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成英台,带着山伯逃婚去 > 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假书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眼看着两个冤家路窄的小冤家又一直到一起又吵了起来,那他们两个人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就看着他们这样吵架,英台是一点折都没有。

英台笑道:“我真怀疑你们两个人算上辈子的仇人吗?怎么可能两个人一见面就掐起来了呢,就是两条狗也没有这么快就掐到一起了,能不能让人安静安静呢,好像这次的事情都没有关系着我一辈子的生死存亡嘛,你们就不能为我考虑考虑啊,给我想想办法啊,到底怎么去还是不去了呢?我现在都犹豫不决了,你们两个人居然还在这里吵。”

林子轩笑道:“去当然要去了,你要不去上学的话,我还年轻,想要出去泡美女帅哥的想法岂不是都泡汤了,那我们来到古代还有什么意思呀,再说了你来到这里可不就是为了遇到的梁山伯,你要不去的话你信不信也能遇见他,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躲都躲不过去,该你见的时候就来了!”

银心说:“对呀,我也同意,你要是不去的话,这不是白瞎了,我们跟着跑过去来嘛,也不知道当时怎么选了,我们跟着过了,要是我们没过来也就罢了,既然已经过来了,还不能到处转转旅游旅游,这回去之后还有什么意思?闹了多少年就在一个大院子里圈着当猪么?”

英台说:“哎哟,这回你们俩倒是不吵起来了,刚才掐起来的样子,我以为几头牛都拦不住,怎么不吵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银心说:“不是不让我们俩吵吗?我们俩唯一一次阵营战线都是一致的,所以不跟他吵……”

林子轩说:“我也支持银心,从现在起你们俩挣钱一样不会再吵架了,你就好好想办法看怎么能出去旅游,现在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出门去再也不想选择这个三寸之地了,虽然祝府大的好,但是每天这几个园子逛来逛去的,可不就跟逛公园一样,没有一点新鲜感了吗!”

英台说:“表哥,难怪人家一心要说你是渣男,你逛个公园都还需要新鲜感,就跟你找个对象一样,没有新鲜感难道就不要了,难怪都是让人家骂你呢!”

林子轩笑道:“哈哈哈,都说了让我们俩不要吵架,我们俩就是现在好不容易只有您一样不吵架了,但是你又来骂我,这是个什么情况!”

英台说:“我总得说两句,不然的话我快要憋死了,被你这个渣男给憋死了!”

银心说:“哈哈哈,英台,骂的好骂的妙,就是要骂这个家伙,不然的话他两个自知之明都没有,还以为他帅到天下无敌,就好像是大晋朝第一风流才子一样呢!”

林子轩笑道:“就算是,大晋朝,一横流才是,那也不是浪的虚名,以我这才学以我的相貌走到哪里没有姑娘喜欢的,又不是我要招惹他们,是他们家招惹我呀,就算是在座的这位还不是,你要招惹我,我可没有从来没有招惹你啊!”

银心见林子轩意有所想的看向自己,便气不打一处来道:“真是个讨厌鬼,我不知道当初怎么会有那种莫名其妙的想法,现在想想,有那种想法的人,真是让我自己都觉得恶心呀,会喜欢上你这种人。”

林子轩笑道:“好了好了,你们俩还真是没完没了了,把我一个男人夹到中间给我气受,不如我们商量商量去外面求学的事情,到时候也好能说服舅舅呀!”

银心说:“哼,一口一个舅舅说的,好像真的是你舅舅一样,也真是不害臊,一不小心就是一个穷光蛋穿越到古代来,认了个有钱就去,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呀!”

英台说:“银心你也别打岔了,不要跟他吵架了,我们商量一下到底什么情况,这才是正事,你不是想要出去玩吗?现在有机会了,难道完不成你又骂着不去了吗?”

银心说:“要去,当然要去,总不能一辈子坐着看渣男,为了好男人多的去了,我怎么能一直看着这个家伙!”

林子轩说:“打住从现在开始,我不惹你,你也别说我,想要求学必须去,万松书院。”

英台说:“不是都说是尼山书院么?睡衣都是这样演的,那你这怎么成了万松书院了?”

林子轩笑道:“电视里都是骗人的,你也相信了,据说有年代的,万松书院原为报恩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明代弘治十一年改建,因山上松林密布故得名万松书院。现代书院按明代建筑风格复建,因书院发展成杭城最大的姻缘牵线之地,故取名“万松书缘”。

后来书院按明代建筑风格复建,设置了明线为“明清知名学府”、暗线为“梁祝爱情之地”两条的文化主线,以中轴线上以古代书院的布局为实景,而在右侧巧妙点缀与“梁祝”十八相送等有关的场景。梁祝坚贞不渝的爱情是因书成缘,后来书院发展成杭城最大的姻缘牵线之地,名声远播省内各地,故取名“万松书缘”。西湖三评西湖十景时孕情含意地叫它“万松书缘”,位列之六。

英台说:“不是梁祝都是晋朝发生的故事,怎么你这个反而是唐朝的报国寺,你搞什么毛线,这个书院听起来就是假的!”

银心也说:“对呀!晋朝离唐朝离了两百年,这之中的差距不是一点大,编也要有的历史依据好吗?”

林子轩笑道:“我去,历史依据,我们就活着在小说里,虽说历史有,可是历史上的梁祝在哪里上学可不都是小说里编的?”

林子轩又说:“明代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上改建而成,山上松林密布,故叫万松书院,是明末清初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学生遍及全省11府。明清代着名学者王守仁、齐召南、秦瀛曾在此讲学,诗人袁枚曾就读于此,他们都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在钱塘的民间,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结伴就读万松岭上的传说,最早将“梁祝”故事与万松书院结上关系的是明末清初,寓居杭州的着名剧作家李渔所创作的《同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