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音乐学院的艺术节只是个别院系自己举办的,但因为这种类型的活动颇受学生们喜欢,所以学校决定今年就综合起来全校举办个艺术节。

每个院系都会准备节目,而且每个院系都会出几个有意思的小型艺术屋,主要是展示自己所学的特色,也算是从另一个方向巩固自己所学。

因此这次的艺术节,可以算的上是音乐学院第一次全面性质的艺术节,并且让学校师生们都有些紧张的是,这次的艺术节,对外全面开放,也就是说除开学校内部的师生,其他人员也可以进来参观。

所以音乐学院的人们,都拿出了十分的精气神来对待此次的艺术节,争取给学校的首届艺术节开个好头。

杨素之他们到音乐学院的时候已经快到十一点了,从学校门口往里看,就已经看到门口那条翠绿的法国梧桐小路上,已经人来人往,逐渐热闹起来。

这些人有的看起来像学生,有的还是成年人,年纪分布老老少少都有,看来大家对于艺术节的兴趣都还是挺大的。

一进学校邹明丽几人就被一路上挂满的油画,国画,字帖等作品给吸引了目光,一路上边看,边就惊叹连连。

杨素之也跟着她们一路走一路看,这些画作字帖都是学校学生所作,在寻常不会的人看来,这些都已经算是很好的东西了,但杨素之上辈子好歹也在有点底蕴的侯府做当家主母。

见过的好东西自然不少,所以并未表现得如同几个女孩子那样惊讶不已。

沈白的字写的很好,这还是跟他爷爷学的,他爷爷虽算不上什么画作字帖大家,但因为个人喜欢,所以家里挂了不少,也还有人上门求取,而他则是跟着他爷爷从小熏陶,多少能够辨别一些好坏。

“你们快来看,这里,这个字帖!”梅兰兰走在最前面,就在这时候她看到一张桌子上放的东西,连忙招手叫几人过去。

杨素之和沈白过去,只见一张铺着白色底的桌上放着好几幅篇幅不大的字帖,上面还压着一块玻璃。

字帖有隶书,草书,行书,楷体等等常见或不常见的字体,每一幅都是用金色的墨汁写成,杨素之的目光被一幅巴掌大小,但写满了蝇头小楷的字帖所吸引。

明明不大一张纸,却工工整整的写完整了一篇兰亭集序,若非仔细去看,只觉着那宣纸上是刷了一层明晃晃的金漆。

“这个人也不晓得练了多久,怎么可以把字写的这么小?这可比苍蝇头还小了吧?”邹明丽也看到了那张小楷的兰亭集序,忍不住啧啧称奇。

沈白和杨素之在一旁也跟着附和点了点头,杨素之想到了上辈子她守着自家孩子练字的场景,那时候孩子贪玩,常常跟夫子作对,她就罚他们抄字帖练字。

练大字,练小字,后来小字能够写来拿个燃尽的香疙瘩也能遮住。也因此在京城文人堆里小有名气,再后来殿试,还因为字写的好被皇帝点了状元,也算是不辜负那么些年来日夜的练习。

“几位是哪个学校的同学?不晓得有没有练过毛笔字?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就在几人低声赞叹这些字帖的时候,有个戴眼镜的同学走过来问。

“可是我们都没学过毛笔字哎!”梅兰兰有些不好意思道。

“我小时候倒是学过一阵,但写的不好,我就不去献丑了。”邹明丽摆了摆手拒绝,但随即又想到郭邢丹,她知道郭邢丹练过毛笔有好几年,连忙推了推她:

“丹丹,要不你去试试?你以前不是学过几年吗?”

“我写的不好,还是算了。”郭邢丹也往后退了小半步摆了摆手。

“是啊,不管会不会,都可以试一试,我们可以教你们一些技巧。”这时候一个女生也笑着过来邀请。

“对啊对啊,重在参与嘛!”另一个同学也过来劝说。

“要不试试?”梅兰兰没练过,倒是跃跃欲试的建议。

“试试嘛,有不懂得,我们都可以教你们。”另一个女孩子见梅兰兰有意,就将她带着走到了自家准备好的术法台处,那里有铺好宣纸,磨好的墨汁,洗干净的毛笔,笔洗等物件。

杨素之她们过去的时候,就发现里面已经有两组人在了,应该也是跟他们一样,过来尝试写毛笔字的。

接着又听到有人给他们介绍桌上的物件,而且每介绍完一件,就会科普一下这物件最好的产品的产地以及一些相关小知识,倒是颇有意思,让人听了也不觉太枯燥。

之后就是让他们几人两人一组的写毛笔字,每组配一个指导员,而梅兰兰主动提出让杨素之和沈白一组,剩下她们三个女生一组。

负责指导的同学一看,瞬间明白她的用意,笑眯眯就让杨素之和沈白去了另一处。

“这个……”负责杨素之他们这组的指导员正要给他们讲解毛笔的相关知识,并拿了一支毛笔沾了墨汁,狼毫吸饱了墨汁看起来圆润的像一朵荷花的花苞。

他正想说如果这样去写字,在宣纸上可能会侵染太广泛,却不想沈白点了点头道:“我之前有学过几年,不过很久没有写了。”

大概就上周吧,最近忙课题的事情,都没有时间静下心写写字。

“诶,那正好,你自己来吧!”指导员眼前一亮,把毛笔递给他,接着又道:

“我们术法班这块有设立一个活动,除开咱们班上的人但凡来写了字的,之后都可以参加评选,如果写的好,大家投票选出个一二三名,是会有奖励的哦!”

“是吗,还有这样的好事。”沈白笑了笑,他倒是不是特别在意那奖励,只是觉得……

他眼角余光里看了看杨素之,发现她正微微笑着把玩手里的一支毛笔,看样子她也想试试,不过他总觉得她拿笔的姿势十分熟悉,应该也是练过毛笔字的,所以如果他能得奖的话……

没有继续想,沈白提笔在纸上写下了沁园春三个字。

沈白写的是行书,下笔苍劲有力,字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看就知道练了不少年的字。

“写的真好,这可不像是练了几年有的水平,至少十年以上吧!”指导员见沈白落笔书写如此熟练,而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充满力量与美感,基本上很难挑出错处,就忍不住赞叹起来。

“过奖了”沈白笑了笑没多说什么,接着才朝杨素之道:“你要不要也试试?”

“好啊”杨素之也不客气,虽然她已经很久没有摸过毛笔了,最近一次还是上次在家里写对联,他们家里的对联有一部分是买的,有一部分则是他们兄妹几人写的。

杨素之性格使然,练的一直都是中规中矩的楷体,而她本人也喜欢楷体的端方之感,所以落笔之下,破阵子三个字便跃然纸上。

没有特别出挑,甚至说还有些生疏的不流畅感,但已经比许多人写的都好了。

不过越写,沈白和指导员就越发现,其实杨素之的字应该是写的很好的,但也只是到感觉出她的字应该写的很好,整首词就已经到了结尾处。

所以她的字,到底写的有多好,似乎就断在了一个没到底的地方,一个字比一个字写的流畅写的好,因此让人有种想知道她到底会写的多好的感觉。

但又因为看不到,而有些意犹未尽之感。

“写的……真好,但为什么会选辛弃疾的破阵子呢?女孩子不都喜欢春花秋月之类的东西吗?”指导员拿起杨素之的字,把内心里的不解问了出来。

杨素之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大概是因为一直都喜欢诗句里的那种气魄,以及对辛弃疾这个厉害人物的崇拜吧。”

指导员点了点头,拿着她的字犹豫了片刻,把他和沈白的内心想法都问了出来:“你能不能再写一幅?我总觉得你还能写的更好,你之前应该是很久没练过字了吧?”

“是有一段时间没练过了。”杨素之笑了道,不过她并不打算再写一幅。

毕竟她知道自己的水平,也就只能说是正常而已,但因为自己上辈子确实练了几十年,这时候要正儿八经的再来写一些,不是在欺负这些小孩子吗,所以还是算了。

“真的不要再写一幅吗?我总觉得你再写写,练一练的话,得奖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指导员劝道。

“真的不用了,我知道自己的水平,跟你们肯定是没办法比的。”杨素之继续拒绝。

“你们写的怎么样?没想到丹丹的毛笔字写的真好,之前都没发现呢!”邹明丽只学了一小段时间的毛笔字,如今再提笔写,那字充其量只能是差强人意,而梅兰兰因为没有经验,写的……

就不必描述了。

不过她二人亲眼见了郭邢丹的字,对比之下,多少还是有些个吃惊的,觉得她写的很好,如今便拿着她的字来给杨素之和沈白看。

“这是他们二人写的。”指导员把两人写好的字帖递给邹明丽她们。

“这是沈白和之之写的?写的也太好了吧!”梅兰兰才觉得郭邢丹的字很好,但对比了沈白和杨素之的字之后,就忍不住惊讶起来。

“之之,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啊,之前都不知道你竟然还会毛笔字呢!”邹明丽拿着杨素之写的字赞叹。

“写的真好”郭邢丹也凑过来,她好歹练了一阵子的毛笔,大体能够看出杨素之的字越往后就越写的好,便由衷道。

“我这算不得什么,沈学长的才写的好呢。”杨素之可不想大家在她这里纠结,果断转移了目标。

“学长,你这……真不愧是才子!”梅兰兰看了好几遍沈白的字后,给他了个大拇指。

“厉害了学长!”邹明丽跟着竖了大拇指。

“厉害”郭邢丹跟着加一。

“确实写得很好,应该能得奖!”这时候另外的指导员也凑过来观赏几人的字帖。

“比许多人都写的好,我觉得应该没问题。”

“没错……”

等几人离开书法团这边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这时候只听邹明丽道:“也不知道子君现在在哪里?”

“是啊,都快中午了,要不咱们先找食堂吃点东西先?听子君说,他们的节目应该是在下午。”梅兰兰提议。

几人一番商量,决定先去食堂吃饭,却没想到刚往食堂方向走了几步,就听到有人兴奋的声音传来,“没想到艺术节还能有小吃卖,看起来味道都还很不错,要不我们也去尝尝?”

“她们在说什么?哪里有卖小吃的?”梅兰兰很好奇的问杨素之他们。

“听说很好吃,走走走,我们也去看看!”接着又有人走过来边走边说。

“在操场那边是吧?说是种类都还不少呢!”有人道。

“走吧走吧”

“同学,操场上有什么吗?”邹明丽拉住了个人问。

“咱们学校操场有人在卖小吃,说是味道还不错,听说量不多,快要买完了,想要吃的话,就赶紧去吧!”

小吃虽然到处都能买,但大概是在学校,所以会觉得这小吃似乎多了一层别的味道,引得人竞相购买,恐怕也是图了个新鲜。

“啊,学校还能自己卖吃的吗?”

“是啊,食物也是艺术的一部分嘛!”

“要不我们也去看看?”邹明丽问大家的意思。

“没见过,咱们也去凑个热闹嘛!”梅兰兰对此十分感兴趣。

随后几人就跟着大部队往操场方向而去,操场上有一条跑道上被划分出来给到做食物买卖的同学摆摊,兴许是因为这是第一届艺术节,所以尝试摆摊的人并不多,零星望过去,只有五六个摊位。

但每个摊位上都排了一长溜的队伍,“这么多人,真有那么好吃吗?”

“都在卖些什么东西?咱们也去瞧瞧!”

几人走过去一看,有卖热干面的,有卖煎饼果子的,一个摊点上最多卖两样食物,大多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

而排队的人,有的是来找家乡味道的,有的则是来找他乡味道的,反正就是凑热闹就对了。