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龙骑 > 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平定扬州(2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平定扬州(27)

陈到还记得当初他单独将傅肜叫到密室,将前因后果完完整整都告诉他的那一刻,他内心是有多么的纠结,因为那时陈果就守在门外,如果傅肜拒绝的话,那么他走出密室的一刻,他就会立刻被陈果拿下,所以在等待他到来的一刻,他内心无比挣扎。

但是当他将所有的一切如实告之,并问他是否会流下来帮自己的一刻,傅肜还是果断接受了,没有任何犹豫,虽然他的情绪变得不是很高,但他对自己表达的那番忠心,却让他无比感动。

曾几何时,在孙策帐下,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当然对那些愿意跟着自己从寿春出来的三千本部,他还是有自信的,毕竟那是自己的私兵,对他死心塌地,但是傅肜却让他不敢保证,虽然他也是自己的老不下了,可是自从到了孙策帐下他却受到了孙策格外的关注,对他更是百般恩宠,在如此的邀买之下,当傅肜对自己忠心与背叛孙策发生碰撞的一刻,他会如何选择?

如果把自己的位置换在他的身上,他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毕竟傅肜和他不同,在刘澜与孙策之间做出选择,他考虑更多一些,所以做出一个自认为皆大欢喜的选择,但傅肜的情况要区别于自己,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做出任何决定都不会让人意外。

但是当年轻的傅肜将他那些掏心窝子的话说出来的一刻,他才真正了解了他的内心真实想法,虽然他一直都清楚这小子是拼命三郎,当然在战场之上他是极重情义的,可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他自己都不敢保证,哪怕他不断跟自己强调日久见人心这一点,但真到了性命攸关的一刻,他的选择有会是什么呢?

结果让他真的暖心,甚至是感动,甚至过了这么久他都不会忘记当时的心情,而他对孙策愧疚的心情,也就随之而散了,但傅肜的内心挣扎处,却又能有多少人知晓呢?

所以这一路上,他是又想快速赶到军营,又不希望太早赶去,这就是他的纠结之处,按理说他对陈到的感激之情并不会让他矛盾,就好像当初从古寿春离开的时候,他就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是这一回他有了,连他自己都不知晓这是这么回事。

或许他一句厌烦了陈到屡屡背叛?或许在他心目中那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已经变得让他不认识?

他始终都清楚,这样的心情并不是因为孙策如何,他真正在意的只有陈到,但是陈到这样的情况,却也让他感到不舒服,哪怕他知道了这其中的因由,也知晓了他一直是刘澜的帐下,但还是让他很不舒服。

心里这一关他一直过不去,哪怕最终做出跟随陈到的决定,但之后面对旧主时,他自问都没有尽力,或者说始终无法对旧日的同袍去下杀手,而到了今日,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虽然他在陈到面前看起来没有一点情绪上的变化,但在他内心深处,还是不希望孙策发生意外。

毕竟叫了几年的主公,孙策虽然没有像陈到一样对他有知遇之恩,如老师一样成为了他成长之中的领路人,但是他入父兄一般的关怀,却也让年轻的傅肜感受到了温暖,曾几何时他以为这个世上的所有人都是冰冷的毫无感情的生物,但遇到陈到和孙策之后,他发现自己真的错了,这三年来,一点一滴的回忆都让他没齿难忘。

他还记得自己在丹阳与刘澜的作战中遭遇到埋伏险些丢了性命,而那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主公大军邓当,他还记得因为违背军令被将军罚了鞭子,是孙策亲自为自己求情,不仅免了半百之数,回到营中养伤期间,陈到与孙策先后送来了上好的上药。

那一刻,如果问他内心的感受,那么他一定会说陈到对他如同严父,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将自己引入正确的方向,而孙策如同兄长,对他疼爱有加,将他看做自己的亲兄弟一般对待。

所以当他真正跟随陈到背叛了孙策之后,那种内疚自责是很难与外人形容的,哪怕是对陈到,他也说不出来,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如果说他曾经最反感的就是在年轻时期那些冷漠的路人,那么在他做出决定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与他们一样,做出了同样冷漠没有感情的决定呢?

因为这些,他胡思乱想了许久,因为这些他整个人都快崩溃乃至于疯掉,他想要退缩,就此远走他乡,哪怕是回乡种田也好过这些受到内心深处的煎熬与惩罚,但这个时候,又是那如果严父一样的身影出现在他身边,与他一同来到面前的那个人他也认识,是陈到的弟弟陈果。

当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他其实怀疑过他的身份,但最后却让他出乎意料,陈果真的是他的亲兄弟,而他的身份更是令他恐惧,是那闻名天下的内卫谍探将军,其军中官职仅次于赵云的翊军高于张颌的平狄将军。

但是如果不是陈到解释,那么他的名字就算说出来的话,也不会有几个人知晓,内卫谍探本来就是十分严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神秘的队伍了,其结构与官职不在其中是很难获取到其中的官员详情的,就算是从俘虏口中了解,也往往只能知道某一地的主管,但要再往上去了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这世上知道秣陵内卫的人有很多,但其背后的头目是谁却很少,甚至一度有传闻这支部队是由刘澜亲自掌握。

所以当从陈到口中得知眼前人的身份之后,可想当时的傅肜的反应是多么的强烈与震撼,那种感觉很难形容,是终于见到了久仰大名的那个人,又或者是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出现在面前后,却发现他与自己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原来你就是那个内卫的头领啊,看起来也没三头六臂。

而且不管这些带来的震撼,真正让他有些吃惊的还是没想到陈果的年纪会这么年轻,看他的样子可能比自己大不了三五岁,但看看他,却已经成为了能够与那些闻名天下的将军们一起比肩的人物。

不嫉妒,但羡慕,似他这样的能走到今天,内心是无比强大的,不然早就跨了,但也正因为内心的强大,所以他要比很多人都更要强,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努力,那么就永远也不可能有出息,所以当别人走的时候,他就必须要奔跑,而且一刻都不能停,因为只要你敢停下歇息片刻,可能你就永远也追不上,在不断追逐别人的过程中,更多的其实还是超越自己。

曾几何时,他一句自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同龄人,但是当他见到了陈到以及之后遇到的丁奉后,他才发现,自己速度放慢了,原来同龄人中比他优秀的人有那么多,而这还只是刘澜帐下,若放眼天下,没有几十也有几百。

如果陈果一直都是陈到那纨绔的整日里吃喝嫖赌弟弟,那他连正眼都不会瞧,仰仗兄长是让人羡慕,他也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兄长,但除此之外,陈果没有任何一点会激起他超强的羡慕心里,反而还非常瞧不起他。

但是当一切水落石出之后,当出现在面前的陈果如同换了一个人滔滔不绝的一刻,他有限羡慕,他才发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居然如此优秀,甚至会让他有高山仰止的感觉,生平头一次让他产生了不管自己如何奔跑,都永远也追不上超不过的感觉。

而这个事因为他的一番话,让傅肜彻底解开了心结,也是那一番话,让他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居然是如此的幼稚,一走了之是对孙策好,并不是反而不仅不会对孙策有任何帮助,对自己也不会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反而还会内疚一辈子。

真正对一个人好,不是嘘寒问暖,而是真正对他关心,为他的未来去考虑,而这时他才知晓,原来陈到居然和他一样,都发生了相同的情况,但这有什么意义呢?能帮助到孙策吗,还是说失去了你们的帮助,孙策就能挡住秣陵的攻势了?

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所以真正为了孙策好,那就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一些事情,而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你们帮了孙策,逃过了这一劫,那么当刘澜动怒大兵压境之后,孙策又能去哪?

他的归宿难道就是流浪?你们愿意跟着他流亡四方,他呢,能顶得住这样的压力吗?一场败仗,压力大的是你们吗,并不是,压力最大的说白了还是他,所以啊为了他好,就要让他有一个真正可以依靠的归宿。

而眼下天下的格局已经逐渐清晰明朗,真正为了孙策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还需要陈果说的那么直接吗?

陈果几句话,先后解决了二人心中许久的困扰,也让二人能够放手一战,但是真到了战场之上,面对同袍的一刻,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但就如陈果所说,如果连你都做不到,那你又能对孙策有些什么样的帮助呢?

就在他内心心潮起伏的一刻,前方突然出现了一队九江军。

“我以为是谁来了呢,原来是你,傅肜!”

来人算得上是老熟人了,因为那一顿板子过后送来伤药的不是别人,正是面前出现的周善,对他傅肜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地步了,此人乃孙家家将,有点类似许褚,是亲兵头领,而他出现在此,那就说明孙策一定就在前方。

在军中,傅肜与很多人有过比武的经历,但周善是一个例外,始终没能与他交手,但是在军中有过传闻,说此人之骁勇善战,知兵用兵的能力,只在孙策之下,当然这些有没有水分他不知晓,可如果是真的话,那傅肜今日毫无胜算,必死无疑都有可能。

“叛徒,既然你亲自来了,那就让你知道爷爷的厉害,出招吧!”周善二话不说,举起了手中的大刀,看样子是要与他斗将分出一个胜负了,如果是在其他环节之下,傅肜可能还会考虑一二,但在众目睽睽之中,可以说周善是把他架了上来,他就是不想接也不得不接,不然以后只会把他当做一个笑话,缩头乌龟来看待,连勇气都没有的事情他不会做,就算是战死那也得应战。

当然傅肜就算接下斗将,他也不会轻敌,尤其是不清楚他的实力,所以一切都需要小心,而再看周善可就比他要轻松许多,并不像傅肜这般忌惮。

周善有他自信的原因,当然傅肜也不是吃素的,不过真要说起来的话,傅肜显然对周善的了解就要少了很多,反之周善则对他更为了解一些,所以他压根就没把他这样的毛头小子当做对手去看待,在他眼中,真正的对手只有秣陵的那些大将,或者说是黄盖与程普。

如果真要说起来的话,还应该加一个韩当,但是因为他与韩当之间有嫌隙,所以想来都不会主动提及到他,如果有人在他面前提及,那也必然是进行一番冷嘲热讽,对其大力挖苦。

说来可笑,甚至连孙策和周瑜都对二人反目的原因赶到头疼,原来二人都喜欢饮酒,可又因一南一北,所以就黄酒与米酒而争吵不休,因此二人互相瞧不上眼,而之所以反目则是因为一次在校场之中,两位都善使大刀,结果一个喜欢取项上首级,享受其中的快感,而另一人却喜欢泰山压顶,认为只有这样纯力量的方式将人一劈为二才是真男人的做法。

为此两人都大吵着动了手,若不是风声传到了孙策耳中,当天说不得就要闹出了人命,但也因此二人彻底反目,打死不相往来。

而事后孙策知晓原因,想要撮合二人,但却根本没有任何结果,而孙策之母吴夫人,本来只好出面,结果也是不欢而散,甚至把她气得都骂了人,说他二人是疯子,居然为了一口酒和如何杀人而起争执。

确实,当日后傅肜听到这些趣闻的时候,不也在心里觉得好笑,觉得这二人简直就是疯子,而今天,眼下,他就要与孙策帐下仅剩的疯子交手,最终又会是鹿死谁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