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银河系最强机师 > 第四十七章 压制(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是陆零不想多买几架战机,实在是这种战机的造价太高。换算成演习的资源点,购买它需要高达资源点数。

而这次演习给参演者的资源点上限也不过十万点,买下这架战机之后基本也不剩下什么了。

陆零剩余的资源点,勉强还能购入两台自动维修机器人,演习“购货单”中最便宜的、毫无战斗力可言的战斗单位。

目光一直在二十块光幕上巡弋的凯文少将,立刻发现了陆零的异常。

很快,随着一声“这小子想搞什么?”的疑问句,更多的人纷纷扭头去看20号光幕。

由少将带来的团队、基地的军官团和项目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观众团体无不目瞪口呆。

如果说,张逸峰组建战斗单位时与众不同的选择让他们议论和惊呼,那陆零的就是一片哗然。

无论参演者是多主战机甲少战机、还是少机甲多战机,或者张逸峰那种金雕战机+胜利机甲的怪异组合。

无论他们组建战斗单位用的时间是快是慢,无论他们是正在准备、还是准备就绪打算展开攻势,所有人光幕上展示的画面都大同小异。

起码,人家都在空天运输舰内部调配着战斗单位。

可陆零光幕上的画面,与其他人有着根本的不同。

深邃幽寒的黑色深空背景下,一艘战舰孤零零的在同步轨道上巡航……

等等!这是什么?“战舰!?”

唯一的“黑色”光幕显然很吸引眼球,也无怪观摩团一众观众很快发现了异常。

拥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知识面的观众们,立刻做出了正确判断。

很显然,那不是战舰而是战机。

一架比某些战舰还大要的战机。

近地防卫者——逐日战机,星盟军现役军事装备中最大的战机。

正因为知道那是什么,观摩团才一片哗然。

这玩意是纯粹的防御性武器,大多被部署在目标星球的周围,保护空间站和地面目标抵御来自外太空的威胁。

逐日战机长约八百六十米、宽四百八十米、高三百六十米,个头比运载区相当于四个足球场大的拿骚空天运输舰还要大得多。

虽名为战机但逐日的火力和防御之强,甚至不逊于小丑鱼巡航舰。是不稳定星域抵抗海盗侵袭的定海神针,也是星际战争中登陆战的第一道防线。

自建成之日起,逐日战机将终身环绕星球轨道飞行,完成它近地防卫者的使命。

攻防两端堪比战舰的逐日战机,缺乏远航能力不能跟随舰队行动,“孱弱”的动力系统让它一旦进入大气圈就要坠毁。

既不能远行也不能落地的它,一生都在追逐着恒星的光芒,默默的飞行在轨道之上。

曾经有过逐日战机参加登陆战进攻方的战例吗?怎么可能?

就它那低的可怜航速,能跟上哪个舰队?谁不知道逐日战机是空间站的保卫者、星球的“护盾”,纯粹的防御装备。

让逐日战机参加登陆战只有坠毁一个结局,那货是进了大气圈就得失控的飞行棺材。

“这人是不是傻啊?”

“你这是要闹那样?”

就算演习的要求确实很难,想用十万资源点组建的战斗单位攻陷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可你也不能就这么自暴自弃。

这是想干嘛?头铁拿逐日战机当炸|弹去“砸”目标?

拜托好好看看规则行不行?夺旗模式是你这么玩的吗?

坐在略显狭窄的驾驶舱里,陆零显然看不到那些质疑和怀疑的目光,他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

别看逐日的个头比空天运输舰大得多,可驾驶舱却小的可怜。

其实这很正常,火力再猛也只是“战机”而非“战舰”。一款军事装备的应用范围越是简单,其设计思路就越是极端。

简而言之,逐日战机在设计之初的构想,就是给两名机师留下“充足”的生存空间之后,剩余空间全都拿来“堆”攻击和防御能力。

动力系统?你一个搞近地防卫的要啥自行车?能在星球外围巡航就够了。

于是乎,体型诺大的逐日战机,只有空间局促的驾驶舱和一间可怜巴巴的休息室。比陆零那间单人宿舍还要小,配备有高低床上下铺的双人休息室。

星盟战机和战舰的划分,往往和它们的个头大小关系不大,倒是和配备机师的数量密切相关。简言之,一到两人的是战机,超过两人以上是战舰。

陆零在对星盟军现役装备有所了解之后,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除了少数用途“特殊”的,大部分现役战机都用鸟类名字来命名,诸如游隼、鹈鹕、金雕、虎头雕等等。

而个头比战机要大得多、甚至没有可比性的战舰,却大多用鱼类的名字来命名。除了空天运输舰和星舰,其他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鱼”。

陆零猜不出这样的命名规则有什么意义。实际上,金雕这名字威猛的家伙,小丑鱼“肚子里”可以装十二架。

金雕以个头大小论在战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从不进大气层的逐日和虎头雕。

小丑鱼巡航舰是攻击舰中最小的一个,它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护航和打击海盗。

一旦星盟和诺奇德开战,小丑鱼这个级别的战舰估计连主战场都上不去,是战舰中绝对的炮灰级存在。

“真是恶趣。”

陆零吐槽着军部恶趣的命名方式,把逐日战机的自动和辅助系统一一手动关闭。它操作手册是第一条,就是永远不要靠得离星球太近,尤其有大气圈的星球。

如果不关闭自动和辅助系统,陆零根本无法完成后面的操作。

此时,另外十九块光幕上的战事已经展开。

志愿者们控制着鹈鹕战机从空天运输舰中呼啸而出,迅速扑向各自的目标。

躲避敌人防空火力的同时,上百台机甲像下饺子似的以高空疾降方式降落到目标附近,随后在行进中完成战术编队,在鹈鹕的火力掩护下展开猛烈的攻势。

顺利把机甲投送到地面之后,控制战机的志愿者指挥着僚机攻击预订目标、掩护机甲突击。

而选择指挥机甲部队的志愿者们,就只能以指令方式命令战机掩护作战。

好在辅助控制的AI都具有“相当于”普通机师的战术素养,把这场小规模登陆战打得有声有色有条不紊。

只可惜,无论军官团、参谋团还是凯文少将,看到一幕幕战况激烈的战斗场面时,却一个个眉头微皱提不起兴趣的样子。

他们的作战经验较为丰富,岂能衡量不出十万资源点所能够换到的战斗单位,与目标战斗能力之间的差距?

仅从综合战斗力上看,进攻方无论怎么配置战斗单位,比起防御方的实力都要弱一些。

如果,进攻方有一群配合默契的精英机师,付出一定代价之后攻克目标并非难事。

可眼下的问题是,虽然防御方是完全由AI控制的,但进攻方也只有一个指挥官是非AI控制。

这种情况要想赢,只有寄希与战地指挥官有超常的指挥能力。机师的单兵力量再强,在这种情况下的用处也不大。

只要看一下大部分志愿者这种“平衡”的战斗配置和“教科书”式的战斗布局,即可猜到结局不大可能会完美。

虽然“教科书式”一词大多数时候都是褒义词,但敌强我弱如此明显的时候,还坚持使用教科书上的打发,那只能用平庸一词来形容这位战地指挥官。

因此,使用非标准战术“顺风车”的张逸峰,自然得到了绝大部分观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