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梅香说:“表少爷,我都不好意思了,就像小姐,平时跟我们说的有点无地自容……”

林子轩笑道:“呵呵,这话怎么说的,我这是在夸你,你应该虚心接受,有什么好谦虚的,怎么还谈到无地自容了,你要是说无地自容这个词的话,那就有些自卑喽?一个人再太过分的谦虚,就是自卑呀!”

呵呵,其实一个人太谦虚也是一种骄傲,只不过梅香这丫头,你再指望她骄傲,她也不可能骄傲,只能是真实的自卑罢了!

梅香说:“表少爷,我没有谦虚,只是我没有你说的那样好,就不明白一个人聪明就是聪明,聪明反而又不好了?也许是我太笨了,要说也说了半天,我还没有明白,对不起!”

林子轩心想,他果然想的都就是多,有些人就是性格郁闷,并不是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她想的太多了,想的越多吧,本来有的是没的事,都在她的脑袋里面打转转,对他不予满足,那么本来是自己宽心才给她说一点关心的话,让她不要难过。因此而造成什么啊,不必要的失误和后悔莫及的过失,没想到她居然抓住这件事情,非要让自己把记住那个小丫头再骂一遍不成吗?那个小丫头虽然是牙尖嘴利一点儿,对她们之间昨天也是确实做了坏事,但是一直以来对于我一个表少爷来说还是恭恭敬敬的,还是端茶倒水伺候的,服服帖帖的,我怎么能让人心急在骂她呢?

不过,既然她非要,破砂锅问到底,那我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了,的话能有什么办法呢,遇上了这种好奇妹子,你也没办法去用什么方法给她解释的清楚呀!

林子轩笑道:“呵呵,关系近,该说的话要说;关系远,不该管的事不管。与人交往,人品是根本,尊重是原则,本分是底线!千万不要丢掉了人品,违背了原则,失去了本分。精明太过,聪明反被聪明误,会变得贪婪。有分寸的精明,才是真的聪明,也是一种自保。无论和谁交往,我们都要记住,真诚才能收获真心,真情才能处得长远。能糊涂的时候,不较真,做到心里有数。不能交往的人,不期待,做到及时止损!”

梅香说:“哦……”

林子轩笑道:“古训云,三分醉,七分饱,八分待人刚刚好,《四留铭》里说:“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人生恰如一副画卷,总要学会适当留白,才有伸展的空间。的三分醉、七分饱、八分好,就是留白的智慧。”

林子轩心想,白菜豆腐,豆腐三碗,白菜豆腐说的这么说来说去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这丫头怎么就听不懂呢?自己这么一个有口才吃饭的人都觉得快要没招了。

梅香说:“表少爷,什么是三分醉?”

林子轩笑道:“哈哈,三分醉,《菜根谭》有言:“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赏花应赏含苞待放,全开则易凋零;喝酒应当喝到微醺,过度则易忘形。似醉非醉之时,眼前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好比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灯下观美人,尤其可爱。适当喝点小酒,还能让自己从疲惫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不失为一种解压方式。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喝酒喝到三分醉,身体是微热的,精神是放松的,世间一切烦恼忧愁全都与我无关。然而醉过了,总要积极回归现实。做人也是一样。李鸿章年轻时锋芒外露,曾国藩就曾劝他,说:“做人宜带浑含气象。于众醉独醒之际,仍以‘浑’字处之,恍似有几分痴气者,亦善处之道也。“

三分醉,就是在精明之中,留有一点浑含之气。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三分微醺虽惬意,也要常留七分清醒在心间。醉的多了,就成了真愚昧、真糊涂了。”

梅香点点头道:“那什么是七分饱呢?当然知道这些环保并不是说吃饭的问题,应该是与人相处的东西,表少爷就不一定是把它给我讲一讲吧,像我这种和人相处不好的人来说,对于这一点太重要了?”

林子轩笑道:“呵呵,七分饱,中医养生,有“三寒两倒七分饱”的说法。“三寒”指的是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这三个时节由于气候反常,很容易因为受寒而引起疾病。因而要格外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两倒”又叫睡“子午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即晚上一定要在子时之前(11时之前)入睡;午觉则只需在午时(11时~13时)休息30分钟即可。做到“两倒”,有利于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交接。“七分饱”的概念则更加普及。老话说:吃饭七分饱,胃口好到老。吃饭只吃七分饱,既能保持身材,又能保障健康。《养生避忌》有言:“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懂得养生的人,先要感到饥饿,才会开始进食,食不过饱;先要感到口渴,然后开始饮水,饮不过多。饮食定量,饥饱适中,能够减轻肠胃的负担。过饥或过饱,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进食宜饥饱适中,“七分饱”是最合适的。就跟人相处一样,合适,不多就可以了,不可以关系太过亲近,就要求别人这样那样,就不好了!”

梅香说:“哦,我明白了……”

林子轩笑道:“还有,八分好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你听一听这个是最好的。”

梅香说:“好,”

林子轩笑道:“从前有两户人家,做了多年的邻居。有一年恰逢大旱,田里颗粒无收。其中一家日子过得富裕些,便好心给穷邻居送去一升米。这一升米救了邻居一家人的性命,穷邻居很感激。等到来年开春,因为去年大旱的缘故,穷邻居依然没有种子播种。富裕些的这家,便慷慨地又给了一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