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成英台,带着山伯逃婚去 > 第六百一十五章 君子四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银心笑道:“呵呵,你这小子,,大家同为丫鬟仆人有什么好笑话的,都是乌鸦一般黑而已……”

小安笑道:“呃,呵呵,我只是觉得少爷说的太对了,一下子就没有控制住,自己忘了你刚才教训我的话……”

银心说:“哼,你就是没度量,总是说人家坏话……”

林子轩笑道:“呵呵,这肚量正好是君子四修之一……”

小安笑道:“哦?少爷肚量也是君子?”

林子轩笑道:“有肚量,就是有大格局,看得宽看得开。人要有大肚量,首先就要“静心”“寡欲”。人之心x,寡欲则宽。细细数来,人生真正重要的大事就那么几件。

不要放太多精力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何必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与人争个头破血流,相信时间是最好的医者,你说受过的损失与委屈都会在未来以不同的形式补偿给你。”

小安笑道:“呵呵,我懂了,就是要把眼界放宽一点,生活不只有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也不只是邻人口舌上的那些长长短短。”

林子轩笑道:“还要有胆量,人们常说“爱拼才会赢”,拼就是一种胆量的实践。机会是靠自己创造的,也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把机会抓牢。西红柿刚被带到欧洲时,人们认为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但美国人罗伯特通过一次大胆的食用西红柿的行动告诉所有人西红柿没有毒,从此西红柿开始被广泛食用。倘若没有罗伯特的那一口,恐怕西红柿的美味至今无人知道。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做事不要畏畏缩缩,大胆去尝试,胆大心细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小安笑道:“呵呵,我胆小……”

林子轩笑道:“还要有心量,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的格局,眼界就有多大。把一颗心修好了,看什么都顺眼。懂得尊重不同,心宽眼就宽。心中有风景,眼前无是非。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小安说:“这句什么意思?”

林子轩笑道:“意思是:真正成熟的人,对于别人说错的话,做错的事,不会放在心上,更不会因别人的过失而染污自己的心灵。尘世纷扰,到处都有是非。心里无是非,眼里自然处处是美景。心有力量,才有气量。”

银心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x怀浩大是真正受用。”x怀浩大就是心量大,拿得起放得下,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得一颗平常心,无时不是快乐;修得一颗满足心,无处不是幸福。这个世界人人都在追求,说不求似乎有些不合时宜。而只有打拼久了、对世情越来越洞明的人,才能明白追求太过猛烈反而处处障碍,不求反而能享安宁。

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轻松愉快的生活。而有的人,选择了隐忍和不求,却反而得到了生活的厚待。”

小安笑道:“不求之人,心中必有大清静。”

林子轩笑道:“呵呵,孺子可教也,一个不求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干净而简单的。心干净,就什么都不会往心里去;心简单,就不会受诸事的困扰而没有烦恼。这就是清静。《庄子·渔父》中有句很动人的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小安笑道:“这句说的是什么?”

林子轩笑道:“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清净的道理——那些所谓工于机巧的人难免疲累,聪明多谋之人不免困于忧虑,只有无能的人才是无求的;而无能不是不聪明没本事,而是心中不自矜于自己的聪明和本事,这反而是最大的聪明和本事。这是因为,有了这种姿态,不但不耽误事情,还能心中自在。这便是不求的妙用:像波澜不惊的河流中自在漂流的小舟,有着说不尽的悠然和快活。”

银心笑道:“不求之人,为人必懂得顺应,一个不求的人,他必然放空了自己。这样的心灵,道家称之为自然。面对世间种种,他的反应当然就是随缘而化、顺其自然了。而一个无我的人,他的心x必定如万里无云的天空一样无际而纯净,所谓虚空。一个懂得随缘和顺其自然的人,他在世间也必定顺流而下、游刃有余,因为一切阻碍都在这种随顺里化去了,于是就没有了障碍。这是水的智慧、水的境界。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求之人,做事反而容易成,《增广贤文》中有句家喻户晓的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林子轩笑道:“道家也有句格言:求而不得,不求而得。《庄子·人间世》更是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不求,可以说是做事、成事的最高法门。”

小安说:“这说的什么道理呢?”

林子轩笑道:“其中的道理其实不难明白:一个不求的人,他因为内心干净纯粹、对人能够宽容,于是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喜欢和帮助,所谓得道多助;他因为懂得顺应,于是比谁更懂得顺势而为,更知道避开那些逆势的不利条件,更能够借助那些大势中的有利条件。而这两点,不正是做事、成事最重要也最根本的两个条件吗?所以,不求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大智慧。不求之人,身体往往没毛病人的身心是一体的,除开那些先天或后天无法左右的因素,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必定是和他的心理健康程度成正比的。”

小安说:“如何才能心静?”

银心笑道:“就在于不求。一切心乱,无不源于欲望;一切欲望,无不源于有所求。不求,合天之道,乃人之本。”

小安笑道:“说了那么多,如何才能做到不求呢?”

林子轩笑道:“当这个问题冒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在求了,是求一个不求。一切多余的、不属于当下的念头都放下,该怎么着怎么着,该吃饭吃饭、该做事做事、该睡觉睡觉,遵从本心活着,就是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