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请接咕咕 > 第322章 同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弟弟没有那物件。

那多半那物件是哥哥的同学朋友送给他的。

或者说是哥哥参加一些小的比赛获得的奖品。

或者说因为爸爸妈妈之前就承诺过哥哥,会因为某一件事或者因为年龄的到达,给他买这样一个物品。

如果是以上原因的话,作为爸爸妈妈都不会单独的再给弟弟买一个。

那物件也许不怎么值钱,但对哥哥可能去很有意义。

如果是哥哥参加某个竞赛得来的奖,那是哥哥凭自己的本事获得的,其中肯定是付了一番努力的,如果是他的朋友们送的,那是哥哥的人缘好,与小伙伴们相处的好,这也是哥哥自己经营得来的。

如果是他们承诺的,这里面肯定也是有哥哥自己的功劳的。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做父母的,转头又给弟弟买了一份。弟弟是高兴了。

但是这样对哥哥来说公平吗?

他们做爸爸妈妈的可能会为难一下,也可能会耐不住小儿子的哀求,就给他买了,但买的时候一定是买的两份,哥哥还有一份呢。

不管哥哥要不要,这个都得买,买了之后再任由哥哥处置。

当然这样的事在他们家里面一般都闹不到爸爸妈妈的跟前。

两个孩子之间自己就把这件事解决了。他们做爸爸妈妈的一般情况下就当看客。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快乐的情绪,有伤心的情绪,有心情好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两个孩子之间偶尔也会发生肢体冲突。

这种时候只要孩子们手上没有拿那利器,那他们做爸爸妈妈的一般都不会干预。

在这对父母看来,小孩子之间的打架,肢体碰撞有时候并不是坏事。

通过这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了解到力量的特性,了解到各自的体力的特性。

他们会明白,弱小也不是那么容易欺负的。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弱小急了也不会比兔子弱的。

也许最终哥哥可能会打赢弟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哥哥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弟弟会让哥哥知道。想要欺负那看起来比自己弱小的人也得掂量掂量。

同时弟弟能够从中感受得到自己与哥哥之间的体力的悬殊。

如果想要触碰哥哥的东西,或者哥哥设置的界限,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量够不够。

拼体力是拼不过的。那咱们就嗯,动动脑子,想想其他的法子。

这样等哥哥或者弟弟在学校或者社会中的与那自己强大的人有冲突的时候,首先浮现在他们脑子里的不是害怕。

他们可以想各式各样的办法来面对这样的冲突。

当他们面对那比他们还要弱小的人时,他们首先想的肯定不是欺负对方。

校园欺凌就会从根上就会减少一部分。

关于两个孩子的学习问题,这对父母可以说的上是“不上心”了。

这是他们身边的人比如说老师以及孩子们的家长对他们的评价。

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低,与他们同等的生活水平的,家里的孩子们,每到周末或者空余时间,都会上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学习班。

但他们家的孩子?

据说啥班也没被报。

不仅如此,就连学校里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的孩子也时常找各式各样的理由推过去。

倒是带着孩子去吃喝玩乐什么的,每次都跑得挺快的。

咳咳,关于孩子的学习问题,这一对夫妇们的观点比较统一。

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他们做父母的能够做的,可以做的,就是提供条件让孩子去读书学习。

如果孩子自己元主动的想要上某些兴趣班呀,学习班呀,那他们做父母的也会给他们报班的。

如果孩子不想,那他们就不强求。

孩子们的考试成绩怎么样?他们也不怎么关心。

不管大考小考都是这般。

这对父母还比较懒惰,有时一些试卷呀需要家长签字,他们甚至私下里怂恿自己的孩子来照着他的笔迹来模仿,下次就自个儿签了啊。

考坏了没有惩罚,考好了也没有额外的奖励。

好似在学校里学习这件事就与他们小时候学习吃饭学习走路的时候差不多没多大的区别呢。

在金钱方面他们对于孩子呢也没有啥要求,每个月都会给他们一笔零花钱。

由于这对爸爸妈妈比较会赚钱。

有时候他们的孩子提前把零花钱了,还想要在一笔额外的零花钱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那这对父母一般都不会多加思考,直接给便是。

这对夫妻的孩子呢,也不是那喜欢去上什么学习班兴趣班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他们家那大孩子还觉得去学校里学习是有些枯燥的事儿,每天最喜欢的就是放学的时间了,最不喜欢的就是早上去学校的那段时间了。

大孩子讨厌每天都要听老师在讲台上各种讲,但是又挺喜欢学校里的小伙伴们的。

后来瞧着自己的同学们,小伙伴们大多都被家里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学习班兴趣班,而他呢,除了在上课的时间枯燥了一点,在其他时候倒是挺自由的,考差了考好了都没关系。还觉得自己与他们对比起来,那日子简直不要太畅快了哦。

由于有大把大把的课余时间,他们除了玩乐之外,还会空下来一部分时间,怎么办呢?那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

大儿子确实找到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的呢,是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的呢,是坚持了两三天,或者四五天就又放弃了。

对于这,他的爸爸妈妈们都不发表任何的意见。

在他们的孩子的兴趣问题上,如果孩子需要什么什么物质上的帮助,他们都尽量的给予,如果他们给予不了,那就会非常爽快的告诉孩子,抱歉给不了。

那大孩子在研究自己的一些兴趣方面的问题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书本上的一些知识也是息息相关的。自然而然的就过渡到了书本上。

那段时间大孩子的一些科目的考试成绩直往上涨,名次也直往前排。

ab家庭的两个大儿子都是同班同学。很不巧的是他们还是同桌。

大儿子自从那次考差了最后恨不得把课间那十分钟分钟休息时间都用到学习上。

上课更是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

而b家庭的那个孩子呢,上课的时候能有二十分钟的时间里面眼睛盯着黑板的都不错了。

下课了,他一般都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