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文豪 > 第33章 太白之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就是这麽简单!”叶西坡轻轻笑道。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说出来简单无比,只是人们想不到而已。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在後世十九世纪,玻璃制造的工艺还不成熟,玻璃里面常有气泡,只要德国一家小工厂制造的玻璃没有气泡。

别的大工厂消耗钜资搞科研,研讨来,研讨去,也没研讨出来。後来那家小工厂公开了机密,他们只是多了一道工序:用木棍搅拌几下。

制盐也是这样,用木炭就能够吸附海盐里的苦卤杂质,去除异味,只是这个超级简单的方法,唐朝人不晓得而已。

叶西坡忽然认识到,对本人来说,这可能是个最好的时期!

不是说本人比一切唐人都聪明,而是他们都遭到了时期的限制,被局限住了。

很多东西他们没见过、想不到、不懂得,学问储藏缺乏,所以大多数时分他们都被一层窗户纸遮住眼睛,思想想法有局限性。

但本人来自後世,比这时期的人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和聪慧结晶,思想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全都不同于古人,完整不受限制。

釜里的水分逐步蒸发洁净,釜底留下厚厚一层洁白如雪的细盐,精盐制好了。

冯元英迫不及待又用挑了些尝尝,然後整个人就堕入了一种癫狂状态,冲动得浑身上下就像触电了一样不停哆嗦。

“哈哈,有了这制盐法,某高潘两州的难题一下迎刃而解,每年七万贯的赋税再也难不住我们!”狂喜不已的冯元英再次抓住叶西坡的胳膊,鼎力地摇摆。

“某不是在做梦吧!三郎,某真不晓得该怎样谢谢你,请受元英一拜!”说着便真的跪了下来,恭恭敬敬拜了一拜。

叶西坡呲牙咧嘴揉了揉胳膊,将他扶了起来,心道制糖的事的事还不是先不和他说了,以免这家夥遭到刺激又来抓本人的胳膊。

“这不算什麽,用这个法子,还能制出比霜糖好十倍的白砂糖出来。”

叶西坡原本还想低调,一旁的叶璄却率先说了出来。

昨日烤鱼片做出来,曾经是微辣了,但还是有人觉得有点太辣,叶西坡就想到了甜辣。

一切的辣味里面,甜辣是最温和的,绵里藏针,对口腔的刺激最小,但同样能让人上瘾。

可是家里居然没有白糖,一问之下才晓得大唐最好最贵的糖,就是岭南出产的霜糖,一斤要卖到三百多文,而赤糖则只卖二十五文。

于是叶西坡就想到了用木炭和赤糖加工白砂糖,结果一下就胜利了。

还沉浸在宏大喜悦中冯元英反响过来,瞪大双眼看着叶璄,问:“一斤赤糖能消费几白砂糖?”

叶璄想了想:“十一两多。”

冯元英眼珠转了两圈,怔在那里,半天才反响过来,惨叫一声:“天呐,我们发了啊!”

然後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险些没昏过去。

叶西坡心中一阵鄙夷,果真疯了。

“这白砂糖什麽样子,快拿来某看。”过了好一会冯元英才宁静下来,从地上爬了起来,问道。

叶璄找来装糖的纸包,递了过去。

冯元英接过纸包翻开,认真端详纸上的白砂糖,只见牠雪白如雪,晶莹剔亮如细砂普通,完整没有丝毫杂质,捻起一把在鼻子下闻了闻,还能闻到一股十分好闻的糖香味。

冯元英将白砂糖扬下,就像小冰雹落地一样,有沙沙的声音;手上剩下的白砂糖放入嘴中,舌尖立即传来一股纯粹的甜味。

他不由大叫了起来:“嗯,真甜!果真没有一点杂味,卖相也好,洁白如雪,真的比霜糖好上十倍。”

“那是!”叶璄十分自得,仿佛方法是他想出来一样。

冯元英长叹一声,慨叹道:“本来以爲霜糖就是全大唐最好的糖,没想到世上竟还有更好的白砂糖。

跟白砂糖一比,这霜糖几乎就是渣滓!”

说完,冯元英从带来的包袱里面拿出一包霜糖,放到桌案上,本来想着带点好东西来走亲戚,哪知却成了背面教材。

叶西坡翻开纸包,发现这所谓的霜糖,颜色其实是浅黄的,至少还没有包牠的纸白。

又拈了一些放入口中,的确很甜,但甜中却带着一种涩涩的的土腥味,认真品味起来,就觉得难吃了。

叶西坡眉头微皱,不解地问:“我看这霜糖滋味也好不到哪里去,颜色也不够白,爲何价钱比红糖差了十倍还多?”

“这个……”

冯元英想了一下答复道:“由于霜糖产量低,同样的蔗汁,消费红糖能消费五斤,消费霜糖则不到一斤;而且费时费力,还需求十分纯熟的技师控制火候,调制黄泥水才行。

好比熬糖,哪怕只少一把火,也会把糖浆熬成顽糖,满是泡沫而不会结晶;可若是多熬一把火,糖味又会发苦,制出的霜糖颜色也会变暗,所以……”

待冯元英将霜糖工艺大致讲完,叶西坡几乎都听惊了,居然会有这麽落後,以至是可笑的技术。

这技术的名叫黄泥水淋糖法,简单来说,蔗汁榨出来以後,要参加一定数量的石灰,然後将蔗汁在锅里熬到相当的浓度,颜色变成黑褐色。

再把熬好的糖浆盛在桶里,让其中的蔗糖渐渐冷去结晶成颗粒,而杂质早在熬煮时就和石灰反响构成黑渣,与蔗糖结晶别离出来。

然後将冷却结晶的糖膏倒入瓦溜(陶制漏斗)中,从上淋入黄泥水,以黄泥水做吸附式脱色剂,一方面流过糖块时吸附带走黑渣,一方面给蔗糖脱色。

这样的确能够得到接近後世常见的那种白糖,但缺陷也太明显了。

首先,糜费严重,石灰构成的黑渣里面,会包藏许多糖分;蔗糖结晶效率也太低,很多没结晶的糖都被冲走了。

其次黄泥水吸附和脱色才能太差,脱色不完整,而且会使霜糖带有土腥味。

叶西坡前世在书上看到过,说池塘里的鱼会有土腥味,主要由于有蓝藻和绿藻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