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九章

“噢!”李辰海应了应,却没有表态。洛江晚因为失守关中的事情,在许县闲居已经有一年多了,随着李万庚在关中战事的进展,李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个曾经给他莫大帮助,被他称之为萧何地重要干将,如今在许县做了个小富翁。李辰海对洛江晚的印象不错,一方面是洛江晚的书法对他影响太大了,二来他到关中征辟马腾和韩遂的时候。洛江晚曾经帮助过他。想到这么一个大才现在闲着,他自然有些觉得可惜。有了这个事情做引子,他倒是想在方便的时候去拜访一下洛江晚。做为颍川四大家族之一的钟家,在朝野的影响力虽然比不上荀家,但也不可小觑。

“从伯,你说这黄老之道,恢复本朝初的三公制,天子会答应吗?”李辰海考虑了半天,不太确信的问道。

“天子当然不想答应。”荀悦笑道,他伸了手抚着颌下地花白胡须,慢慢说道:“孝武皇帝当初为什么独尊儒术?为什么要用内朝来分三公之权?还不是为了能让权利集中到皇权手中,光武皇帝取消丞相,不仅仅是因为有那条继汉家为丞相的谶语,同样也有集权的目的。天子虽然没有孝武皇帝、光武皇帝那样的英明,但他同样希望能独掌大权,甚至因为一直大权旁落而对集权有着更乎寻常的渴望,人吗,总是对得不到的东西最有兴趣……”

荀悦感慨了一下,叹息着摇了摇头,看了正凝神听讲的李辰海一眼,又接着说道:“增加内朝的权利,把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在孝武皇帝这样地不世英主手中都没有能做到善始善终,何况是那些普通资质的君主,从我大汉四百年的情况来看,这取消了丞相负责的三公制,还是弊大于利的。如今既然已经恢复了丞相制,又岂能轻易取消了?只是现在的三公还不完备,只有丞相大人名至实归,而太尉由丞相大人兼任,在此非常之时,也勉强说得过去,只是这御史大夫之职,实在有些难孚众望。”

李辰海见荀悦说到御史大夫的时候忽然停了,不免有些奇怪,他正要问,一见荀悦看着他的眼神,很快就明白过来。御史大夫是要监察百官的,而现在地郗虑只不是老曹地一条狗,以他的资历和能力,显然不是当三公地材料,象荀悦这样的人看不上郗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然了,说郗虑可能也只是他想试探自己的意思,老曹以丞相之尊再兼任太尉的职务,可不是什么勉强说得过去,而是一种比御史大夫不称职更严重的问题。这些人一方面想恢复汉初地丞相制,好把大权从皇帝手里抢过来。另一方面又对李旬独揽大权看不过眼,旁敲侧击的表示一些不快。

他笑了笑,没有接荀悦的话茬。荀悦见他装傻,眼中有一丝失望,也没有再说下去,两人心照不宣的把话题扯到了襄阳新政方面。荀悦在襄阳呆了不少时间。趁着闲暇的时候,他和仲长统等人走了襄阳周边的好几个县,对襄阳新政地实施情况,他或许比起李辰海这个始作俑更有言权,今天难得两人都有空,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合盘托出,与李辰海相互商榷。两人兴趣盎然的说了大半天,荀悦觉得有些累了,李辰海这才告辞出门。第二天。李辰海到洛江晚府门递上名刺请见,正在家与一些年轻人闲聊的洛江晚一听李辰海来了,意外之余更是惊喜不已。连忙派钟毓迎出门来。李辰海进了门,一见洛江晚站在阶下相迎,连忙上前施礼,客套了一番,随后让人呈上带来的礼物。

洛江晚和李辰海说笑了两句,转身为李辰海介绍站在一旁,恭敬的看着他的几个年轻人。这里面有王粲的两个儿子,有刘晔的弟弟,反正都是一些名流子弟。而其中一个长相俊秀地白衣青年,正是荀悦称之为了大才的魏讽魏子京。

魏讽中等身材,皮肤白,两道剑眉,眼睛很有神,挺直的鼻梁,薄薄地嘴唇透出健康的血色,他朝着李辰海拱了拱手,不卑不亢的微笑道:“沛郡魏讽。见过镇南将军。”

李辰海很是好奇的打量了魏讽一番,然后才回礼道:“刚到许县,就听说魏子京在许县大出风头,声名雀起,今日一见,果然是神仙中人。”

旁边诸人一听李辰海如此看重魏讽,都轻声笑了起来,笑声里虽然有一丝羡慕,却没有什么不甘的意味。李辰海听得。觉得也是诧异,看来这魏讽确实有点本事。能让王粲那两个目高于顶的儿子这么服气,显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将军过奖,魏讽不过是口舌之辩,得些虚名,如何能跟将军的赫赫武功相比。”魏讽微笑着,又对李辰海躬了躬身:“忝为将军乡人,讽闻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方知形秽,在别人面前,讽尚敢略有自得之意,在将军面前,讽岂敢称神仙中人。”

“哈哈哈……”洛江晚大笑起来,侧着身子让了让:“镇南将军确实是我大汉少有的英才,不过你们这几位也是难得一见的俊杰,是年轻一辈中地翘楚,假以时日,再得将军提携,焉知不能一飞冲天,成为我大汉的栋梁?将军,我们就不要站在庭中说话了,让外人知道了,还说我洛江晚无待客之道,来来来,进屋一叙。”

他大笑着,一边将李辰海让进正堂,一边回头对站在阶下的年轻人们笑道:“诸位,也一起来听将军讲讲北疆的战事吧,这次骁骑将军在北疆,可是打出了我大汉的威风,甚至盖过了五年前丞相大人亲自北征的那一次,你们天天叫着要报效朝庭,何不趁些机会向将军大人请教一下,如何才是报效朝庭的最好途径?”

那些人笑着相互看了看,有些犹豫,魏讽朗笑一声,一手把着一个大步走上台阶:“讽等正有此意,既然钟大人相邀,我们就却之不恭了,只盼着钟大人不要心疼香茶,我等可是贪心不足,企图鱼与熊掌兼而有之的。”洛江晚仰天大笑,指了指微笑不语的李辰海,对魏讽挤了挤眼睛,露出一丝他这个年龄难得一见地俏皮笑道:“子京,你这话可就说对了,有镇南将军在此,你们喝掉我再多的香茶我也不惧,到时候向将军求一茶引,我到襄阳去再买他十斤回来也是举手之劳,又有何惧之有?诸位,昔有汉书下酒,今日以北疆之战佐茶,也算是一雅事。”

魏讽等人一听,都被洛江晚的幽默逗得放松了神情,开怀大笑,七嘴八舌的说道:“既然如此,我等却之不恭了。”

李辰海闻言也是大笑,他对洛江晚躬了躬身说道:“若是如此,冲还是先告知钟大人以免大人失望,我手里是有茶引不假,可是钟大人也知道,我要应付的人实在太多,丞相大人一个人每年就要供他十斤茶,我那子建兄长,比起丞相大人来毫不逊色,陈孔璋那帮人,就指着子建喝不要钱的茶呢,我这做兄弟的,只好勉为其难,给他撑足了面子,再加上子桓等人,我这每年五十斤的茶引,落到我手里,也不过十斤而已,钟大人如果不够,我是可以支援五斤不成问题,再多了,我也无能为力,只好去求刘大人了。”

洛江晚讶然,有些奇怪的说道:“将军镇守荆益,统有大权,怎么每年仅有五十斤的茶引?莫不是,哈哈哈,怕我真去叨扰将军么?”

李辰海笑着摇摇手:“大人有所不知,荆州新政实行之初,我便和刘大人有过约定,每人都有定额不同的茶引,多出的部分,是要按市价购买的,谁也不得越权。我忝为新香的明人,所以有五十斤之巨,象刘大人,身为南郡太守,手握着茶叶进出大权的人,不过是区区十斤,他自己又好喝茶,这每年的定额,都是不够用的,只好自掏腰包去买。至于我,如果放开了喝,每年也至少要有五十斤的缺额的。”

他笑着将襄阳的新政的一些内容向众人讲了,特别是讲了对掌握大权的人的一些限制,以及这些政策的实行情况,最后总结道:“诸位有所不知,我荆州、益州各级官员,不同的货物都有不同的配额,算是对他们辛劳地一些补偿,但不能无限制的索取,这也是民脂民膏。如若取之不以节度,也是竭泽而渔一般。是故二州官吏,虽然比起其他州郡来待遇好上一些,却也不是外界所传的那样富得流油。”

洛江晚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若有所思的捉摸了一番,接着说道:“既然茶、盐都有配额。那么纸张是不是也有配额,繇闲来无事,每日作书一个时辰,试过许多纸,唯有陛下赏赐的襄阳蔡氏澄心堂纸入手绵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