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起一方面太子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墨客,一方面还有武则天在东都以及长安安排自己的势力范围。

可是恐怕令武则天万万没想到的恐怕就是她自己跟儿子还没斗起来,这儿子就早早撒手人寰了!

太子李弘在自己未婚妻杨小姐被贺兰敏之表哥辱之后,又另娶了太子妃。

且说,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即武则天的长子。

李弘自小就身为储君,深得高宗的喜爱。李弘自己也是很争气,在他早年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春秋左氏传》,每每读到楚世子芈商臣要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就会忍不住掩书叹息。其次在他当太子期间还非常的重视治学。命令部分人收集大量的古诗文集,编纂了《瑶山玉彩》一书,深得唐高宗的欣赏和赏赐。同时还拥有“仁德”的着称。

不知道,世界上任何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我们都是活在当下,走一步,看一步。武则天好像知道她能活多大岁数,并且知道她能当皇帝,而有条不紊地实施她的杀人计划。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是一个极品那,世界年龄最大当皇帝,世界上最会预测未来的人。675年,李弘、高宗夫妇一同出游,李弘暴卒。有说是武则天杀李弘,有说暴卒。杨清心认为是暴卒。

首先挡在武则天通向帝王之路的是李治,而不是李弘。李治不死,她永远做不了皇帝,她首先杀的人是李治。难道她未卜先知?知道李治先她而死,早早地先李弘。675年李弘死,683年李治驾崩。皇子岂是一个嫔妃能杀的。虎毒不食子,武则天做这么大牺牲,她要确保李治先死,否则,杀了再多儿子,李治不死也是徒劳。儿子死了,她再比李治先死,那不是鸡飞蛋打吗?肠子都悔青了。李弘之死不是千年之谜,就是愚人节笑话。

说武则天杀李弘的理由是:1、李弘聪明能干,李治让他监国,妨碍武则天临朝参政。2、李弘同情萧淑妃的两个女儿,致使母子有间隙。因为妒忌萧淑妃,武则天把她的两个女儿关起来,40岁不让出嫁。

3、因为选太子妃,另武则天不满意。

第1个理由,算做理由,但站不住脚。李治都不能妨碍武则天临朝参政,更何况李弘?

第2个理由就是笑话。李弘652年出生,675年去世,那时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公主40岁,李治628年出生,那么李治7岁生义阳公主,这不是笑话吗?为了多说些武则天杀李弘的理由,竟闹出了笑话。女大当婚,不让出嫁,李治也不答应。这样做对武则天有什么好处,聪明的武则天不会做无用功。武则天不屑于宫斗,因为李治专宠她,她的心思在日月江山。

第三个理由,没想到史学家竟能说出这样的理由。

史学家说,“狗有三只眼”,一些人也相信,然后这些人还跟着圆谎说,“因为狗的母亲就是三只眼,所以它就是三只眼”。武则天的史料不仅史家抹黑,现代人也在渲染。网上一篇文章《阎庄墓志铭证明李弘不是病死》,文章怀疑武则天杀死李弘。阎庄是太子令,是李弘的书童之类。

墓志铭碑文是:“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其年九月廿一日,遇疾终于河南县宣风里第“。最后一句说的很清楚,遭遇疾病死于河南县宣风里第。也就是说闫庄是病死。

而文章的作者把“遇疾”解释为“非正常死亡”。说阎庄非正常死亡,因为阎庄了解李弘之死内情,为了杀人灭口,阎庄死于非命。“遇疾”,不就是遭遇疾病的意思吗?文章作者拿古文做障眼法,把“遇疾”瞎解释一番。唐高宗李治的”风疾“,宋朝诗人辛弃”疾“,这里的”疾“就是疾病的意思。其实古文和现代文没有什么区别,文字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史料有软史料、硬史料之分,更有说服力的称为硬史料,比如墓志铭、家谱之类,称为硬史料。硬史料一般能佐证软史料,而《阎庄的墓志铭》这篇文章,很长篇幅在拿不靠谱史料佐证墓志铭,弄反了,软史料居然佐证硬史料。我们可以上网搜索《阎庄墓志铭》这篇文章。

古人平均寿命35岁,皇帝平均39·2岁,古代医学不发达,一次重感冒可能就要人命,哪像现在打点滴,做手术,最近几年脑袋可以开刀。古人生命这么脆弱,李弘又是一个病秧子,李弘去世时武则天已经51岁,这么大岁数,她多么着急做皇帝呀,聪明的武则天更应该对付健康的李治、李贤。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愿意外戚干政、女人干政。如果宋朝的皇帝很开明,认为女人可以当皇帝,能顶半边天,就不会有司马光、欧阳修那样漏洞百出的史料了。

男女各占一半,充分发挥女人的作用,社会将会飞速发展。而封建社会抑制女人的发展,看看宋朝竟让女人裹小脚,连行动都束缚女人,更别说身心,称女人为十恶,是罪的原源。这样的背景下,武则天不被污蔑,那才怪呢。

盛世唐朝两百多年,就包括武则天参政、执政的50年。虽然官方、史学界以高调、高度评价武则天”功大于过“,然而,”权术、阴谋“,不乏封建思想还在诋毁女人。

上元二年四月,李弘跟着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虚岁二十四)。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宗对太子寄予很高厚望,可惜英年早逝啊。

关于太子李弘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是武后毒杀的他,但也有说法是他因本来就病弱所以才会早夭。根据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说李弘是被母后武则天鸩杀的。原因是当时的李弘深得父皇高宗的钟爱,在被立为太子后,仁孝谦谨,礼接士大夫,受到不少朝臣的好评,有一次高宗出访东都,并命令李弘留京师监国。后来,高宗因为生病不能上朝,就令李弘代理朝政。从这一切表明,看得出来高宗有禅让太子之意。而武则天眼见儿子长大成人,害怕他夺取了自己王位,于是把派人把李弘鸩杀了。还有一种猜测就是李弘与武则天之间本来就存在矛盾,日积月累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加深了母子感情的裂痕。从此李弘开始对抗武氏家族,作为武氏的当家人武则天当然不会容忍。

据《皇太子溢孝敬皇帝制》一书中的记录李弘从被立为太子之后就染上痨瘵,后来又接受父君之命,带病理政,日理万机,从而导致操劳过度,使旧病加剧,最终病卒。所以后世人就通过这个判断出李弘是痨瘵恶化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