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我才是那个反派 > 第487章 怂怂杨知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枣馍馍。”

厨娘端着东西过来,听到白青说话觉得稀奇。见院子里的人身穿官服,不敢怠慢,连忙把托盘里的东西送过去。

“大人尝尝刚出锅的枣花馒头吧。”

去核大枣熬煮得发烂,再和发面和在一起,蒸出来的馒头绵软甜香。杨知府拿起一个,不由点头。

“味道好。”

“呀呀!”白青伸手也要。

厨娘拿了个小的给她,笑道:“说起来这孩子还是第一次说话,竟然说的是这个。平日里那些不着调的总教她认爹,临了还是败给了这枣花馍馍。”

杨知府觉得有趣,抽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写起书信来。说了最近查案的事情,末尾提起来这桩事情不由多添了几分笔墨。

写完后,杨知府又问:“这孩子就是那桩案子里的小孩?里面的也是?”

“正是他们两个。这大的还好,平日里会自己玩,吃饭也乖巧。那小的,整天哭个没完,也就哭累了能安稳些。”

说着,外面有人提着锡壶过来送羊奶。厨娘忙不迭接过来,拿去厨房煮沸。

厨娘忙里忙外,杨知府一心观察起两个孩子来。

见大的果然如厨娘说的,有吃的能安安静静好半天,没吃的也怡然自乐,蹲在角落能坐很久。

小的这会儿有哭了起来。杨知府立在窗边看了会儿,见小孩满头热汗,伸手掀开小被子,拿起小蒲扇给小孩扇风。

小孩身上的伤在细嫩皮肤上格外明显,淤青还没散开,皮肉上的伤也都没长好。凭着这些伤,杨知府几乎能想象,那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一个小孩拖拽着另一个小孩,那副场面,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由奇怪小孩是怎么把好几斤的另一个小孩拉出去的。

厨娘温好羊奶过来,见这个当官的给小孩扇风,吃了一惊。

“大人可不敢扇风,这么小的孩子身上还有伤,最怕风邪。”

“那也不能总捂着,我见有的人家用纱帐,怎么不给这孩子弄一个?”大夏天蚊虫多,这小孩这样,简直是受罪。

“大人宫中娘娘们喜欢碧纱帐,民间就没资格买了。民妇没那个银子弄那些东西,这孩子身上的伤重,大夫说了最好的情况也是留疤,严重了恐怕不等伤好人就没了。”

厨娘托起楚北良的头垫起来,一勺子一勺子喂羊奶。楚北良不喜欢这种腥膻的东西,可为了活命只能强撑着去吃。

白青站在小竹椅上扒着窗户看他,小口啃枣花馍馍,好似要看着下饭似地,这让楚北良心情很不好。

吃完羊奶,他再次扯着嗓子大哭起来。

杨知府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他看了眼依旧扒着窗户看里面小孩的白青,心中叹息。这孩子听得懂吗?

白青很郁闷,这小孩要是死了,她要从什么地方找参照物?怎么知道多大的小孩应该学会什么?这剧本,她不会啊。

“大人饭堂已经摆了饭食,您快去吃饭吧。”

厨娘知道这是外面来的大官,不敢怠慢,生怕有什么疏忽,今天的饭菜格外丰盛,期盼着这些大官们能吃得高兴,不难为他们这些底层的。

杨知府心思沉沉,抬步往饭堂走去,抓了几个枣花馒头,又径直去了衙门给自己安排的房间。铺好笔墨,誊抄折子时,将不妥的笔墨删减,又加了另一个小孩的近况。

这桩案子,查到现在都没有个结果,杨知府希望朝廷能派人过来。

将折子递过去,杨知府在县衙里又呆了一日,见案情没有进度,干脆回西江府。他走陆路一路坐马车,回去的路上用了五日时间。

刚回府衙,还没喝杯茶,上头的信又来了。

杨知府打开依旧是熟悉的字迹,那是陛下身边的老宦官的,老宦官服侍两代帝王,一直是陛下的心腹。

信中写了要他勤勉办案,又提到要他彻查。半点没说给他派人的话。

杨知府挠了半天头,作为一个并不擅长破案的人,他手底下也没什么擅长破案的,想要查清楚这桩案子实在有些困难。

“来人,再给我说说案子,本官理一理。”

手下见大人这样,知道肯定是求救吃了瘪,连忙将案情复述一遍。

“七月十五,亥时一刻刘塘县梨花街百姓发现落花走水,连忙报官灭火,亥时末火灭。子时,发现死者,三十六人,经仵作验尸皆为利器一刀毙命。伤口右深左浅为左手持兵器。”

“是一个人做的?”

死者都是一刀抹脖子,干脆利落,显然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

“回大人,众捕头是如此认为。正在追查左手能持刀之人,如今已经在刘塘县找到十三人,正在进一步审问。”

“没可能团体作案?”杨知府问。

“回大人,仵作说可能性很小,一个人能造成三十六个一模一样的伤口已经很难,如果是团体作案,那是天方夜谭。”

杨知府沉思片刻,又问:“灭火的人查了吗?凶手可能是潜伏在灭火的百姓里,逃走的。”

“回大人,事发当天刘塘县知县已经下令询问,参与灭火都是梨花街的人。”

“没有例外?”

“额……大人您知道那梨花街是做什么的吗?生人是有的,可那不方便查。”

杨知府愣了一下,忽地明白过来。

“说了半天,梨花街的人还没查完?这案子可是陛下等着听结果的,给我查,当天去过的梨花街的全都查。”

手下张嘴张了半天,发现大人依旧喜欢扯来陛下当大旗,只能无奈领命。

“大人说的对,属下这就去。把当天去过梨花街的人,查个底朝天。”

杨知府名叫杨椒枝,为官算不上清廉,却有个古怪癖好,有什么事情都喜欢上达天听。好在他是个同进士,也算是天子门生,陛下对这个能力不算出众但也挑不出大错的文官还算容忍。

内阁首辅们对这个小官也是头疼,一般也就直接把折子递到陛下案前。

满朝文武都等着这个事事都要找陛下,如同打架打不过回家找娘亲的官被贬斥。

可多年过去,杨椒枝一路缓慢升官,也是让人惊掉下巴。满朝文武无一不鄙视他,无一不提起杨椒枝就牙酸。

杨椒枝杨知府送走手下,关上门,再一次提起笔墨继续写折子。

命案什么的,他真的搞不来啊!这案子一看就很严重,万一凶手气急败坏把他抹脖子了怎么办?杨知府是个胆子小的。

一边写折子,一边绞尽脑汁想对策。

再次写到火场逃生的两个小孩,杨知府脑中灵光一闪。

“来人,快安排车架,去刘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