力强啊!靠那些花言巧语和把妹技巧,总能俘获那些涉世未深的少女的心。

相比起来,像我这种——不止是我,还包括和我类似的一大个群体,他们社交能力稍弱,面对异性总是会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所以给异性的印象没有前者那么好——但他们自身的条件并不差,甚至比起前者来更好。

包装是很重要的,而他们正是缺乏包装,所以才在这场异性争夺战中败下阵来。

谁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时代的发展已经让这句话不再适用,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外在,注重表面上的光鲜亮丽。

如果说这是进化论,那么后者显然是失败的,他们平白无故浪费了很多机会——如果他们也学会打扮自己,多参加社交活动,并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效果会相比前者更加优秀。

但这不是进化论。

人各有志,两者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兴趣方向而已;有人喜欢游戏,有人喜欢体育……都是一样的道理;不过结果嘛,也就只有自己承担了。

毕竟男的可比女的多得多了,所以女性享有时代造就的各种社会优势,她们是被捧起的鲜花,娇艳欲滴……在这种优势面前,谁会傻到去倒追男性呢?

而就连之前的我也是这样,明明有很多机会,却就是不主动,才都无疾而终;哪怕是雪院说的那样,她们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但那又如何,哪怕鲜花插在牛粪上,那也是她们自愿的,只是这也不关我事了。

毕竟恋爱中的人智商都是0,等到她们发现对方的庐山真面目,也是另外的事了。

所以终究还是得主动一点。

重男轻女也是有原因的,毕竟男性从生理上比女性更强壮,也更容易培养,旧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男性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男性可以传宗接代。

很多人相当看重这一点,为了家庭、姓名、种族的延续,生一个男的比生一个女的无论是在社会地位、邻里关系间都会更占优势;特别是对于那时的人而言;而从古自今,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熟成,它变成了规矩,变成了教导,变成了最高级别的正确,并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出生、成长而流传至今。

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仍然很严重,甚至成为了一种奇怪的标准或衡量一个家庭能否和谐的因素。

但这种观点真的过时了,男女比例失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种主观因素,所以女性怀孕后医生都不会告诉他们胎儿的性别——如果是女性,那么她有可能被打掉。

这个国家,终归还是太传统了,传统到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习惯,也不会有人愿意出来批判一番——在多数人眼中,它就是对的。

而多数人,就是对的。

但传统总归是传统,如此“传统”的我们,却渐渐忘记了几千年来的文化——作为汉族,国内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我,或者我们,都对这个东西没什么概念,这一点比起少数民族已经差得太远。

典型的,就是汉服,我活了二十几年,愣是没在现实中见过谁穿汉服。说来,汉服还是非常好看的,日本的和服就是起源于此——但为什么别人能将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而我们就不行?

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认识汉服,而把汉服当成和服,把见到的穿汉服的人叫“汉奸”——实则可笑,这还不够说明我们的文化流失之严重么!

而那些穿汉服却莫名奇妙被骂的现代人,他们不过是为了汉服复兴而已,如此优秀的文化本应传承,如今却被人遗忘,从而需要“复兴”;反观那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倒是保留得相对到位。

究其原因,还是人太多了。官方又不管这些事——他们作为官方,本应尽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管理者能得到多少利益?这么一想,谁还愿意往里砸钱、耗费精力去搞这些东西。

所以,我们也被称为“没有信仰的种族”。从结果以及今后的发展来看,这着实令人担忧,但官方都不作为,作为个人,散兵游勇,也毫无办法,那些试图复兴汉服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就如同个人维权一样,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本来,如果他们如此重视男性的作用,也就是重男轻女,那么他们理应也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但现实是,他们没有。就连管理者,在其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每到我们的重大传统节日,什么端午中秋之类的就不说了——春节、元旦,够重要吧,它预示的是阴历赞新一年的到来,也就是我们的新年;其代表的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但就是这么重要的节日,却都不让人们庆祝,什么二环以内不准燃放烟花、烟花爆竹只能到指定地点购买、甚至为此出动大批警力维护秩序……

管理者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是害怕啦!他们害怕因此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火灾等类似的消防灾难——明面上,他们是为了所谓的安全,实际上他们只是不想下面的屁民给他们惹麻烦而已。

毕竟一旦出事,他们的乌纱帽可就要掉咯。

所以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一刀切——禁!说不让你放就不让你放,谁要敢违抗,就请你喝茶。

本质上,这不过是管理者无能的体现。他们从没管理的对象真正当人看过。

而人们呢,因为类似的事情已经太多,他们早已习惯、麻木,所以抱怨几句,也就没了下文。

而管理者如此举动不过是对传统文化的又一次打击而已,每年都有春节,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烟花也不能放,那就只能看看春晚了;然而这东西也是一年比一年无聊。

虽然我们长大了,没有压岁钱了,但过年也是真的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曾经的我还能在过年时跟一大家子人在阳台上看看绚烂不惜的烟花,当不同颜色的刹那光芒以极高的频率闪烁于天空之上,我所有的烦劳便都被同时随之而来的震耳欲聋冲散了。

烟花整晚都不会停息,空气中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伴随着腊月的低温空气,带给鼻腔一种别样的刺激,可能那就是年味。

我们彻夜狂欢,那时的春晚很有趣,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也非常有“年”的味道。

纵使我知道这是大脑美化后的记忆,但仔细现象,即使大脑不对这些记忆加以任何处理,那时的春节也更像春节;毕竟互联网在那时还没有普及,大家见面也不会不约而同地低头看着手机。

总觉得,那时的一切都是单纯而美好的,过年是非常开心的事情,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再也不能看到那些来自天空的光影变幻,寒冷的硝烟味也成了遥远的记忆;大家见面,也总是看着手上的那几寸天地;即使现实的距离如此之近,但它确实也越来越远了。

上一次燃放烟火,已经不知道是跟谁,在什么时候了。

我们连我们最重要的节日都在忘记,更别提其它的了,这样的我们有什么资格说我们还记得传统,记得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和传承。

现代人的思想也是越来越开放了,除去仍然将重男轻女视作正确的那一部分人,已经有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其它的路;无论是丁克、晚婚晚育还是同性恋——对传统的淡漠,的确换来了更多的开放,但这种开放也是畸形;甚至如此,我觉得和重男轻女也没有任何区别,他们只是妥协于现实压力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