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门 > 第259章 正式加入燕王阵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到朱高煦大婚完毕,张辅也正式走马上任了。

他的职务是燕山中卫镇抚(从五品)。也就是说,他正式成了丘福、朱能的下属。

在捕鱼儿海大战的时候,张辅与朱高煦走得很近,所以经常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燕王府高层。而当他回北平之后,与他打交道的,一般都是顶头上司梁铭。

不过,当张辅到燕山中卫指挥使衙门庭参的时候,丘福的面色略显冷淡。

在他的印象中,张辅是高阳王的伙伴,有点小聪明,作战也还勇敢,武力却是堪忧。但王爷和道衍大师都看重他,应该有点过人之处。

当然在外人面前,丘福是一定会维护张辅的,因为张辅是自己人。维护自己人就是维护燕山三卫,维护燕山三卫就是维护燕王殿下,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实质上,燕王为张辅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比如与平安翻脸。

在游魂道,丘福为了维护张辅,亲手斩杀开平卫指挥佥事赵来,平安当时是忍下了这口气,但内心之愤懑可想而知。

后来,在平安不知情的情况下,又将张玉调到燕山卫,平安对燕王插手开平卫的事情更加不满。

现在,燕王简直是硬抢一般从平安手中把张辅给弄了过来,在丘福看来,真的有点得不偿失。

平安素以勇猛闻名,带兵也有一套,开平卫一直在大明边境最前线驻守,屡战不败,其中是有平安的功劳的。

而且平安不是一般的指挥使,他是陛下的养子,生父又是攻打大都,为大明尽忠而死,这样的人,在陛下的心里有很高的地位。

为张辅彻底开罪平安,怎么看都不划算。

燕王素有大志,做为心腹,丘福岂不知晓?在他看来,平安是一定交好的,免得关键时候,平安出来使绊子。

也不知道王爷看上了这张辅哪一点?希望这小子没有辜负王爷的看重!

故此,直到张辅恭敬向他行礼半天之后,丘福才淡淡开口:“起来吧!”

张辅那兴冲冲的劲头早就在看到丘福的时候一扫而空,他恭恭敬敬地再做了一个揖之后,方才站直身体。

“你军籍虽在我燕山卫,但燕王殿下另有任用,我也不管你。此后,你当对王爷的差事尽忠尽职,不可为王府惹事。若是出什么差错,我可不饶你!”

北平行都指挥使周兴前些日子与张辅的纷争,丘福早已心知肚明。那次是世子亲自出手才将他救了出来,否则,张辅现在肯定是一具死尸。

他不知道张辅与周兴有什么恩怨,他也不想知道。一个年轻人,不安份守己,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死了也是白死。

虽然他治好了世子的顽疾,但对于丘福来说,他并不见得高兴。

因为他更喜欢高阳王,在他看来,高阳王酷似燕王,理应成为燕王的继承人,而不是肥胖孱弱的朱高炽。

张辅恭敬应道:“是!属下明白!”

“下去吧!”

“是!”

……

朱棣在承运殿偏殿召见张辅,坐在一旁的自然是黑衣和尚道衍。

张辅恭敬参见之后,朱棣温和开口:“张辅,你去丘福那里庭参过了吧?”

张辅才点头称是,朱棣已经继续说道:“丘福并不会安排你什么职司,你的任务是组建训练营,给我燕山卫练兵。”

张辅不由得吃了一惊,因为平安也是让他组建训练营,还没正式上任,就给燕王抢了过来。

看到他那幅呆愣愣的表情,朱棣愉快地笑了。他眯着细长的凤目,对着旁边的道衍大师说道:“道衍师,你看这傻小子,呵呵呵。”

说着又转过头看向张辅:“在哪练兵不是练兵?这样罢,我给你拨一块地,由你和煦儿两人负责组建,地点我也想好了,就在国子监好了。

张辅自然知道,这个国子监不是大明朝的国子监,是故元的设施,就在孔庙的前边,靠近安定门,离燕王府颇有一段距离。自元顺帝逃回草原,国子监自然也就空在那里,朱棣将它拨给张辅,也算是废物利用。

“至于一应开支,自然会拨足给你。另外,当初平安让你搞这个训练营,你心里可有个什么章程?”

张辅早就想过这事,见朱棣问起,在心里迅速理了一下思绪便开口说道:“回禀殿下,我想着,练兵不如练将,有了优秀的中低层将领,自然便会有优秀的士卒。卑职想着,在职的军官都可以轮训,为期或一个月,或是半年一年都可以。”

“轮训……”朱棣手指在案上有节奏地叩响,显然正在沉吟。

“也可以一边轮训,一边开办学校,经考核合格的学员,可以出任军官。”

“这不就跟国子监一样了嘛!”

前些年的“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恒案”,杀的官员太多,以致于比个部门空缺,皇帝不得已,直接从京城国子监拉在读的监生出去做官。张辅这一提议,倒暗合了这个典故。

朱棣内心盘算着,因为哪怕是他的三护卫,严格来说,任免军官应该先向朝廷申报,待朝廷有旨意下来,方才算数。

老皇帝对儿子们骄纵不法的事情不甚介意,大不了是一通训斥,但对于扩军备战这是是非常谨慎的,这第多年下来,朱棣自然知道父皇的底线。

这几年一直北征,兵部对燕王府报备的军官任免基本不会驳回。但这毕竟还有一道手续,如果这道手续没到,朱棣便有骄矜不法的嫌疑。

朱棣也很在意这些,很少有把柄可以让兵部或北平都司攻讦。

相对而言,大将军蓝玉就跋扈多了,一直是自己任免军官,造成既成事实才跟兵部说一声。对此兵部早有怨言,奏章雪片似地上呈到御前。

为着这事,老皇帝一直心存芥蒂,只是现在是用人时候,老皇帝才一直隐忍不发。

朱棣在朝廷广蓄耳目,一有风吹草动,他很快便会知晓。

他的耳目是宫中的太监,太监在大明的地位很低,皇帝管事也极为严格,寻常皇子对这些低贱的阉人都不屑一顾,只有朱棣一向刻意与太监交好。

张辅的意见是训练营只训练军官,不练士卒。虽然会遭朝廷所忌,但朱棣也只略略沉吟便有了决断:“无碍。用与不用,何时用都在本王的一念之间,而人才难得,先准备在那里总是没错的。”

道衍和尚轻轻点了点头,宣了句佛号:“阿弥陀佛!”

这声佛号就代表他赞成朱棣的看法。

“张辅,我也不管你怎么练,总之,要低调一点。我将此事交付于你,毋使我失望。”

张辅大声应了一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