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七零之萌妻医仙有点甜 > 第九百二十七章 故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爷爷的小院儿被收拾的很干净,据老北叔说,听说李春兰他们要回来,他就打发了半大小子翻墙进去给扫的院子,对于老北叔的这种做法,李春兰不知该怎么评价。

院子非常干净,屋门也锁得很好,李春兰开了门儿,乡亲们一拥而入帮着李春兰夫妻烧起火炕,又给屋里面打水,抹去灰尘,不到一会儿工夫,整个屋子就亮亮堂堂。

刚刚离开喧嚣的霍普金市,重新进入这山脚下的小屋,李春兰只觉得心胸开阔,就连呼吸的空气都是那么的舒爽,不过这的天气可确实冷了一些。

住处已经收拾好了,李春兰夫妻取出给乡亲们带的礼物分赠给大家。

这一次知道要回靠山屯儿,李春兰夫妻早在出发之前就做了万全的准备,他们带给乡亲们的是每一家一块电子手表。

除了电子手表之外,李春兰还给小孩子们带了不少糖果,这些糖果都是霍普金市出产的巧克力,是名副其实的洋巧克力。

这些东西让乡亲们感觉到又新奇又洋火,说实话,如今大家虽然有钱了,可李春兰带来的东西却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毕竟都是真正的外国货。

把家里收拾妥当之后,就到了该吃饭的时候,饭菜在老北叔的提议下就摆在了他的家里,他家里的大媳妇儿懂事儿又勤快,手脚利落,操持饭菜是一把好手。

这顿接风宴,因为环境有限,所以只老北叔只请了几个跟李春兰石景宁相熟的人,还有在村里边儿说得上话的人,至于其他乡亲,只能私下里再慢慢宴请李春兰夫妻了。

饭菜的风格是一如既往的粗犷,不过味道却出奇的好,羊肉被做成了大块黄焖还有水煮白条,猪肉则是加了当地的特产粉条和土豆炖的软糯无比。

这许久不曾尝到故乡的口味,让李春兰几乎流泪。

在餐桌上,老北叔给大家都倒了白酒,就连李春兰也破例的端了一小杯,“春兰和景宁回来一趟不容易,咱们先喝了这杯酒,再说其他的!”

大伙儿轰然叫好,都是酒到杯干。

几杯酒下肚,大家的话都多了起来。

年轻一点儿的人都急着向石景宁和李春兰打听京城的生活,甚至还有人问起了霍普金市是什么样子。

据老北叔说,村里边这几年种药材,赚了不少钱,大家的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过药材的销路依然是个大问题。老北叔每年为了卖药都要跑不少地方。

李春兰赶紧追问老北叔目前有哪些品种的药材,加工的怎么样?

老北叔如数家珍,扳着手指头把村儿里的药材介绍了一遍,又拍着胸脯保证,后期加工都是按李春兰教的法子做的,绝对不会偷工减料。

“等到吃完饭,我就可以领你去库房看看,这药的品质都没有问题,你们可以放心,”老北叔早就知道,李春兰这一次过来就是为了收购药材,而且她要把药卖到M国去。

这让老北叔激动不已,要知道如今全国上下都处在出国热中,就算是人不能出去,商品能够出口也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因为还有正经工作要做,所以说大家也没有喝太多的酒,饭后就热热闹闹一起去仓库看药材了。

仓库是专门修建的,里边干燥又防潮,储存药材的方法也都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李春兰大概看了看,当归黄芩党参这些常用药品全部都有,而且品质相当不错。

“老北叔,这些药的品质非常好,现在村里边的存货我全都要了,我这就把包装标准给你写出来,你按照标准对这些药材进行包装,准备运往国外!”李春兰笑眯眯的给老北叔吃了个定心丸。

早在李春兰查看药材的时候,老北叔就一直紧张的关注着她,如今听到李春兰这么说,老北叔顿时笑容可鞠,连连点头。

这一批药材霍普金市催得很急,因此不能走海运,只能走价格较贵的空运,不过根据霍普金市那边开出的收购价,再支付了靠山屯儿药费之后,李春兰还是能大赚一笔。

“老北叔你带着大伙儿包装的时候用心点儿,如果霍普金市那边的中药行收货之后,对这批药材满意,他们会给你们签订一个长期供货合同,以后你们的药品就可以不通过我直接出口了!”

李春兰笑眯眯地叮嘱老北叔。

这可把老北叔高兴坏了,这一次李春兰给出的收购价格特别高,比她自己联系的卖家要高近四成。

按照李春兰的说法,如果靠山屯能顺利成为出口商,那么每年不但不用东跑西颠的联系买家,药材还始终能卖出个好价格。

老北叔像个小伙子一样干劲儿十足,一边儿把李春兰的话原样传下去,一边带着大家伙琢磨着包装。

因为涉及到每家每户的切实利益,所以村民们都格外用心,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出口的药材全部打包好了。

在这个期间宴请李春兰和石景宁夫妻的村民很多,但是两个人分身乏术,只能好几家合成一家进行。

两人抽空去了山上,到了山上,九针还出现过,发表了几句感慨。

看到发牢骚的九针,李春兰才意识到,作为一个老古董九针还是更喜欢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怪不得自从她进了京,九针就很少说话,原来是因为跟钢筋水泥的城市不合拍。

李春兰甚至去看了一下那头退休在老白家的老黄牛。

动物都是通人性的,这头老黄牛在靠山屯儿劳作了几十年,不过因为老白精心养护,现在除了腿脚有点瘸之外身体还算健壮,看到李春兰它和善地喷着鼻息,乖乖地吃掉了李春兰手心里的糖块儿。

李来财一家人因为人缘不好,在村里已经待不下去了,据老北叔说,他们估计是去了南方打工,那边儿的小厂如同雨后春笋般,正是大量需要劳动力的时候。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李春兰和石景市的安排下,货物被运往霍普金市,而他们夫妻二人告别了靠山屯的乡亲们,直接搭车又赶往南方,他们将在南方完成下一步的收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